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

引言

你在意同学联谊吗?42年已过,还有42年否?平日为生计奔波,忙忙碌碌。同学间聚与不聚,各有思之。人生百年,一失而不见,来世见否不知也。一日少一日矣。

四二年前别六中,

广阔天地曾峥嵘。

风雨沧桑再聚首,

庆典欢聚乐融融。

华章诗文太极有。

歌舞琴弦台秀走。

推杯换盏道昔情,

莫过夕阳共携手。

以上是7月15日,我在参加“许昌六中76届高中毕业42周年庆典”联谊活动后,比葫芦画瓢拼凑的几句感想,虽不能完全表达对分别42年中学同学们的情感,但仍然是内心由衷地对庆典活动圆满成功表示出自己的感受与考量。并由此回想起我们那华芳的中学年代。

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1)

我和我的大部分发小同学们,1976年7月高中毕业于许昌第六中学,结束了意气风发的华芳中学时代。可以说思想上准备不足地,无可奈何地踏入了社会,随之伴随的是下乡的下乡,当兵的当兵,接班的接班,一晃就分别42年了。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华芳的青春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的时光似“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可谓: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呀。

许昌市第六中学,是我们上初中、高中的母校。

1964年,许昌市第六中学开始在许都名河——运粮河畔、原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炼油弃置地上筹划建设,1966年建成全日制中学并开始招生。受当时条件限制,校舍简陋,师资缺乏。

1972年,待我等发小、同学从隔墙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子弟小学毕业,升入六中后,学校经过五、六的发展已初见规模。

学校东面与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子弟小学一墙之隔,南大门前是原许南(许昌一南阳)公路,据相关资料记载,许南公路当年是我们国家为数不多的高等级公路之一;公路的南侧是许昌市冷冻厂及其家属院。西面是著名的曹魏运粮河(俗称西河),此河历史悠久,为曹魏政权屯粮运粮,奠定许都统一北方,曾做出巨大贡献。北面,初期是土丘,可能是运粮河堤,至今无可考证,后经多届学生劳动扩展,我们这76届学生也参与过修建,成为学校的操场,体育课、运动会就在此这上和比赛。

初中高中满四年,凝结友情在校园。风华正茂同窗读,欢歌笑语青春缘。

七十年代初,国家落实“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方针,小学改为5年制,初中2年,高中2年。

1972年,从许昌汽车运输公司子弟小学,一同小学毕业的四个〔五(1)、五(2)、六(1)、六(2)〕班的同学,与地质队、内燃机厂、玻璃厂、塑料厂等西部厂矿企业,还有白庙后街小学,董庄、碾上等郊区小学毕业的,会师于许昌六中而成为了同一届初高中同学,开始了新的中学生活。缘分呀!只是时间太久了,的确有些同学回忆不起来了,特别是不一班的。除了运输公司子弟小学的发小同学外,一个班的如吴建华、严雅玲、孔淑芬、马红梅、刘爱梅、路敏、岳翠平、彭秀月、潘许生、包合明、寇根立、王京生、刘伟強、李玉豪,邢明堂、张培英,董国强同学等,还是有些印象的;同一届不同班的如卢建民、卢红宾、刘水泉、林国志、代君敏、陈兰香、马雪梅、王秀琴、文上游、王成等同学也有些印象。实为遗憾的是,高中1976年7月毕业至今,42年来有些同学一直未再见上面,但愿以后还有机会见一见,聚一聚,叙一叙。

曾记否,我们这届同学在四年的华芳中学时代里去——

“小廉口农场”学农,让我们第一次远出家门,在外居住十多天。跟着农场工人一起劳动,繁重的劳动强度,使我们深刻理解了“农业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道理;

去西北郊区五郎庙帮助农民收割麦子,一镰刀一镰刀的割,手磨出了血包,知道了农民的艰辛,深刻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去橡胶厂学工,了解了自行车带的生产过程;

去玻璃厂实习,看到了工人师傅用艺术般工艺,吹出各色灯泡;

