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

来源:【冰城 】

她是外地人的眼,让他们看到哈尔滨;她是同好者的引路人,用无人机记录哈尔滨。3年时间,她发掘城市更深层的美

俯视哈尔滨 看不尽满城风华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1)

航拍松花江畔的晚霞。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2)

航拍松浦大桥。

熟悉的哈尔滨还有许多未发现的美!土生土长的王淳在人生前30年都没有像近3年这样看得真切。

2020年,是她人生的分水岭,从设计师转行做女飞手。从此,哈尔滨这座城市和她的生活、工作融为一体。无数人看到她镜头下的哈尔滨,又有无数人跟她一样爱上了航拍。镜头下:无论日出日落、朝露晚霞,每一帧都是热爱的投射;不论高楼大厦、市井小巷,每一秒都是幸福人间。

闯进航拍圈

拼实力获专业机构认可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3)

王淳工作时的自拍照。

王淳拍摄的暴雪下的索菲亚教堂短视频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爆款。许多南方网友留言,在高温炙烤中能够360度无死角俯瞰暴雪中的哈尔滨欧式建筑,就好像在大热天里吃上了爽口的冰激凌。这条“返季”短视频也得到了黑龙江省文旅厅等官方机构的转发,总浏览量近30万。“这个是今年年初哈尔滨下第一场雪时拍的,最近又翻出来重新剪辑。”王淳说,这次我配上了恩雅的《one by one》这首歌,天籁的声音让飘雪的索菲亚教堂更加雄浑壮美。许多网友留言说,拍出了我心中哈尔滨本来的样子,让索菲亚教堂有了高贵的灵魂。

王淳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80后”姑娘,毕业于视觉传达与设计专业,做过美术编辑、品牌策划设计。3年前,她无意间看到令人震撼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决定开始自学无人机航拍。王淳从大疆无人机的精灵系列开始入门学习航拍摄影,现在升级到大疆御3系列无人机,可进行延时、高低空、慢进快进等不同手法的拍摄。王淳有着绘画、构图基础,在学习短视频制作时入门很快。

女飞手在无人机航拍圈少之又少。“这是因为无人机不仅拍摄技术门槛高,拍摄过程相当辛苦。”王淳说。2020年开春,王淳在群力阳明滩大桥拍摄了夕阳下松花江冰面的大场景。无人机一块电池能飞20分钟,王淳那天把3块电池都用完了。刚开春,江面上寒风扑面,在外面站了一个多小时,王淳的脸被风吹得通红。“这还不是最难的,在冰雪大世界航拍,因为室外温度太低了,无人机经常出故障,常常是飞到指定位置,机器就抖得特别厉害,画面根本没法用。”王淳说,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是要拍好几遍,甚至好几天,直到拍到满意的画面为止。冬天电池耗电快,为了能多拍素材,王淳会一直把电池用暖宝包着,或者直接捂在怀里。寒冷的环境里,手指不停操纵机器,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

就这样,2021年王淳被国内多家行业素材门户网站签约,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签约的女性航拍创作者。

用细腻耐心

拍出不一样的冰城风貌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4)

航拍哈尔滨火车站。

王淳的第一个“爆款”充分展示了细腻的拍摄手法。之前,王淳在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个只有8秒的防洪纪念塔短视频,王淳首次尝试用无人机近距离手动环绕拍摄塔尖上的四个雕塑人物。“塔上一共三男一女四个人,每个人的姿态和表情都不一样。”王淳说,其中有三个人是站姿,一个是蹲姿。最左侧的女性手拿铁铲,挨着她的男子左手举着迎风飘扬的旗子,右手举到半空,好像在跟远处的人打招呼。接下来的男士身穿军服,左手指向江面,似乎在告诉人们前进的方向;最后一个人蹲在地上拿沙包。如此高清的航拍,获得上亿点击率。许多网友惊呼,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的“老人”,也从来没有真正看清过塔上雕塑人物的形象。

