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赞美梅花的(梅花的高风亮节与古人的至爱赞美)

梅花是二十四花信之首。它冰姿嫩绿,疏影清芬。斗雪吐艳,花色宜人。凌寒留香,铁骨冰心。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的最爱者,首推林逋。林逋(968一1028)北宋杭州钱塘人,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他早年放游江淮,归返杭州后,隐居西湖孤山二十载,终身不娶不仕。绕屋植梅无数,共若夫妻,可见对梅花的至爱。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闻其名,赐与粟帛,并下诏地方官岁时劳问,时任杭州知府王随、李及、都拜访过他。范仲淹、梅尧臣均有诗与相酬答。若知林逋对梅花的赞美,请君欣赏他的诗《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灵动的著名诗句形神兼备,曲尽梅之风姿;又以水和月陪衬,写活了梅花的孤寂清寒与不趋炎附势的独特品格。受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及后代诗词名家的称许。一次,大文豪苏轼与友人王居卿讨论咏梅诗创作时,曾提及这首诗。但王居卿认为,如用此诗来咏杏、李、桃花亦无不可。苏轼幽默地说:"可则可,只是杏、李、桃花不敢承当。"苏轼在另一个场合与友人谈诗词写作时又说:咏花不能只看花的外表,更要看它的内在精神。那么苏轼是怎样写咏梅诗的呢?苏轼在《红梅三首.其一》诗中写道: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颜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写咏物诗,苏轼一贯提倡"遗貌取神"的艺术手法,主张宁可不求形似,也要刻意神似。而在这首诗里,苏轼突出强调的是红梅花不随流俗的内在品格。说它虽无桃李之娇艳,却有奇逸之气韵。每当人们看到破蕾绽放的梅花时,都会感受到它的独特与高洁。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与梅花有不解之缘的,除了宋代林逋、苏轼、陆游(他一生写过一百多首咏梅诗词),当数元末明初王冕。王冕(1335一1407)浙江诸暨人,字元章。生来聪慧,家境贫寒,幼时不能上学。但他常去教室外听诸生诵读而收获许多。元代浙东理学家韩性闻之,将其录为弟子,经过刻苦努力,成为博学多才的知名儒生。元末,以天下将乱,携妻儿隐居会稽九里山。朝廷著作郎李光荐其作吏,被冕拒之。他种梅、画梅、咏梅,自题居所为"梅花书屋。"下面请看他的代表作之一《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这首诗,秉持了苏轼"遗貌取神"咏物诗的写法,通过与艳俗桃李花对比,突出刻画了白梅花凌霜傲雪、不屈不挠、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言之梅花开后仅一夜之间,就能使满世界充盈着芬芳。这至爱赞美的励志诗,寓意深远。一直鼓舞着自强不息的奋斗者,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往向前,迎来了命中的万里之春。

古人是如何赞美梅花的(梅花的高风亮节与古人的至爱赞美)(1)

古人是如何赞美梅花的(梅花的高风亮节与古人的至爱赞美)(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