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

前言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南朝宋诗人陆凯,写给好友范晔的诗句。诗人折梅寄友的风雅言行,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诗中,陆凯用"一枝春"指代梅花,开了将梅花作为春之信使的吟咏先河。《赠范晔》一诗,成为中国最早的咏梅诗篇而流传千古。

陆凯折梅遥赠之地在江南,江南的梅花,也因了这首诗,而天下闻名。苏州香雪海、杭州超山、南京梅花山及无锡梅园等全国四大赏梅胜地,全部位于江南。

其中又以邓尉山香雪海为最盛,个中缘由,且听我一一说来。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

邓尉山香雪海景区大门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

邓尉山香雪海梅园


邓尉山:以武将命名,因文人闻名

清初诗人田雯,在其《泊舟吴门寄汪苕文》一诗中写道:"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邓尉山有奇松、古庙、隐士、高僧,其中尤以梅花名动天下。

事实上,邓尉山确是为纪念武将而命名,又因为文人的游览和歌咏而闻名的。

1、邓禹剑气入花心

邓禹,十三岁就能文善武,后随刘秀起兵,二十四岁官至大司徒,屡建奇功,位居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光武帝对他十分敬重。

邓禹年轻时,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国家开太平。那救民于水火的铮铮剑气,涤荡了整个九州大地。

年老的邓禹功成身退,来到光福隐居。他在这片洞天福地游走,闲看太湖水一碧万顷,或风雨晦暝。

据说正是他在光福,开启了大规模种植梅花的历史。那漫山遍野的灼灼花心,氤氲了整个太湖之滨。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邓禹以高官显爵,却"深执忠孝"的君子气节,为光福人民所敬仰。邓禹去世后,因为他曾任太尉之职,光福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光福山命名为邓尉山。

邓禹不居功自傲、不以名利为念、不与百官争宠的君子人格,像极了梅花凌霜傲雪、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性,深受世人的称颂。

邓尉山的梅花,也正因了邓禹君子人格的加持,而在后世文人士子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花中君子"。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5)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6)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2、唐寅画梅赠老农

据传,当时唐伯虎正在画一幅《烟雨春色图》,为寻找素材,来到邓尉山,遇见了一位种梅的老农。老农得知是唐伯虎后,热情款待他,并带他上山看梅花,讲种梅的甘苦。

唐伯虎很感激老农,临别时,特地画梅相赠。老农见画上的梅枝疏密有致,就依画对梅树进行了修剪。当年冬春之际,梅花开得比往年都要好。

附近有个财主,得知老农藏有唐伯虎的画,想要霸占。行骗未果后,便派家丁去抢,结果却被老农的邻居们打退。老农担心财主贼心不死,于是干脆带上画,远走他乡谋生去了。

临行前,他将自己修剪梅花的心得和技术,告诉了乡亲们。后来,山上山下的梅树越种越好,梅花越来越好看。唐伯虎的"无心插柳",倒是给邓尉山的梅花做了贡献。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7)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8)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后来,唐伯虎的好友文徵明,在自己的《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序》中,描绘了邓尉探梅的盛景:

玉梅万枝,与松竹杂植。冬春之交,花香树色,蔚然秀茂,而断崖残雪,上下辉映,波光渺弥,一目万顷,洞庭诸山,宛在几席,真人间绝境也。

梅花以山水而增色,山水因梅花而生辉。文徵明此言一出,真可谓道尽了邓尉山的梅花之美。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9)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0)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3、钱谦益访梅邓尉

明清时期,邓尉山赏梅,已成为文人骚客的雅游盛事,钱谦益就曾好几次访梅邓尉。邓尉山深处的西碛山,种有绿萼梅。

范成大在《梅谱》中说道:"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可见绿萼梅被看作是梅中仙品。

钱谦益将河东君比作萼绿华,是盛赞柳如是的才貌双绝。他与河东君"订春游之约",想到邓尉山时,竟说道:"西碛蓝舆南浦棹,春来只为两人忙。"

