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功法秘籍(练这种武功还可治疗慢性病)

失传已久的功法秘籍(练这种武功还可治疗慢性病)(1)

失传已久的功法秘籍(练这种武功还可治疗慢性病)(2)

失传已久的功法秘籍(练这种武功还可治疗慢性病)(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太极拳练习的人口超5000万,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太极拳运动。世界上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超过3亿人。

经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确认,每年的5月是“世界太极拳月”。这不仅是太极拳爱好者的节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有巨大意义。

打太极拳是一种享受

“直到我第一次忍受周身疼痛所带来的四肢行动不便的时候,我才开始探寻武术内在的治愈力。”中国国际电视台外籍主持人潘宝儿来自一个混血家庭,但是武术却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说:“在奶奶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剑时,我就很喜欢跟着她一起练。”

“我年轻的时候酷爱极限运动,做特技演员的经历积累了许多非常严重的运动创伤,后来又出了一次很严重的车祸,当时医生说我能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我的伤势相当严重,父亲就提议我来中国康复。”在家附近的小公园,潘宝儿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位太极拳老师。

“虽然练习太极拳很辛苦,刚开始似乎有些枯燥,但是我发现这种练习也是一种享受并且值得,它不仅帮我减轻了诸多身体伤痛,还让我在心理、精神等多个层次的状态都变得比从前更好,甚至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天性所在。”潘宝儿说,希望自己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太极拳的好处。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韩陆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徐才——前国家武协主席时,说,“我的父亲认为,只有太极文化走向世界,才是太极拳真正地走向世界,绝不是什么式什么式到国外去教套路。我们的目的不是单单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太极拳,而是传播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弘扬太极文化。”

体医结合,推广太极管控慢病

据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接近3亿人,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全国超过1.25亿的肥胖症患者, 1.6亿人患高血压,每年增加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已经占到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85%,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当前,我国正积极倡导体医结合的健康方式。所谓体医结合,指体育运动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恢复健康。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海涛表示:“要打破医院的围墙,让医院的专业和我们民间的运动、爱好结合在一块,通过健身,管理慢性疾病。我们鼓励医生走出诊室,走上讲堂,用运动加科学的手段,来促进对慢性病的有效管控。”

中国投资协会新兴产业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体整合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王涛说:“世界各地都在开展体医融合的工作。中国现在已经把体医融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里提出体医融合,这是一个大事业,需要从国家高度来整体规划,科学实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心养性,不仅是一种武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良好的人文修养活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人民太极发展联盟”首席专家、国家级非遗王其和太极拳代表性继承人、河北省政法委原副书记李剑方表示,当前,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普遍化、三医联动改革滞后、健康领域投入不足等挑战,从而需要综合治理。传播好太极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行列中来,对于推进健康老龄化、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运用技术手段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良策。

练了太极拳,现在三四个人都按不住我

受访者:李焕喜

职业: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996年,年过不惑的我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没想到,不久便患上花粉过敏症。刚开始,身体会莫名其妙地突然痒起来,因为痒,喜欢的长跑和打篮球都没法参加了。后来严重到一抓身体就出水。

为治好病,我跑遍了中西医多家医院,挂最贵的专家号。一度被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打最贵的激素,一针200多元,每月仅打针一项,差不多要花掉半个月工资。还戒吃这个,戒吃那个,全不管用。闹了好长时间,都不见好。

1997年,我们学校的王幼复教授开班授拳。出于对王教授的尊敬,也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开始跟他学陈氏太极拳。刚开始,打出来的拳不伦不类,别说老师,自己都觉得难看。但作为一名“工科男”,我的认真和执着起了作用,拳打得不好看,可就是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站桩,我发现,在站桩过程中,身上不觉得痒了。

就这样,经过3年左右的太极站桩,我不仅克服了久治不愈的皮肤瘙痒,推手功夫也大有长进。慢慢地,外面来找我切磋推手的人越来越多。为此,我决定在拳理上下大功夫。我发现,大家总拿《道德经》说事,可读来读去,无数次抄写、背诵、默念,都无法与正在练习的太极拳功法有机地连接起来。于是,我给自己下了个课题:把《道德经》每一章中的内容按命题来拆分归类,再综合分析研究。果然大有收获。

3年下来,我的推手胜率越来越高,以前时灵时不灵的问题,也在修为的提高中逐渐得到解决。我做过实验,用太极功法蹲下时,刚开始,让两个人按住我,我按功法,能迅速摆脱、站起,如今,三四个人都按不住我。

太极拳改变了我的生命进程

受访者:傅志强

职业:中国日报社退休高级编辑

我开始接触太极拳是在1986年5月,当时是一个太极拳盲。

1958年,年仅15岁的我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胃溃疡。1958年4月,突发胃溃疡穿孔,通过紧急抢救才活了下来。关节炎更是糟糕,周身各个关节都出现水肿,肿得皮肤发亮,两个膝盖肿得像面包,无法弯曲,上厕所下蹲就像受刑一样。

糟糕的身体把本来就很不富裕的家庭拖入了经济困境,手术后半年,我就辍学了,到北京798工厂当学徒工,但是很快身体就彻底垮了。后经中医治疗,病情得到一定控制。

我于1980年考入中国日报社,1986年5月,幸运地拜见了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并请王老师到中国日报社教太极拳。王老师每周一早晨到报社大院来教拳。

很快就出现了奇迹。王老师让我们站坎桩,我每天坚持站3次,花费时间很短,一次只需5—6分钟,可不到半年时间,我就觉得下腹部坚实而有弹性。外国专家要当面试验,他们大都是年轻高大的西方汉子,用直拳、勾拳猛击我的腹部,我却毫无损伤。

我与太极结缘已经30多年了,每天都在坚持打拳。虽然我现在已经76岁了,但说实话,我还真没有品尝到衰老的滋味,无论从体力,还是从精神上都觉得有充沛旺盛、源源不断的活力。到目前为止,我没掉一颗牙,没有一颗牙是松动的,肌肉丰满,富有弹性,腰背挺拔,多年没有花费一分钱的医药费。而且每天可以翻译上千字英文学术著作,仅2016年就出版了5本译著。

学好太极拳要过三关

受访者:赵国清

职业:北京华联集团前党委书记兼华联股份董事长

我开始学练太极拳是1994年,当时从武汉调回老家哈尔滨市工作。在公园,我跟随团队学过太极拳。但工作忙,未深入。

2013年一场大病,我在北京的301医院被切除了半个胃和1/5的肾,术后感觉元气大伤,走300米路都要靠努力完成。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太极拳。

几年的太极拳习练下来,我觉得自己身体上有不少明显的变化:耐力、速度等身体指标明显上升,精力充沛,很少感觉到累;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也缓解了。而且练习时,常有欲罢不能的愉悦感,真是“脱胎换骨”。

学好太极拳,要过三关。

一是面子关,这一关挡住了90%的人。很多人会旁观,很少有人会鼓足勇气下场学习。

二是身体关,刚开始练拳有不适反应,一定要坚持,要下苦功夫,过了最初的不适,以后就越练越舒适,越有效果。

三是技术关,练拳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找“中”“松”等等难关。这个时候除了多问,还要学习拳论等理论知识,要背拳谱,下完这些功夫,会对太极拳有更深的理解。 文/本报记者 张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