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1)

他眉眼清秀,个子中等

身材偏瘦,言语温和

一点儿都不像一个蒙古族汉子

他在磴口县哈腾套海

广袤的荒漠草原上长大

养成了淳朴坚毅的性格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2)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3)

他是一个理科生

骨子里却更偏爱文学

他在大学里参加文学社

写过文章,编过报刊

他想让自己离文字更近

报考报社编辑记者时

他满心敬畏、心怀忐忑

生怕自己水平不够……

最终,他如愿变成了

巴彦淖尔日报社蒙古文编辑额日和木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4)

额日和木

他用十几年的时间

在空间逼仄的小板房里

编写了一款“蒙古文多功能输入法”

录入300多万条词组

研发成功后免费推广

因为上了湖南卫视“少年说”

他才为人所知

被人们称为“输入法”爸爸

十年铸梦

他用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

巴彦淖尔报人的高尚追求和不凡历程

诠释了巴彦淖尔日报社党委对员工

“有激情,有梦想,

有责任,有担当”的要求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5)

民政小区是临河城区靠近东边城郊的一个旧的步梯楼小区,我们几个记者照着地址走进了一个单元,在狭窄逼仄的楼道里一圈圈地向上爬楼,气喘吁吁爬到了楼梯尽头,看到了微笑着迎接我们的额日和木。这就是他的家——顶楼,70平米。

很惭愧,一起工作了近20年,我们也是第一次走进这个低调的同事家中。

走进屋子,装饰简单,尽头是额日和木的书房。我们发现,书房的地面要比其它地方高。细看才发现,这是一个用彩钢板接出来的“房间”。额日和木的妻子吉木色说:“这里原来是露台。”

吉木色说,六楼便宜,还有露台,所以2003年他们夫妻有了第一笔存款的时候,果断买下了这个房子,露台围回来做了书房。没想到,彩钢板做外墙的房子保温性不行,夏天像个蒸笼,冬天又特别冷。

额日和木就是在这个条件简陋艰苦的小房间,冬天穿着两件棉袄,夏天汗流浃背蚊虫叮咬,一个个地往电脑里输入词组,耗时10年,录入了300多万条词组,研制出了他的输入法。

我们不由得鼻头发酸。

很多时候,人的激情与梦想,真的和物质无关。

从那个苦于无好使的工具书可用的小编辑,到今天的“老报人”,额日和木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和梦想。起初他想要一个好用的蒙古文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做好翻译工作和编辑工作。用上电脑后,他又想到,要是有一款类似工具书的软件,输入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我们想要的词条、句子就会都出来,那大家工作起来多方便啊!

2009年的一天,他忽然在网上发现了一款叫“多多输入法生成器”,是一个制作输入法软件及其安装程序的工具,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文本码表以及编码规则来自动生成一个独立的输入法安装程序,极大地方便了有这方面需要的使用者。

额日和木立即开始利用这个软件研发自己理想中的蒙古文输入法软件。第一步是建造数据库。那段时间,他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除了单位的正常工作,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这个输入法,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

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都想方设法一一克服。有一天上午,他在保存数据时,不知道一不小心碰到了哪个键,数据库一下子消失了。他试着恢复,可怎么也恢复不了,这可把他急坏了。他一直在电脑前坐了6个多小时,苍天不负苦心人,数据库终于找回来了。而此时,他才想起自己早点和午饭都没吃。还有一次,他在更新数据库时,眼看到了最后一步,没想到突然停电了,所有更新的数据、词条全没保存。他一天的工作全白干了,只好等第二天通电再从头做起。

那时额日和木夫妻俩经济困难,家里用的是一台花了1000多元从电子市场买来的二手老式电脑。家里宽带网速又慢,老牛拉破车,这让额日和木苦不堪言,可也没办法。有一天,他的朋友——内蒙古国际蒙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纳贡毕力格到他家做客,看到额日和木为输入法的事儿这么拼,而电脑又这么不做主。他二话没说,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送给额日和木用。再后来,内蒙古奥尔弘科技公司总经理敖日格乐了解到额日和木的情况后,非常感动,特意资助了他一台苹果牌电脑。有了这些新设备,额日和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研发速度也大大加快。

到2012年,“erhm输入法”初步成型。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6)

erhm输入法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7)

额日和木在自己的小板房敲击键盘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女儿敖日晗宝丽尔的童年中。

女儿说,“常常是睡到凌晨四点醒来,看见爸爸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五点多醒来,他还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天亮上学要走了,爸爸还在那里敲。”

在小小的女儿眼里,爸爸似乎不需要休息,是钢铁侠。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8)

那些年,妈妈生病,他们家庭困难。懂事的女儿看到爸爸这样努力,常常会满怀希望地问爸爸:“爸爸,你这个输入法研究成功了,可以卖钱吗?”额日和木总是说:“能,能卖很多很多钱。”

然而爸爸却食言了。

2013年,年轻编辑苏龙嘎到巴彦淖尔日报社蒙古文编辑部工作,负责把通讯员的手写稿件打成电子版的,然后传给编辑修改、排版。但刚从学校毕业的苏龙嘎对蒙语输入法一点都不懂。在她为难时,额日和木走过去对她说:“我教你一种输入法。”这就是额日和木自己研发的“erhm输入法”。

这一输入法集蒙古文单词输入、词组输入、汉蒙翻译和蒙汉翻译查询、蒙古文词语的解释、读音的查询等功能于一体,词库词条总数达到320万余条,相当于20本2000页大词典的内容。苏龙嘎说:“用这个输入法打出来的词组几乎没有差错。”

额日和木不仅给蒙文报编辑部的电脑上都装上了这个输入法,推荐和教会同事们使用,甚至从2014年开始,在社会上免费推广,供大家使用。

女儿起初责怪爸爸食言,觉得爸爸辜负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但随着渐渐长大,她理解了爸爸心里的大世界,理解了爸爸的激情和梦想。她明白爸爸这么做是为了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她明白了梦想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

而额日和木的研究却并没有因为成功而停止。2016年,他又研发了一个PDF文字转换器,这个转换器准确率非常高,极大地方便了蒙文编辑的工作,同时他在不断地升级、完善“erhm输入法”,让这个输入法越来越方便、好用。

巴彦淖尔市蒙古族小学副校长安桂花是“erhm输入法”的忠实使用者。她说:“他的这个输入法使用起来既简单又适用,打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会带出来一个词条或者一句话,准确率特别高,特别方便,相当于蒙语版的‘搜狗’。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安装使用了。”

“额日和木研发的‘erhm输入法’,丰富、发展了蒙古文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有几十万条词条,输入智能化,翻译准确,可以说,他为蒙古语文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民委副主任额尔敦苏和这样评价额日和木。

现在,除内蒙古外,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各地使用这一输入法的人达到3000多人,许多人说这个输入法就是蒙文版的“搜狗”。

“蒙古族有句格言:好东西是大家分享的。我研发这个输入法的初衷就是方便大家使用,未来我还会不断升级、完善它,方便更多的人使用,让更多的人受益。”额日和木这样说。

(未完待续)


总策划:何涛

策划:韦嘉 鲍艳媚

记者:韦嘉 刘飞 杨志利 王羽南

悲催的输入法真实故事(输入法爸爸的背后故事)(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