他走进邓尉山,携着娇妻柳如是,在梅树旁吟出"屐齿冲将新雨去,杖头携得老梅还"的浪漫诗句,留下了比翼双飞的身影!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1)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2)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钱谦益对于邓尉山梅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因此他才雨中访梅、晴日探梅。

他的《十六日冒雨游玄墓》诗中说:"沾湿闻雨香,登顿入花雾。初疑雨妒花,转为花惜雨。梅亦爱清妍,裛雨如含露。"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赏梅的别样乐趣。

在另一首《十七日早晴过熨斗炳,登茶山,历西碛,抵铜坑,还憩众香庵》诗中,钱谦益则描写了一天早上自己在邓尉山探梅时,恍如身处梦境的美妙感觉。其诗云:

我来早春时,发兴蜡双屐。探奇忘睛雨,寻花越阡陌。茫茫梅花海,上有花雾积。不知何处香,但见四山白……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3)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4)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香雪海:万树梅花发,奇秀甲天下

明末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答杂咏》中说:"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每年冬末春初,邓尉山的梅花凌寒开放,弥漫三十余里,蔚为壮观。

在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游览吟咏之下,又经过曹雪芹《红楼梦》小说的推动,"邓尉探梅香雪海" 盛名远播,成为全国赏梅圣地。

1、宋荦题名香雪海

康熙35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冒雨持杖来到邓尉山赏梅。他领略了"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的唯美意境后,于崖壁上题书了"香雪海"三个大字。

写下"香雪海"的题名后,宋荦随即又口占一首七律《雨中元墓探梅》,其诗云: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自此,苏州探梅必到光福,光福探梅必到香雪海。香雪海也因了宋荦的题名和诗作,而名扬海内。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5)

香雪海景区大门旁的题字,按照宋荦原字书法雕刻

如今,香雪海景区大门处三块方形字碑,就是依照当年宋荦的书法刻上去的。

此外,梅园中还有一方景观置石,正面刻有"香雪海"三个大字,背面刻有宋荦《雨中元墓探梅》诗的最后两句: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这两处静默的题名和诗句,提醒你所在之地,又似乎在向你讲述着,那一段诗意浪漫的风流韵事。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6)

香雪海景观石正面,刻有宋荦所题“香雪海”三字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7)

香雪海景观石背面,刻有宋荦所题诗句

2、康乾探梅香雪海

如果说,仅仅靠一些文人、官员的游览歌咏,还不足以让"香雪海观梅",成为全民盛事的话。

那么,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前后多达九次,从北京千里迢迢,前往香雪海赏梅的举动,则足以让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趋之若鹜了。

据史料记载,康熙曾三次到访香雪海赏梅,可见他对此地的钟爱。康熙28年(1689年)春,他第二次南巡,到达苏州香雪海观梅,并赋诗曰:"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8)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对于香雪海的钟爱,乾隆比起自己的祖父康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光福志》记载,乾隆皇帝分别于1751年、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先后六次游览香雪海,写下十多首咏梅的诗篇,并刻立过五块御制诗碑。

如今,在香雪海半山腰,仅存一块乾隆1762年所书的《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御碑。

正是因为康熙、乾隆这对祖孙皇帝的大力推崇,最终使得"香雪海"在江南梅苑中独领风骚,位列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首,繁盛至今300余年。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19)

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3、妙玉茶忆香雪海

香雪海梅花的声名远播,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助力不少。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即私房茶)。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提到的玄墓蟠香寺,正在香雪海附近,那片梅花林至今还在。每年初春时节,梅花如烟绽放,苏州人把赏梅当做是过节一样的盛会,倾城出游。

妙玉出身苏州书香门第,因犯事随师父北上京城,犹不忘携带梅花雪水,也算是对故乡风土的一种纪念。

《红楼梦》中关于妙玉的这段文字,让我们不仅看到了苏州人取梅花雪水烹茶的风雅习俗,更看到了背井离乡之人,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0)