去县医院学医,知晓了肌肉注射与静脉输液的区别……。

当年的确学习不太紧,作业也不多,压力不算大,反之也就没学到什么东西,课本都是薄薄的知识量少之又少。如数学记得高二时,只学到对数,数学课学拉对数尺有印象。这样就在1977年突然恢复高考时,我们信心不足,准备不足,知识不足,连简单的同底幂指数方程都不会解,不是不会而是没见过,与高考擦肩而过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只因为我们学到的知识少,虽然大家很努力,第一年高考全军覆没,名落孙山。“头悬梁,针刺骨”,刻苦复习,总结再战,1978年高考终于有了零的突破。我们这届同学高宏跃、周卫平、王建许三精英金榜题名,喜入高等学府。同年有同学考入中专师范、八技校,为各自的后四十年工作,打下了较实的文化基础。再后来,有的同学上了电大、夜大,还有上了党校本科,入伍的个别同学上了军校。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各领风骚数十年。噢,撤远了。

历史就历史,各个时代情况不一,形势政策各异。当年各种学工学农学医项目多,名其曰:掌握好本领,为上山下乡贫下中农服务。现在看来,也算接接地气,亦算一种经历和历练吧,经历与历练就是收获,就是一生的财富。

当时虽然学习安排的不算紧张,但文体活动还算丰富,基本落实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办学校训。

青春的记忆是永恒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宝贵的记忆,只是你愿意不愿意表达而已。开心就表达,否则反之。

大家还记得咱们这届文艺节目“洗衣舞”,这个舞蹈吗?还记得美女同学路敏、袁淑清,帅哥王京生、李海新吗?该节目以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形式,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表现了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感谢,军民鱼水情,藏汉一家亲,宣传了民族团结之正能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舞蹈是以王京生、路敏、袁淑清、李海新等同学为主排练演出的,是由贾琦老师负责编排的,后来还参加了当时市教育局汇演了,节目受到好评,为六中争得了荣誉。因为女演员穿的是藏族服饰很漂亮,而深受女同学喜欢,所以部分美女同学借穿服饰照像留念,具“76届同学群”观察,有的照片保留至今。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况且女性爱美天性也。

跳舞有点热,这大夏天的说点冷的,降降温。冬季,我们每个班教室的右前方,都垒有一个煤火炉,那时哪有暖气可供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每到冬季各班从学校后勤部门领回散煤,男女同学齐上阵,参土的参土,添水的添水,先把煤和好,再一锨一锨地运入教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工程”已完成。一冬天,教室取暖就这样烧煤解决的。管理按卫生值日制度办,哪个学习小组值日,同时负责煤炉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室有一定的温度。烧火容易封火难。封好一夜无事,封不好次日火灭,美键在于炉腔炉口留得排气洞,是这样吧。

《师说》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论一个人上什么学,班主任印象是最深刻的,授课老师仅次之。记得刚上初一时,我们这届是5个班(在下五班),一段时间后不知何种原因,人数稳定减少?教室不够乎?将5个班合并为4个班(在下4班),一直持续到高二毕业。一班班主任是苗月娥,二班班主任是汪雷达老师,三班班主任是张子通老师,四班班主任是贾琦老师。其间初高中有的班主任有所变化。

而我们(初高四)班,从初一到高二的班主任一直是贾琦老师,兼教授四个班英语课。他年青潇洒,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温文尔雅,毕业于云南大学英语系,英语发音纯正,特别是读音标时,且板书龙飞凤舞,印象很深。现在想来只是后悔自己当初没学好英语,没有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资源,影响了高级职称的申报。对了,我们班同学还吃过他结婚的喜糖哪。他比我们大概大八、九岁,像老大哥一样,呵护着我们,将人生的体会传授于我们,用青春的激情感染着我们,把丰富的知识授之于我们。他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具有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他将“遇天英才而育之”作为职业操守。贾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里,道一声:贾老师,您辛苦了!

