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所产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工种自然也越来越丰富。虽然现代社会的行业类别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但我们还会经常说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或者用来勉励别人,意思是不管哪种职业,只要你保持热情、肯钻研,都能做出好成绩。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1)

那三百六十行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又具体指的是哪些行业呢?

要知道在古代特定的条件下,一直都是以农业为根基,统治者执行的是“重农轻商”的思想。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萌芽的商业行为一直在偷偷地发育,直到隋唐时期,得益于社会经济条件的进步,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仍然会受到官府的严重约束。在唐朝还一度出现了柜坊和飞钱,也就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和汇票,也证明了这段时期商业的进步。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2)

这种背景下,商人们可以在指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段内开展商业活动,并且在市场内部也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唐朝,官府一般会把相同业态的商铺排列在一起,这样同业店铺的“排列”又叫作“行”,这也是后来我们把某类业态的商业合集统称为“行业”的原因。而所谓的“三百六十行”,只是对当时社会工种的一种统称,但最早统计的主要行业并不是三百六十行,而是三十六行。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3)

根据宋代《清波杂录》记载,唐朝时期形成的主要行业有三十六种,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那三十六行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三百六十行的呢?对此民国时期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工商类中记载道:“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表达的是社会工种的丰富,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4)

那这些行业现在还有哪些存在呢?其实上现代社会都仍然存在,基本上可以分为“衣食住行”加上一些特殊工种,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数行业已经是机械化的操作了,而且有些行业叫法也出现了变化。比如说“肉肆行”就是指卖猪肉、羊肉等肉类这一行业,酒行卖酒,茶行卖茶等等,现在也非常普遍,而且越来越高端化。然后有的可能比较隐蔽,像厨师这类就藏在“汤店行”里面,快递的话就属于“驿传行”的一种。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5)

古代“三百六十行”里面大部分行业都简单明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是做什么的。而有一种行业很神奇,就是“仵作行”,就是我们在悬疑类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的神秘验尸人,据说它是现代法医的前身。不仅如此,对整个验尸过程也非常规范严格,据说验尸时间一般是选在午时三刻(约上午11点45分),因为这个时候的阳气最盛,而且在验尸的过程中会有官员监督,仵作还会采取一些特殊的香油和燃香来应对臭味和辟邪,并且在事前要向死者口头告知,以表示尊重,然后再对尸体各个部位进行逐一检查,有伤痕的话就要测量伤痕长度、深度,并且判断出现伤口的原因及伤情轻重,最后填写尸检报告。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古代经常会被人看不起,但他们对解决刑事案件提供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法官对案情的判断,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古代三百六十行是什么 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是什么(6)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的一些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每一种行业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而且行业没有高低之分,每种行业扮演的角色也不可或缺,正是如此,才组成了这样一个社会共同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