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

藠头又名薤、荞头,百合科葱属植物,优质的地下鳞茎洁白,头部偏向一方呈哨型,直径1.5~2.5厘米。是我国传统出口蔬菜。藠头主要食用器官为鳞茎,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食疗与保健作用。藠头具有消食除腻、健胃减肥美容、防癌强体的功效,还能预防多种疾病,是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之一,被誉为“菜中灵芝”。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藠头有清除亚硝酸盐、改善脂质代谢、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肿瘤和抗菌等多种效能。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

一、产地环境

新建县生米镇是我国藠头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被誉为“中国藠头之乡”,藠头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生米藠头具有层多、色白、肉脆、个大而均四个特点。这是任何地方藠头无可媲美的,堪称举世无双。层多则耐腌,色白则无污染,肉脆则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曾经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生米藠头的独特品味是由本地土质、气候、温、湿度及优良品种,无公害栽培技术,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生米镇境内4/5为丘陵,1/5为滨湖地区,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红黄土壤,平均海拨72.1米,年平均气温17.6度,年无霜期为260~270天,平均年降雨量为1500~2200毫米。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近两年内未种过百合科葱蒜类作物的沙质壤土种植。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2)

二、高产栽培技术

1.前茬

前茬可为芝麻、大豆、花生等非百合科作物,避免与百合科蔬菜连作。

2.栽培季节

藠头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5~20℃,30℃以上则休眠越夏,10℃以下生长缓慢,能耐-6℃左右的低温,但长时间处于0 ℃以下叶片易受冻害,在南方地区可安全越冬。一般为9月中旬~10月下旬播种,翌年5底~6月采收,藠种7月采收或在大田越夏,生长期300d左右。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3)

3.种藠选择

目前各地种植的藠头品种一般以当地传统品种为主,出口藠头可根据外商要求选择适宜品种。应选择形状整齐端正、大小适中、无病虫、无伤口、无霉烂、当年收获的鳞茎作种藠。

4.种藠消毒处理

选好的种藠应经消毒处理后再种植,一般每667㎡用沼液加40%的禾枯灵150g加水40kg稀释的药液充分混匀后,当浸种20分钟~30分钟,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4)

5.整地作畦

深翻晒垄,精细整地,做到田平土细,深沟窄畦,开好三沟。一般耕耙2~3次,耕地深度在25~30cm。垄耙后整畦,畦高30cm左右,连畦带沟宽2m,畦宽1.6m,畦面平整,围沟、腰沟深30~40cm,须做到沟沟相通,雨后无渍。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5)

6.施肥:施肥原则

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规定执行。禁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肥。

施肥原则:结合整地,施入基肥,积肥两应占总肥量的70%以上,每667㎡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左右,加草木灰30~50kg。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确定追肥时间,根据苗情及长势到次年3月底,第一次用尿素7.5kg撒肥;第二次4月中、下旬每667㎡用氯化钾7.5kg加尿素7.5~10kg混匀后撒施;第三次5月上、中旬用氯化钾7.5kg加尿素7.5~10kg混匀后撒施。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6)

7.播种时期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宜。藠头播种必须掌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下,即9月中下旬后进入播种期。为了保证藠田有较好的墒情,宜抢在雨天前后播种。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7)

8.栽植方法与密度

栽植时顺畦开沟,沟宽20~24cm,沟深7~10cm,沿沟内一边平行栽下,每穴1~2个,深7~10cm,再开第二沟,并将第二沟的土盖到第一沟内,如此开沟,播种完一畦,再播一畦。每667m2栽种量250kg。株距行距10~13cm。天旱时,播后及时浇水。在墒足的情况下30d左右即可出齐苗。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8)

9.大田管理

冬前分蘖是产量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产量的高低,冬前分蘖与土壤水、肥条件直接相关,所以在栽培上一是要施足基肥,二是在冬前适量施用苗肥,以获得高产。

9.1冬管

播种后天气干旱注意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涝,保证快出苗、出齐苗,为早分蘖、高产,打下基础。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除草,浇施1次齐苗肥,亩用尿素5~7.5千克、钾肥10千克、人畜粪250~500千克,对水1000~1500千克浇施;元月下旬在中耕除草后,每亩田再用7.5~10千克尿素、250~500千克人畜粪,对水1000~1500千克浇施,浇施后盖上土杂肥3~5立方米,起到保温、增肥、除草等作用。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9)