徐明杰,教化学的老师。是一位严谨的长者,授课认真,要求很严,上课时难得见到他喜笑颜开的一刻。有时上化学课前,化学课代表去他实验室帮忙拿玻璃器皿,实验室里各种造型的烧杯、酒精灯、玻璃管很美。是他教会了我们基础的化学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掌握了物质的分子式(H₂O、 CO₂、NaCl)和化学平衡式的计算。当上课同学们听不太懂他南方口音,窃窃私语时,徐老师最爱批评的口头禅是“铜锣相”,意思是光敲锣不干事,光说话不听课,印象颇深。

钟永康,教物理的老师。人很精干,不属于高大帅类型,但声音宏亮,外加幽默,头脑里的智慧表现在授课上。通过他的耐心施教,我们掌握了力的三要素,静力学,动力学,能量守恒定律,速度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等基础知识,以及这些基础知识综合在解题中应用。还理解了距离(S)、速度(V)和时间(T),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串联并联结线与计算。电的这方面知识在我上电力技校,从事电力建设工作期间受益匪浅。钟老师讲课风度翩翩,潇洒自如,通常板书时在讲台上,左右开弓,很有激情,感染力强。但个别同学打瞌睡时,钟老师的粉笔头扔的也是很准的,真的怀疑他当教师前,是不是当过兵,最起码也是当过基干民兵,哈哈。

王爱琴,教语文的老师。人高马大,眼睛炯炯有神,讲课普通话很标准,每当朗读语文课文时,声情并茂,时常从讲台上走下来,在课桌过道中边踱边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她当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时不时地比较下两个班学生学习情况,以鞭策我们努力学习,贯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类鼓励学习的谚语。当时不觉得这些叮嘱的珍贵,那时我们年青呀,随着年龄的增长,倍感她的教悔是真诚的,是为我们好的,是一辈子受用的。值得一提的是,印象深的在教文言文时,从文章年代、作者生平,到词句解释的都很到位,足以见得王老师文化素质高与造旨之深。她使我们学到了“之乎者也”,特别是“之” 的用法,之的词性有多种,而我至今还记得王老师曾教“之”的代词用法(之,代词,代物或人;代这或那),并且喜欢用它。

而我终身受益的,是王老师曾教的古文《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在1978年下乡时考学时,语文试题有一古文翻译,正是此文,分值20。见之窃喜,便以优良成绩在语文卷,在全县考生中名列前茅,以总分较好佳绩顺利被学校录取,按照原计划经济政策,毕业分配的单位还算理想。

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二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六十年代初著名的新闻报道范文《为了六十一阶级兄弟》。事情发生在山西省平陆县,巧合的是我工作地三门峡就与平陆县隔河相望(黄河)。更巧合的是在1985年读“电大”时,教大学语文的汤老师,是为其报道提供素材,参与撰写人之一。故此,作为写作案例使我又重新学习了一遍。

记得我们班初一时,教室是一所旧房改造的大房间,房顶很高,约有8米左右。后来了解到此房曾是炼油房。好像有个从外地转来的女同学,姓名已记不清了,在班上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一时大家不习惯,发出笑声,弄得那美女不知所云。不知这位同学现在可安好?

华芳的中学时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因为年青总觉得什么事都不重要,然而快乐的学生生活,使我们不畏艰难,我们的青春之汗水洒满了操场。

我们班体育比较好,在初中部是名列前茅的,甚至与高中部的班级有一比。在多次运动会上,冀中勇的800米、1500米,常常榜上有名,体育委员当之无愧,现在已为“老骥”了;赵跃全、李海新的200米,110米跨栏跑起来像一匹匹黑马,狂奔向前;班上4Ⅹ100接力项目,由杨胜利、赵跃全、李海新和在下出战,每次都能取得好的名次;女将郭秀云,高挑美女,女子跳高当仁不让,冠军每次必夺。

