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

以前跑江湖的人都有一套行话术语,俗话叫调侃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春典”。

江湖买卖分为四大门八小门,四大门是风、马、燕、雀,八小门是金、皮、彩、挂、评、团、调、柳。相声属于八小门里面的“团”,所以跟人盘道的时候都说自己是“团春的”。

旧时江湖艺人都称为“老合”,在郭德纲最早的《西征梦》版本中,就是说的行话“老合”,不过观众中大部分听不懂调侃儿,所以后来的版本改成了“老得维持和平”,也就是现在的“老和部队”。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1)

《智取威虎山》电影版中,张涵予跟梁家辉用了大段春典对话,而且加上了现代语翻译。

相声艺人也好,其他门类的江湖艺人也好,基本只允许在做买卖挣钱的时候才能调侃儿,除此之外都叫“恶疃春”(胡乱说行话),严重的会会丢了小命,所以大部分老艺人对于调侃儿都是极为谨慎的。

在相声表演中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调侃儿,最有名的就是张寿臣的单口相声《行话》,寿老用一个风趣幽默的小段子,给观众解释了几个常用的调侃儿。

故事说某天常连安到寿老家串门,看到寿老媳妇儿之后,评价了一句“念嘬”然后就跑了。寿老媳妇儿不懂春典,就问寿老什么意思。寿老心想“念嘬”是说你长得丑,春典里“念”就是否定词,念嘬就是长得丑,春典里“果”指代女人,念嘬果就是骂丑娘们的意思。

但寿老不能直接告诉自己媳妇儿被骂了,所以只好骗她,常连安说你“念嘬”是长得漂亮。结果媳妇儿美得不行,说我今儿个没抹粉,要抹上粉啊,我还得更“念嘬”~~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2)

这个故事虽然是张寿老被春典坑了,但他在段子里这样使用春典,却是非常正确的。也就是说相声表演中使用春典,必须给观众解释具体意思,否则你自顾自的在台上调侃儿,那就属于跟空子(外行人)疃春(说行话),属于行业大忌。

再比如马志明在《大保镖》里面,两兄弟保着倭瓜镖上路,遇上一票贼人,然后哥哥吓得给弟弟调侃儿“攒稀,抛闪了!”

接着马志明用这句春典抓包袱:大胆的贼人,竟然气得我兄长拉屎!!然后黄族民翻这个包袱:什么气得,那是吓得!!

这时候即使观众不懂春典,也能结合整个包袱,知道“攒稀”就是“害怕”,“抛闪”就是“拉屎”。这既是非常巧妙,而且很地道的春典段子。而正是这种严谨的表演,才让少马爷的《大保镖》成为行业标准教程,几乎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3)

而马三立在经典段子《白事会》里面,也植入了一句调侃儿“土点了”,也就是人死了的意思。而这句话是放在一长串形容死亡的小贯口里面,那么马三立不用去解释,观众也能知道这话就是说死人了。

在舞台表演之外,调侃儿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场子里正说着相声,突然变了天,那么小伙计就会用春典来告诉相声艺人“要摆金了”,摆金就是下雨的意思。这时候相声艺人就得加快节奏说完一个段子,然后赶紧打钱,因为刮风减半下雨全完,等雨一下下来全跑了,那就没钱打了。

但如果小伙计直接用人话说“要下雨了”,那观众也肯定直接跑路去收衣服了,所以这里必须用春典沟通。

而相声艺人跟其他江湖人沟通,也需要用春典,比如马三立早年去济南卖艺,看到一个变戏法的粘子(围观群众)多,于是跑过去跟对方道辛苦。那时候江湖规矩,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有时候一句辛苦就能放你入场免费看戏听相声。而马三爷不是想免费看他变戏法,而是要借地儿表演,所以还得调侃儿才行。

我们哥俩从天津过来,是‘团春’的,这几天‘念啃’,您能否‘赏个穴’?

团春就是相声,念啃就是没饭吃,赏个穴就是把您的地儿让给我们表演。变戏法的一听调侃儿了,二话不说就把家伙收了,不但让了地儿,还向观众宣传马三立跟搭档高寿亭,最后马三立说了一个满堂彩,打钱也打了不少。

不过这也是马三立水平确实高,要知道变戏法的属于彩行,是典型的武生意,相声是文生意。历来的规矩是文武要隔很远表演,否则武生意的在旁边一通咋呼,能把文生意的粘子都能抢走。结果这次马三立借了武生意的穴,反而赚了一笔,可见知识才是改变一切的力量。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4)

而春典的错误用法,就是“恶疃春”了。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在郭德纲单口里面也讲过,两个江湖人在饭店里用春典交流,本来很正常两句话“天阴了要下雨”,结果这两个刚入行的非要卖弄调侃儿“牐了棚了,要摆金吧~”,牐了棚就是天阴了,摆金就是下雨。

伙计一听这两人不说人话,另外店里刚好丢了一头驴,于是赶紧报官把这两人抓了。而当官了也刚好是江湖人金盆洗手的,知道这两个货是自找倒霉,于是两人打了一通板子,然后县官也跟他们调侃儿:

我不管你是皮(卖药的),也不管你是金(算命的),你们当着空子(外行人)乱疃(胡说)的什么春(行话)?打你一个申句(六十板子),一个行句(七十板子),若不是冷子(当官的)我攒儿亮(懂江湖规矩),今天定要鞭(打)了你月丁码儿(两人)的念嘬孙(挫孙子),行啦,扣瓢儿(磕头)扯活(走)了吧,以后别乱疃春啦。

伙计听不懂什么意思,就看见县官让他们滚出去找驴,结果两个家伙一通磕头,起身就跑路了。

这是江湖人最常用的一个典故(故事会里也有),用来教训刚入行的新人,划重点就是别给外行人说春典,免得找倒霉。

而在相声舞台上,也有不少年轻演员喜欢乱用春典,弄得观众云里雾里,而因为内容太恶俗所以搭档也不敢翻包袱。比如去年德云社封箱,郭麒麟跟栾云平的《大审案》,郭麒麟说他像“展昭”,然后栾云平刨了一句“我看你像闪招”。

前面说了,抛闪就是拉屎,闪就等于翔,招子代表眼睛,那么闪招结合在一起就是“马赛克”。于是郭麒麟没翻这个包袱(少东家三观正),说了一句“我踹你啊”糊弄过去,栾云平就属于乱疃春,恶俗又低级。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5)

郭麒麟对乱用春典比较排斥,但他父亲郭德纲却特别喜欢滥用春典,比如在大名鼎鼎的德云家谱第一页,郭德纲就用大字写着“海底”。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6)

何谓“海底”,海底是一个行业所有人的花名册,不光是名字跟师承脉络,还包括这个人所有的江湖人脉,通过海底能够知道任何一个江湖人跟所有同行的关系网,如果某个人被开除了,海底上也会记录具体原因。

也就是说,海底是一个行业的全信息库,只有行业的掌门才有资格持有或者编写,以显示他号令所有同行的资格,就像单雄信是绿林总瓢把子,他手上就有所有绿林道的海底。

而德云社区区一个民营社团也敢称“海底”,郭班主显然是把自己当成了相声总掌门,或者他有那份野心,再或者就是拿来跟那帮空子粉丝自high用的。

所以德云家谱应该改个名字,就叫“企业员工花名册”比较好。

相声结尾一般是哪几句话(相声春典漫谈什么是正确用法与什么是错误用法)(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