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

前言

大家也许对于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影响比较深刻,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偏僻村子的普通农民负责看管照顾日本兵,不料却引来了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电影里愚蠢的日本兵想要辱骂中国农民,去学中文的脏话骂人,结果却学的是“大哥大嫂过年好。”这个日本鬼子做出最狠的表情,说出最好的祝福。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1)

《鬼子来了》剧照

这个桥段让不少人至今回想起来都捧腹大笑。我们中国对于日本人这个“日本鬼子”的称呼似乎由来已久,那么第一个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的人是谁?那人又为什么会这么称呼他们呢?


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之前,我们中国人和日本人就已有摩擦。比如在明朝时期,日本浪人频繁骚扰我国临海地区。因为那时的日本人相对矮小,中国的当地百姓就称那些骚扰他们的日本浪人为“倭寇”,这里面的“倭”就是身材矮小的意思。后来我们的大英雄戚继光打退了倭寇,保卫了我们沿海地区的安宁。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2)

日本倭寇

后来的清朝末期,国力大不如前,清政府腐败无能。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当时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当时的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快速的发展,日本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看到了当时被列强瓜分的中国,也想分一杯羹。甲午中日战争就这样在日本人想要参与瓜分中国的目的下,爆发了。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3)

甲午海战

而那个第一个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的人是也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登场了,他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在清政府和日本进行大规模海战之前,李鸿章曾代表清政府到日本去谈判。在正式的谈判结束之后,日本人决定在自己的国土上羞辱一下这个清政府的使臣。来向世人显示自己的文化自信。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4)

李鸿章

日本的一个官员在谈判结束后当着众人的面给李鸿章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说他们日本人对对联,有一个上联极为复杂,下联根本对不出来。既然中国人总是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何不试试对对这个复杂的对联。李鸿章知道对方是在挑衅,但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拒绝他,显得我们中国人不大气。所以李鸿章没有犹豫,答应了这个日本官员的请求。

这日本人给出的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聪明如李鸿章,他马上就听出来,这日本人是在借着对联来显摆他日本国富兵强。李鸿章明白自己必须对出来这个下联,这不是关乎他个人的颜面,而是关乎他代表的中国的尊严。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5)

李鸿章和外国人合照

李鸿章思索片刻,让人准备好笔墨纸砚,然后气定神闲,大笔一挥写下“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一旁的日本官员看到李鸿章对出来的下联都傻了。

从对仗工整这方面来说,日本人给出来的上联里有“骑奇马,张长弓”,所以李鸿章对“倭人委,袭龙衣”,都是字的组合和拆分,日本人给出的上联有“琴瑟琵琶”,四个字都代表乐器,偏旁一样,李鸿章对“魑魅魍魉”,四个字都代表鬼怪,并且偏旁一样。从对联的意思来说,日本一方的对联,是吹嘘他们国家的强大。而李鸿章对的下联,内容就丰富了,倭是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蔑称,日本人对联说自己是八大王,李鸿章直接来了一个四小鬼来讽刺自负的日本人,说他们这四小鬼卑躬屈膝,等待擒拿。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6)

魑魅魍魉的动画形象

李鸿章成功的对出了下联,为中国挽回了尊严,也让嚣张的日本人知道中国并不是待宰的羔羊。李鸿章对日本对联的事情传回国内,大家都连连称赞,那副对联也被人熟知。因为李鸿章对联里称日本人为鬼,大家也就顺着李鸿章的叫法。开始叫日本人为“日本鬼子”。

打败日本人的四个历史人物(第一个称日本人为)(7)

日本侵略军


结语

李鸿章虽不是一个伟人,但在这件事上,还是维护了我们的民族立场和尊严。我们称那些日本侵略者为日本鬼子更不是民族歧视,我们中国人愿意在中日双方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但若对方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和我们进行交流,甚至损害我国利益,那么我们中国人对付他们的就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蔑称了。中国,中国人民已经彻彻底底的站起来了,愿我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尽早实现复兴强国的中国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