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肃简介(忆兰陵王高肃说脸谱面具)

2019年12月,“兰陵王与中国脸谱文化”研讨会在景县召开,我应邀参加,非常高兴。景县作为兰陵王高肃的故乡、中国董子文化之乡、董仲舒故里,打响兰陵王的文化品牌,发掘中国脸谱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来到景县,说脸谱,忆高肃,心潮澎湃。

美颜名将

兰陵王高肃简介(忆兰陵王高肃说脸谱面具)(1)

▲位于磁县的兰陵王墓及其雕像。

高肃(541—573),字长恭,又名孝瓘,是东魏权臣高欢(北齐追谥神武帝)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渤海蓨县(今景县)人,封兰陵王。《北齐书·高长恭传》:河清三年(564年)“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兰陵王高肃简介(忆兰陵王高肃说脸谱面具)(2)

▲兰陵王墓碑。

高肃在北齐历史上,在渤海高氏家族中,是近乎完美的一代美颜名将,不仅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而且是勤政爱民的忠义肱股之臣。

《北齐书·高长恭传》说:“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肃可谓是北齐王朝皎洁无瑕的白玉,是才貌兼备的第一美男和智勇双全的无敌将帅。

因为兰陵王深受将士们和百姓爱戴,所以《兰陵王入阵曲》早在隋唐就成为中华乐舞的经典,兰陵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颜名将,甚至与潘安等人名列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面具留名

中国面具历史非常悠久,而河北是中国面具的发祥地。1985年在易县北福地六七千年前的文化遗址上发现了大量完整的史前面具,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四川三星堆的各种金属面具则展示了中国面具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傩戏是面具和原始脸谱艺术的古老载体,在西藏、青海、福建、山东、河北武安和内丘等地具有广泛的传承,而兰陵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面具将军。

兰陵王高肃简介(忆兰陵王高肃说脸谱面具)(3)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出土的古老的陶质面具。

《旧唐书·音乐志》说:“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名垂千古的《兰陵王入阵曲》之来历。

兰陵王高肃简介(忆兰陵王高肃说脸谱面具)(4)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出土的古老的陶质面具。

《隋唐嘉话》中说高肃“白类美妇人”。由于唐代河北史学家李百药编纂《北齐书》时,只写到“长恭免胄示之面”,因此,兰陵王“戴面具入阵”,是传说还是史实,学界存在争议,但兰陵王戴面具入阵的形象,早在唐代就成为广泛认知。唐代是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节点,唐玄宗李隆基被后世奉为梨园祖师,对推动唐代戏剧与脸谱艺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唐代戏剧史研究。唐代专门记述教坊制度和逸闻的著作《教坊记》,由崔令钦编纂,其中记述:“代面(又称大面)戏起源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

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所著的《乐府杂录》记载:兰陵王“以其颜貌无畏,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这就成为后世《兰陵王入阵曲》戴面具出征的形象定格,也为后世戏剧用脸谱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元代从中书省(今京津冀)肇兴的元杂剧艺术,深受兰陵王文化影响和河北传统艺术的滋养;而徽班沿着大运河进京及其发展的过程,则是促进脸谱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川剧变脸、各类地方戏对脸谱艺术的丰富,成就了中国脸谱绚丽多彩的百花艺园。加上中国皮影、木偶剧等剧种的人物脸谱,中国脸谱可谓洋洋大观,甚至对东亚及东南亚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兰陵王高肃以及关于其人其美的传说和演义,都与中国的面具、脸谱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中国脸谱文化的重要内涵。

悲命忠良

兰陵王美颜而仁善,与其出身有关。其母出身卑微,在史书中甚至连姓氏也没留下。《北齐书》中载:“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在讲究血统门第的时代,兰陵王贵为帝胄,“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史书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才武而面美”“白类美妇人”。后人猜想,其DNA也许来自他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容貌美丽异常,岂能引来贵为帝胄的父亲的垂幸?

他所处的时代和家族,不允许他柔弱。史载,兰陵王“有胆勇,善战斗”“勇冠三军,百战百胜”。他短暂的一生参加了无数次战役。

河清三年(564年)十一月,北周联合突厥举兵20万攻齐,围洛阳,又分兵攻晋阳(今太原)。晋阳是北齐军事重镇,皇帝每年一半时间住晋阳。武成皇帝高湛亲率大军从邺都“倍道兼行赴救”。《北齐书》记载:时为并州刺史的兰陵王“尽力击之”。战争结果是,“大破之,敌前锋尽殪,无复孑遗,自余通宵奔遁”。

晋阳反击战后,皇帝诏令段韶、斛律光、兰陵王为帅,领精骑解洛阳之围。其中段韶率200骑为左军,斛律光领300骑为右军,兰陵王统500骑为中军。两位老将拱卫兰陵王,除他皇室王侯身份外,与其在军中的声望和实力有关。

兰陵王的北齐铁骑日夜兼驰,五天抵洛阳。芒山为洛阳北面一道天然屏障,北齐骑兵抢占山坡,居高临下,“结阵以待之”。

北周军人多势众,“上山逆战”,兰陵王借地势大肆砍杀。北齐军两翼精锐从阵后掩杀,北周军阵脚大乱,“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兰陵王率500精骑杀入敌阵,锐不可当,直奔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城)下。守城的北齐将士不知从天而降的部队是何方神圣,兰陵王一把摘下头盔,“仰面示之”,北齐军士一看,竟是人见人爱的美将军兰陵王,于是士气大振,开始反击。城上箭矢如雨,呐喊如雷,城下铁骑横冲,北周军慌作一团,人踩马踏,“尽弃营幕,从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物弥满川泽”。

“邙山大捷”,以北齐军全面胜利而告终。兰陵王一战成名,晋升为尚书令,从此走上北齐政治舞台。后来他又和元老宿将段韶攻定阳,凭赫赫军功,升太尉、大司马、太保等要职。

《北齐书》还记载了他“平民化”的动人细节。一次上朝,“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兰陵王竟“无所谴罚”。可见他为人非常宽厚。在那个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朝代,兰陵王的宽厚仁和放射出温暖的人性光辉,不仅在当时得到朝野爱戴,也得到后世史家的高度评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兰陵王出生在一个疯狂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二十多年间,共出了六代皇帝,叔侄间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一生小心翼翼,可依然无法改变悲剧命运。

北齐后主高纬即位后,陆令萱离间高氏亲情,高纬荒淫无度,残杀亲人。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高纬中了陆令萱杀尽高氏忠良的阴谋,派人送一杯毒酒给兰陵王。兰陵王悲愤至极,对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万念俱灰的兰陵王,留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离世,年仅30岁,死前烧掉所有债券,死后安葬在都城邺以西。兰陵王遇害,预示着北齐行将终结。4年后,失去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惨遭屠戮。

结语

景县发掘兰陵王与脸谱文化,计划创建兰陵王与脸谱文化园和中国脸谱艺术馆,把本土的文化IP打造成文化旅游产业IP,带动景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形象提升,对于促进经济生活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梁勇 文/供图 刊于《燕赵都市报》2020年4月20日15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