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事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巡礼⑯)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事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巡礼⑯)(1)

石门县壶瓶山地处湖南西北,距县城110公里,主峰海拔2098米,有“湖南屋脊”之称。今年57岁的杜登文,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石门县分公司壶瓶山支局的一名投递员。

33年间,天梯上、吊桥上、险滩旁……壶瓶山区的崇山峻岭中总能看见杜登文身着绿色工装的身影。他把青春献给了山间邮路,将这条邮路变成乡亲们了解世界的“信息路”、传递亲情的“幸福路”和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路”。

杜登文于2016年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事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巡礼⑯)(2)

杜登文在山间邮路上。(图片由石门县文明办提供)

不惧天险 勇攀“天梯”

自1990年参加工作,杜登文一直负责壶瓶山步班邮路中岭投递段。

过去,由于这里山高路险,许多乡村没通公路。直线距离几百米的两地,却要翻山越岭、过桥蹚河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杜登文只能背着邮包步行50多公里山路投递邮件。

他每周周一从壶瓶山支局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周五才返回支局。因为长期冒着寒风骑车、走路送邮件,每年一到冬天,杜登文的手上、脸上都会长冻疮。到了夏天,他的皮肤不仅被晒得黝黑,还一层层地脱皮。

“水桶寨天梯”是这段邮路的必经之路。所谓“天梯”,就是在悬崖峭壁之间,连接两座山的一截木梯。虽然木梯全长只有24步,但角度接近90度,左边是峡谷,右边是峭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天梯”上下连接的区域共有5个行政村,近百户村民。杜登文每月至少要4次背负50多斤的邮袋经“天梯”往返。因此,杜登文也被誉为“天梯信使”。

曾经,在这条邮路上,不仅有崎岖的山路和险峻的“天梯”,还会碰到毒蛇、黄蜂、野兽等。为此,杜登文每次出班前总要带上一根拐棍和一把镰刀。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用坏了3000多根拐棍。

“一个人走山路,肯定会感到孤独、害怕。但是想想前面还有村民等着包裹,我就又有力气了,背上邮包继续赶路。”杜登文告诉记者,每次把邮件送到村民手上,他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33年来,他踏破鞋子110余双,步行邮路14.5万公里,将报刊、信函、包裹等送到大山人家。

爱洒邮路 助人为乐

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公路开始通向山区百姓家,交通逐渐便利起来。杜登文的工作得以从步班变成了汽车班,投递班期也由原来的一周一班改为一周五班,实现当日邮件当日投。

“我曾经的梦想是骑摩托车跑全程邮路。现在不仅能骑摩托车跑全程,而且还能开车进村入户了。”杜登文笑着说,有了汽车之后,他主动揽下了义务“代购”的活,经常帮村民代买一些生活日用品。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事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巡礼⑯)(3)

杜登文(左一)给村民送包裹。(图片由石门县文明办提供)

在杜登文的邮包里,放着一本“邮差笔记”。哪家哪户需要带些什么,他都细心地记在本子上。帮乡亲们带的东西多了,杜登文的邮包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成了乡亲们的“小药箱”“杂货铺”。

杜登文的工资不高,但在送邮途中了解到一些村民有困难时,他都会慷慨地伸出援手。

在当地的壶瓶山敬老院,住着三十几位孤寡残疾老人。杜登文每次给敬老院送党报党刊,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帮忙打扫敬老院的卫生。此外,杜登文多次自掏腰包,购买了食用油和大米给敬老院送去。

官茶村的学生小林,爷爷、奶奶和爸爸常年重病,小林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承担照顾家人的重任。杜登文在送报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仅在送报时主动帮小林分担家务活,还定期给他50至100元补贴家用。在小林辍学后,杜登文还资助他重返学校。

“再干3年,我就要退休了。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就会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邮递事业中,全心全意地为山区群众服务。”杜登文说,退休后,他打算继续留在山上生活,这里的乡里乡亲和一草一木早已让他难以割舍。

END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张念 田丽娟

编辑:周胜兰

二审:郭作涛

三审:王维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