妙玉


梅花开:岁岁花如海,年年探梅来

十二年前,从《红楼梦》中得知"香雪海",便觉名称雅致、香气逼人,心里边想着一定要去游览一番。十二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香雪海,内心满怀欣喜。

于是,随口吟出如下诗句:十二年前初闻名,栊翠庵里四绝尘,今春探梅香雪海,疑是前世此中人。算是为自己初次探梅香雪海,留下难掩兴奋的纪念吧。

1、雪径寻梅入香国

从景区大门进来,满园茂密的梅林,满树盛开的梅花,舒展着冷艳的姿色,倾吐着清雅的馨香,真叫人满心欢喜。

每年冬末春初,香雪海的白梅、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美人梅等20余种梅花,竞相绽放,形成一片璀璨花海。

乾隆时期的《吴县志》记载:"梅花以惊蛰为候,……而邓尉山前,坐而玩之,日暖风来,梅花万树,真香国也。"

就像此刻,我踏径寻梅,环顾四周,都是不同的梅树、各色的梅花。微风拂过梅林,梅枝摇曳,花光乍影,暗香扑鼻,恍如身入香国,方知《吴县志》所言不虚。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1)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2)

香雪海白梅

香雪海的梅花,以千叶重瓣的白梅为众。你看那白梅枝头,花色如雪晶莹,花蕊柔嫩婆娑。近观如天空飘下的交叠的雪花,洁白莹润;远看则如雪海荡漾,若云雾涌波。

白梅或可称为雪梅,只是诚如宋代诗人卢梅坡所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3)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4)

香雪海红梅

红梅枝头则花开似火,即便颜色稍微鲜艳些,因为红梅花形优美,且有着独特的清香,琼枝疏影间,犹可见其幽姿俊妍,所以整体的韵致还是雅的。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5)

香雪海粉梅

粉梅的花瓣白皙之中,略带如经络般的条状轻红,娇柔素洁,散发出淡雅馨香。就连蜜蜂都被吸引,一头扎进花蕊中,尽情地采蜜呢!春的脚步,就在这一刻,被我捕捉!

绿梅树头,整枝梅花映出淡淡的青绿,吐露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另外还有满树粉扑扑的梅花,如同万千美少女,娇羞的面庞。

就像此刻,那些在林下花间流连的妙龄女子,时而驻足嗅梅,时而凝视赏梅,更是给这满园的梅花,增添了些许流动的风景与婉约的柔情。

这一园梅林,品种不同,造型不同,花色不同,馨香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

它们都是春天的信使,最先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因此,这一树树的梅花,不仅是江南的春色,更是人间的春光。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6)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7)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2、半山探梅在仙乡

从梅园经过一条石级台阶坡道,便可到达半山腰的闻梅馆。闻梅馆前面的观景平台,是观赏整个香雪海梅园精华的最佳位置。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8)

闻梅馆

放眼望去,一株株梅树上,纯白、绿白、墨绿、粉红、紫红、墨红,如此丰富的花色,如此盛大的花海,如此迷人眼,真是醉了人间。

这片千顷梅林,万树梅花,带来太多惊喜,让我目不暇接。陆游的《梅花绝句》诗中说: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29)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0)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这些诗句不正完美契合了眼前的美景,和我此刻的心境吗?此情此景,真的和陆放翁神交了!而这,大概就是经典诗文的传奇魅力,更是第一流文学家的永恒魅力吧!