在下虽长得节约、目标小些,但在100米、跳远项目上,也是争先恐后,还是榜上有名的,咱步幅小但频率快。哈哈,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只是在100米决赛中,因前面有胡勇胜、杨胜利,“二胜”在此,我只有屈居第三了。但从那时起,喜欢运动一直到现在,长年保持适当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记得操场中有一个400米椭圆跑道,内圈里有2个篮球场,开运动会时可供铅球、铁饼项目比赛。东南角置有2个沙坑,一个跳高一个跳远。西边临河有100米跑道。东面是一道墙,大概有3米左右高,地基和基础是石头砌的,上方是砖(红或蓝已模糊)。墙的东里侧是煤运货场,可以停靠火车。此墙很有印象,当年勇敢男生们“飞檐走壁”的功夫,就是从这墙上练出的。对,大概初二时某一天,不知谁发现货场停了截火(酒罐子)车,于是乎,众男生各班都有参加品尝者,当老师发现上课人少时,事发。现场一看躺倒一片,年青呀没有经过“酒精锻炼”,就演习了“智取生辰纲”,此事印象深。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这届搞答题接力比赛,每班由3人组成,分三个板块,边走边计算,前一人完成后才能把题板交与下一人,每组时间短答案正确为优胜者。我们班是潘许生(数学课代表)、程新民(学习委员)和我组队参加,题目是一道计算挖防空洞梯形题,有些印象,最后成绩好像是第二名。

1975年,高一。

当年全国开展了号称“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林批孔”活动。学校也批什么“师道尊严”,我们作为高一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当时感觉那样干,是听党的话,现在反思还真幼稚,理解不到党内、社会的复杂性。当时各班都划有一个山墙,当批判阵地,我们班以冀中勇(体育委员)、耿黎音(音乐委员)等同学画孔子漫画,以程新民(学习委员)和我写字为主,其他同学参与,批判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等等,办了多期墙报,在学校应该说晓有名气,并得到校方表扬。

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写毛笔字,时至今日,还偶尔划几笔,也是从那时,了解了一点点孔圣人的只言片语,感觉很有意思。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等,至今未忘。另外,为办好墙报,在学校图书室我借一本《美术字字贴》,不知什么原因未还上。至今跟随我“转战南北东颠西跑”40多年了,还在书房里收藏着哩,也算是母校的一种留念吧。

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发生特大洪水。那一段天上频繁地有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许昌气氛异常紧张。学校有没有组织救灾行动,已记不清了,但同学们在各自家属院,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能所力及的救灾活动。我们省汽修家属院是有居委会负责的,每家领5斤面,烙烙馍集中送往灾区。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这届许多同学主动帮忙,收集各家烙好的烙馍,集中到居委会。这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印象深的事,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同学们感到能为救灾出把力而高兴。

……

1976年,高二,毕业季。

这一年,是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

1976年7月6日,被毛泽东主席赞誉“气度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开国元勋朱德逝世;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大地震;

1976年9月9日,中华民族英雄、共和国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

我们就是在这多事之秋,于1976年7月高中毕业了。同学间还没有说完知心话,个别早熟男女同学相悦之,情窦初开青春之情,尚未表达而勿勿分别,想来实为小小遗憾。然,时至42年后相见,只为同学缘同窗谊。六中同学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心灵深处保留那种纯洁的友谊是必须的,只添香不添乱是必须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互祝“我暗的暗我的”,好人一生平安,足矣。

我当年9月份,已办好下乡手续,定“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到广阔天地去了。这是与当时思想教育,特别是参加两次会有很大关系。在中学其间,在下曾荣幸地代表六中,一个是列席参加了许昌地区第二次团代会,一个是正式代表出席了许昌市第九次团代会。从两次会上知道了回乡青年代表卢忠阳,下乡知青代表孙喜梅的先进典型事迹后(两人都是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就树立了要向他们学习,坚定像他们一样扎根农村一辈子干革命的决心。当时是有投身于上山下乡革命洪流之中的感觉,并伴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愤青情结的,务必是十七、八岁年青呀,因此说,我们都年青过嘛。

青年华芳时代美好的过去,确实值得我们慢慢的、细细的去回忆。这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也是一种情怀。

我们这一代人是特殊的一代人,十年文革、上山下乡、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失业下岗等等都让我们赶上了。事物总是千变万化,有得有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最终是要平衡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们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也充实了很多。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原则,演绎人生。

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2)

总之,四年的中学生活,还是快乐的。我们曾经努力过,欢快过,我们便没有辜负这段青春,这段韶光!