她的作品里还有女性的韧性。《一名女飞手眼中的哈尔滨记忆》的视频,是她刚刚接触航拍摄影的时候,用了一年去拍摄的,短片展示了哈尔滨一年四季的风光。王淳说,航拍的飞手大多是男性,拍出来的哈尔滨很酷,动感十足。“我想象自己在无人机上,用眼睛慢慢观察哈尔滨,想让观众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温情。”

王淳能拍出被别人忽视的东西,用细节来打动观众。“观众看到的几秒的视频,我可能需要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素材中消耗大量时间剪辑、构思。”王淳说,一个好的作品背后花的工夫很多。“比如拍日出,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凌晨3点到达现场,还要看天气情况。拍摄完成后还要仔细打磨,构图、色调、时间等要素互相配合,延时摄影还要后期处理几百几千张图片。”

从2020年4月一脚跨进无人机航拍圈,3年来,王淳先后拍摄了上千条短视频作品,拍摄素材累计近千小时,其中在发布的上百个作品中,浏览量超过30万的爆款作品有几十个,拍摄内容几乎囊括了哈尔滨各大地标建筑和自然风光。太阳初升的松花江边,夜幕中的大剧院,大雾中的城市上空,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无论酷暑严寒,她用无人机“丈量”城市风貌,发现未经发现的城市之美。

组建飞手群

只想做纯粹的航拍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5)

航拍哈尔滨大剧院。

王淳的片子不仅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更赢得了业内认可。2021年初,由她组建的黑龙江无人机飞手联盟群成立,如今已经有800多人。

这几年喜爱无人机航拍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既有年轻人,也有年纪大一些的人。有一个大连交通学院退休的老教授,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王淳的作品,很感兴趣,就联系她说,他老家也在哈尔滨,看到哈尔滨这么美了自己也想学航拍,希望以后还能回哈尔滨拍摄。

“这也是我当初成立黑龙江飞手群的主要原因。通过无人机航拍,成为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王淳说,无人机设备这几年升级得特别快,之前大家都在用大疆的御2和精灵系列产品,如今基本都变成大疆御3系列,这个系列产品带有长焦功能,能7倍变焦,拍出过去拍不清晰的远距离画面,拍出的画质更趋完美,那种长焦之下的压缩感拍出来的画面非常震撼,比如过去拍日出日落,镜头里的太阳很小,太阳与周边的界限很模糊,换上新设备,日落的圆弧从镜头上看会更大,边界更清晰。

王淳说,大家除了在群里询问技术问题,还有私下“约飞”的。比如,我之前拍了许多大剧院夜景短片,好多人总咨询我大剧院夜景拍摄的问题。

“这两年群人数没有增加很多,不是热爱航拍的人少,而是因为我一直在精简,控制总人数。”王淳说,我想做更纯粹的飞手群,把真正专业的飞手们聚集在一起,在全国无人机航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递正能量

用镜头记录城市的温暖

美丽繁华的哈尔滨夜景(看不尽满城风华)(6)

反复观看拍摄效果。

如今的无人机拍摄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必备的拍摄设备。”王淳说,打开央视《新闻联播》,有大量的航拍画面。这些航拍镜头能够从整体上以更宏观的角度烘托新闻内涵。而如果没有无人机,一个点位视线不过百十米,拍不到整体画面。

这几年,王淳已经把哈尔滨著名的地标景观都拍过,接下来,她在思考怎样把这些景观拍出新意。发现哈尔滨的美越来越多。有一位网友给王淳留言说,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容貌、光环,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踏实,还有真诚和善良。“我觉得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王淳说,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全面拥抱航拍时代的到来,不仅要用无人机拍出画面更精美、内容更丰富的航拍作品,更要用作品传递给每一个受众正面、温暖的力量。

哈尔滨日报记者 万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依然

本文来自【冰城 】,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