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1)

虽然颇有几分才学,人品操守亦不错,但作者还是吝于给这个人物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吴先生顺手拈来,直接为他命名为牛布衣。“布衣”——那不过每一个寻常百姓、万千白丁的代名词。

牛布衣在《儒林外史》中的所占的篇幅并不多,却极有象征意义。他先后出场三次,与小说中很多主要人物都有交往。他漂泊半生寂寞而终,然而却死后还掀起一场的冒名顶替案,着实令人让人啼笑皆非。

牛布衣第一次出场在山东,是在范进范学道的幕府中。

小说第7回,范进中举之后又考中了进士,随即来到山东做学政,负责录取其他士人。范进离京赴任之前,答应老师周进要着意查看他曾经的一个学生荀玫。然而直到第二天就要发榜了,才想起这事,便在落榜的卷子中挨个查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不免着急,便与自己的幕僚们商议。一个年少才子蘧景玉听了,便顺口说起一个科场笑话打趣。这时牛布衣出场了,他提出一个办法,在已经录取的卷子查一下,说不定这人已经录取了。范学道按照牛布衣的建议去查,果然查到了荀玫,已经被录取为第一名。此时牛布衣已经是“年老的幕客”——他大概是屡试不中,只得放弃了考取功名,以做幕僚谋生。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2)

蘧景玉的笑话中说了苏轼,而范进竟然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不免让人笑话。不过牛布衣却没有嘲笑范大人,反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牛布衣为人不错,是个厚道人。

第二次出场,牛布衣来到了浙江湖州。

牛布衣在范学道幕府中惊鸿一瞥之后,便不见踪影。第10回时他再一次出场,还是打酱油的戏份。这时他已经来到了湖州,拜访豪门公子娄三娄四,结识了鲁编修等人,当了蘧景玉的儿子蘧公孙的媒人,见证了他和鲁小姐的新婚大喜。后来他有参加了两位娄公子组织的“莺脰湖名士大宴”,他在宴会上吟诗作赋,很是风流浪漫。

第三次出场,牛布衣与发迹后的匡超人在杭州开往扬州的船上。

此后牛布衣又消失了,再出场时已经到了20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这一次他不再是其他人物的陪衬,成为主角,只可惜为时甚短。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3)

牛布衣与匡超人在船上相逢,匡超人吹嘘自己选编的八卦文章被争相购买,自己备受读书人尊崇,他们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实在听不下去了,忍不住说,所谓“先儒”,那是称呼已经去世的儒者,您还活着呢,怎么可以这般称呼?匡超人还强词夺理,牛布衣看出他的浅薄,懒得再多说什么了。

不久牛布衣与匡超人分手,他独自一人来到芜湖,这也是他人生的终点。

在芜湖,牛布衣借住在一个“甘露庵”中,白天出去访友,晚上便在庵中吟咏诗词。老和尚见他“孤踪”,便时常煮茶端来,陪他聊天。遇到“清风月明的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说古今的事务,甚是相得。”他和老和尚相处很好,度过了一段安静清幽的时光。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4)

然而好景不长,牛布衣不久就病倒了,临终前,他向老和尚详尽周到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我这床头箱内,有六两银子。我若死去,即烦请老师父替我买具棺木。还有几件粗布衣服,拿去变卖了,请几众师父替我念一卷经,超度我升天。棺柩便寻那里一块空地把我寄放着,材头上写‘大明布衣牛先生之柩’,不要把我烧化了。倘遇着个故乡亲戚,把我的丧带回去,我九泉之下,也是感激老师父的!”

最后,又拿出两本书递给老和尚,殷殷叮嘱道:

“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什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我舍不得湮没了,也交与老师父。有幸遇着个后来的才人替我流传了,我死也瞑目。”

短短几句话中,他将办丧事的费用、超度、灵柩安置等等都交代清楚,安排得如此细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不愿给人添麻烦的人。牛布衣凄凉离去,老和尚请邻居们帮忙,尽心尽力地安葬了他。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5)

牛布衣来芜湖是“访友”的,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他在芜湖多日,却并未见到他的一个“朋友”来拜访过。他生病后,也是老和尚为之请医买药;他死后,更是没有一个朋友现身。后来牛浦郎冒着牛布衣的名字在芜湖招摇撞骗,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揭发——是不是太奇怪了?

也许牛布衣就没有什么朋友吧?所谓访友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他漂泊半生,却始终穷困潦倒;他才学人品都不俗,却毫无成就,布衣终身。如此,是不是,他也不好意思回家,去面对自己还不到40岁的妻子?看到他对自己身后事异常冷静周到的安排,他大概早已思虑多日,既已漂泊一生,那就一生漂泊吧。

只是,他还有牵挂,还有遗憾。他是喜欢吟诗作赋的人,曾经希望以诗文做敲门砖,到处向有权有势的人投诗,“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与鲁太史话别”……以此获得晋身的捷径。他最终失败了,成为一个“文学老年”,却也念念不忘自己的诗文能够传于后世——万一死后出名呢?

儒林外史牛布衣的主要事件(儒林外史牛布衣)(6)

谁能想到,这个“万一”竟然发生了。

牛布衣的遗诗被一个市井混混牛浦郎得到,他便冒名顶替,自称“牛布衣”,到处造谣撞骗,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只不过,这一切牛布衣都不知道了。他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布衣”,人生故事不够精彩,经历境遇亦不够奇异。他布衣一生,辗转漂泊,最终寂寞离去。他是千千万万个落魄知识分子的缩影,文章读到此处,让人禁不住泪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