我怀念华芳的中学时代。

大线条地回忆了我们华芳的中学时代,感想感悟是必须有的,说点“心灵鸡汤”吧。我总感到:心灵鸡汤太多了,令人生厌,但事物也是一分为二的。觉得心灵鸡汤适当有点,总比怨天尤人,怨这又怨那的心情好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们这拨“猪狗同圈”的人(哈哈),生命的轨迹已运行了弱冠之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即将迈进或已经进入花甲序列。回忆当年的往事,然历历在目,儿时的天真欢乐,少年不言愁的梦想,华芳青春的青涩与激情,成年后之思考与总结,每一段都是清晰而又模糊的记忆。

回顾经历是快乐的,同时又伴随着遗憾,每个人不都是在不同程度的遗憾中生活吗?!但更重要的是总结、反思人生,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校正现在工作与生活的方向,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尽可能少留或不留遗憾,把自己梦想之舟驶向理想的彼岸。

人生财富六个,那就是:身体、知识、梦想、自信和骨气。

对于每个人来说,身体的健康是一切幸福之源;丰富的知识是明理解惑之本;美丽的梦想是生活之动力;自信和骨气是人的气质和生活态度。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历程中,力争拥有一颗永葆青春的心。心若不老,则岁月不老,干什么事都要有激情,激情与年龄无关,青春是一种状态和感觉。还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生生不息的信念,不轻言放弃,坚信只有不懈的努力,向前,再向前,才会有希望。

一个人在与阳光共舞时,自己的内心将会越来越强大;而只有内心强大时,才会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从而淡定而又幸福地生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谁比别人体验更多,也就是说谁努力的更多,那谁就会拥有的更多。趁着我们还不算老,趁着时间与身体还允许,那就干些能所力及,自己又喜欢的事吧。不枉来世一遭,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把生命之花,开得绚丽多彩吧。

好吧,写点轻松的。趁我们还不算老,趁当下,在孝顺父母,不留“子欲孝而亲不待”遗憾,在教育培养儿孙,做好“遇英才而育之”的前提下,多与发小、同学们“举杯邀明月,倒影成三人”常聚聚,适当地喝点小酒,找找“众人皆醉我独醒,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豪谈下“酒中日月长,杯中乾坤大”的感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气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激情。珍惜发小、同学在一起的时光,多去制造一些回忆,以弥补四、五十年少有交流沟通之小小遗憾。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时代人群的发展与命运,是与国家发展命运相适应的。顺大势者顺,逆大势者逆。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我们还算是幸运的,在国家和平环境中生活到了花甲,我们经历和见证了40年改革开放,也就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黄金40年。现在又赶上了新时代,我们即将见证第一个100年,更要力争跨入第二个100年,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忆、总结、反思是件令人感慨的事,也是幸福与无奈并存的一过程。而最主要的初衷与目的,是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携手共进,珍惜我们的同学友情,珍惜时光,向快乐出发,在新时代中奔向今后美好的生活。

后记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我们

老骥伏枥

还可志在千里

我们

恰同学少年

意气风发已过

有了少许的成熟

与淡定

我们

已花甲之年

将有古稀、耄耋

与期颐在等待

续接友谊

相互珍惜

一路再携手

人生路上

跨入新时代的

你我他

向前向前

再向前

再创辉煌不可求

再展风采尚努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

花甲夕阳竞潇洒

健康一路行

岁月不老

我们不散

天长地久

同学情

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3)

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4)

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华芳的中学年代)(5)

谨以此文致于我华芳时代的中学同学们!

2018.7.30于京城

2021.2.1改于许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