9.2春管

春季是藠头生长、膨大的关键时期,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是把好施肥、中耕壅土、排水防病三关。要重施3次藠头膨大肥。第1次在3月中下旬,亩用20~25千克三元复合肥、500千克人畜粪;第2次在4月中下旬,亩用10~15千克尿素、500千克人畜粪;第3次在5月中下旬,亩用5~7.5千克尿素、500千克人畜粪。每次浇施应根据土壤墒情做到“湿浇到,旱浇透” 的原则。4月中旬开始进行中耕壅土,壅土方法是顺着藠头苗头方向一边压土。进入5~6月份,藠头膨大快,土层易开裂,必须增加中耕壅土次数,保证藠头不见光,以免发青发红和老化(出现发青、发红、老化的藠头只能做种不能盐渍加工),保证土层内的藠头白杆长7~10厘米,以提高品质和商品率。中耕壅土结束后即藠头成熟后,原先的垄埂变成垄沟, 原先的垄沟变成垄埂。藠头怕涝、怕渍,地势平坦的田块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0)

10.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农药的施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00)。宜选择最佳用药时期,减少用药次数;同时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或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1)

10.1农业防治

选和抗(耐)病优良品种,藠头一般以轮作和种藠处理为主,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尽可能减少病虫来源。最好水旱轮作,旱地轮作需要1~2年以上,前作以非百合科作物为宜。丘陵坡地以下种起,逐年由下向上轮作,切忌从上而下。否则,坡下地易受病菌侵染。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冬季尽可能为天敌提供越冬场所,保护天敌的过渡寄主,充分发挥天敌抵制病虫作用。

10.2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4286和GB/T8321。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和推迟病虫害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2)

10.3药剂使用要求

种植后,根据苗情长势、对长势较好的田块应在11月中旬左右亩用沼液400g加2.5%敌杀死20ml、加水40kg喷雾防治虫害。次年3月底至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分别对种植藠头亩用50ml∕包的锐劲特一包加敌杀死20ml加水40kg喷雾防治虫害。

10.4病害防治:藠头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紫斑病和病毒病等。药剂防治:除采用药剂进行种藠消毒外,霜霉病可选用波尔多液[1:1:(240~300)]、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紫斑病、疫病选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7%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1.5%植病灵Ⅱ乳剂1000倍液或抗毒丰250~300倍液,连续用药2~3次,7~10d 1次。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3)

10.5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葱蓟马、茶褐螨、刺足根螨、蚜虫及根蛆等。

葱蓟马:以4~5月危害较重,可用1.8%害极灭乳油2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2.5%菜喜3000倍液或2.5%辉丰菊酯乳油2000倍液在成虫、若虫发生盛期喷雾防治。

茶褐螨、刺足根螨:可选用48%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250~500倍液、40%乐果500~1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500~1000倍喷雾防治。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4)

蚜虫:可用25%蚜虱绝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15%蓟蚜净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采用黄板诱杀方法,即用100cm宽的纸板,涂上黄色,同时涂一层机油;或用黄色粘虫胶纸,悬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悬挂450~600块/hm2,当黄板上粘满蚜虫时,再重涂一层机油,一般7~l0d重涂一次。

根蛆:选择在幼虫危害盛期防治,每公顷用48%乐斯本乳剂3000 mL兑水15000 kg灌根;或在成虫羽化盛期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洒畦面,直接杀死成虫。收获前1个月地下部分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持田地不渍、不旱,少施或不施农药。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5)

11.采收

商品藠头采收期一般在6月下旬,藠头鳞茎充分成熟、地上部叶片有1/3枯黄时即可收获。采收期间尽量减少藠头的光照时间,以免鳞茎长时间暴露在外变青、变红。收藠头时将藠头连叶一并拨起,抖掉泥土,在离鳞茎3~4 cm处割掉藠柄以上绿叶即可销售。

12.留种

采收时应留足种藠供下一个生产季节使用,留作种用的藠头贮存方式有2种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6)

12.1原地贮存

即在成熟期不收获,让拟作种的藠头留于土壤中自然越夏,秋季播种前再采挖,择其符合种用标准的播种。1亩留种田可供栽大田4~5亩。

12.2室内贮存

种藠于7月上旬采收,晾晒1~2d后喷洒辛硫磷500倍液,以防虫蛀。选择背阴、干燥处贮藏,可平铺于室内,厚度不超过20 cm,控制水分含量并保持通风,使鳞茎处于休眠状态。

大棚藠头种植技术(藠头高产栽培技术)(17)

【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