站在观景台上,一幅独具江南婉约风情的山水画,展现在我的面前:

你看,最靠近我的是几株如雪的梅花,往前则是一大片红白粉色相互交织的花海,再往前是葱茏林木掩映下的村居,民居再向前是连绵起伏的群峰,群峰之外是天际。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1)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2)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若把视野收近,梅海中隐约可见"香雪海"三字。那一树树花开,白如雪、红如霞、绿如豆青、黄如灿金,真个是梅花的世界,天真烂漫、春韵嫣然。

这方山水田园,一派和谐交融,是天地的杰作,也是人工的巧思。

风过处,梅枝飞舞,梅海扬波,馨香涌动,看着眼前的花花世界,仿佛就像身处仙乡。真可谓:顾渐尘俗躯,游此神仙窟!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3)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4)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闻梅馆往上,则是著名的梅花亭。整座亭造型别致,工艺高超,出自苏州香山帮名匠之手。梅花亭的设计,化用了北宋隐士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充满诗情画意。

整座亭为五角梅花形,瓦顶、柱栏、花砖地面均为梅花瓣状,亭顶以铜鹤结顶,象征梅花亭处在梅花丛中,与周围景致,完美交融。

梅花亭旁,存有一座乾隆皇帝御制诗碑,和许多历代文人的诗文石刻,见证者那些风流的过往云烟。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5)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6)

梅花亭

3、梅亭品梅韵悠长

沿着梅花亭旁的石阶拾级而上,穿过一片绿林深处和一段红梅夹道,就到了山顶的观梅亭。

此刻坐在亭中,逃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烦扰,将躁动的心交给这片旖旎的自然,交给这徐徐清风与阵阵梅香,顿觉身心两畅。

其实,明清以来,尤其是康熙、乾隆数次到邓尉观梅之后,香雪海探梅极一时之盛,逐渐成为苏沪一带的春游雅俗。《清嘉录》就记载了当年探梅的盛况:

"暖风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

你看,苏州人是有多爱赏梅啊?竟然达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今人大概只能望其项背了!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7)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8)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回想刚刚在梅园中,置身于一片梅海中,穿梭于千丛梅香,又到闻梅馆高眺万顷雪海,寻梅、探梅,忽然觉得整个世界,都被梅花装点,整个身心,都被梅香熏透。

那是一种清雅的冷香,一种怡情之香,一种悦心之香,一种养性之香,它渗入心底,余韵悠长。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39)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0)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此时从观梅亭放眼望去,一面是如诗如画、如香国如仙乡的盛大梅海,叫人沉醉难忘;一面是重岭叠韵、一碧万顷的浩渺太湖,令人充满遐想。

就像这片香雪海的梅花,岁岁如约绽放,年年都有那么多人远道而来,只为一睹它独一无二的风采!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1)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2)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结语

从陆凯用"一枝春"指代梅花,到黄庭坚在词中说"梅破知春近",再到"只把春来报",梅花早已被看作是报春的信使了。因此赏梅就不仅是赏梅了,还是迎春,更是迎接美好希望的到来。

就像我这次探梅香雪海,从山脚到山顶,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步之所往,一路找寻,一路发现,一路欣喜。这是赏梅的步履,何尝又不是人生的步履呢?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3)

乾隆对梅姑娘的感人故事(东汉太尉隐居地)(44)

香雪海盛开的梅花

一程人生,有千万种可能。只有勇敢地走出去,一路探索,一路发掘,才可能收获别样的惊喜,让生命更加鲜活、立体、多元!

人生一世,梅开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最美的梅花,当生长于锦天绣地中,生长于灵山秀水间,还要有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涵养,有名士的倾慕与骚客的吟赏,而这些正是香雪海梅花所独有的风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万紫千红藏不住,十里梅香雪海中!

#花期已至美好如初##解锁周边游##唤醒好春光#

@风月书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经典书籍与旅行地推荐者!10年诗文创作,8年自由行走,半自由撰稿人,半自由摄影师!读书万卷,旅行万里,@风月书旅等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注@风月书旅,分享读书感悟、旅行体验、影视评点、名人解读、人文社论及生活随录!用文字书写,启迪人生智慧;以智慧笔墨,观照人生旅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