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

发生地震时,我们一般首先从媒体上得到的信息都是这样的: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1)

媒体关于地震信息的发布

这样的一则信息,向大家传递了以下几项内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发生时的位置,地震的震级以及震源深度。

可是,稍晚一些时候又会发布一个这样的信息: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2)

泸定最高烈度达到9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3)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情况?为什么6.8级的地震烈度可以达到9度,烈度又是什么鬼?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

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震中位置),震级大小统称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与地点比较好理解。关于震级,人们则往往容易与另外一个名词——烈度混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完全是两个概念。

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度大小的量度。当前,世界权威机构认可的计算震级的方法有近二十种。但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地方性震级(里氏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和矩震级。我国规定对公众发布信息时一律使用面波震级。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地方性震级,即里氏震级。

最初制定衡量地震震级标准的是美国人里克特,他在1935年发明了一个公式M=lgA-lgA0用于计算震源处的地震大小,但这个公式只适用于600km范围内的地震记录,用这一公式计算的震级称为近震震级或地方性震级,也就是里氏震级。

里克特把震级分为1级至10级,相邻两个整数震级再进行10等分,比如6级与7级之间,还包含着6.1级到6.9级九个等级。

由于里氏震级的局限性,里克特与古登堡又提出了面波震级和体波震级,后来苏联人索洛维亚夫对面波震级作了改进,并沿用至今。

面波震级比较适用于从远处(震中距大于1000km)测定浅源大地震的震级,而且各国地震机构的面波震级测定结果也比较一致,因此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就是面波震级。

地震震级反应的是地震时地球释放的能量大小,且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的数字越大,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震级相差一个整数级,能量则大约相差32倍。

然而,经过多年来大量的实测数据,地震学家发现,当地震释放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地震能量继续增大,相应的震级却不再增加,即出现了震级饱和现象。为了克服震级饱和现象,到了21世纪,国际上开始采用矩震级表示特大地震的震级,矩震级没有饱和效应。

地震震级是依靠地震检测台站的地震记录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地震的检测台站数据越多,测得的震级越准确 ,地震发生后,最初使用数个近距离地震台的记录初算出震级,然后再获取更多的数据,剔除差异大的结果后通过统计平均进行震级修正。经过震级修正后的震级就是最终的地震震级。

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巨大地震。日本气象厅最初发布的数据为里氏7.9级地震(北纬38.03°,东经143.15°),震源深度为10km;11日当天将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8级;13日,又将地震震级向上修订为里氏9.0级,震源深度约为10 km,为日本地震史上最高震级。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4)

日本气象厅最初发布的数据为里氏7.9级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5)

13日修正为里氏9.0级

上图可以看出13日修正前的震级确定为8.8级。已对地震时发布的7.9级做出了修正。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6)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震级

再比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最初发布的地震震级为M7.6级地震,震源深度33km。随后,于5月18日对这次地震的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7)

汶川地震最初发布地震等级为7.6级

可见由于地震发生时的数据有限,地震震级测定存在较大的误差。

目前,地球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地震,按矩震级计算为9.5级。

与地震震级经常混淆的一个名词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划分为12个等级,用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地震烈度评定指标包括房屋震害、人的感觉、器物反应,生命线工程震害、其他震害和仪器测定。采用宏观调查和仪器测定的多指标方法评定。

1~5度主要以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为主要评定依据。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8)

6~10度以房屋震害为主要评定依据,同时参考人的感觉及器物反应。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9)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10)

11~12度综合以房屋震害和地表震害现象评定。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11)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地震烈度是用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也是用来评定地震灾害程度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通常而言,震级越大,震中的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也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还与地质构造及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有关。

如汶川地震时,震中区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的烈度达到了11度,而重庆西部和云南的昭通市的烈度只有6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12)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次泸定地震的震中区最高烈度也达到了9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划分的(震级烈度傻傻分不清)(13)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道里看到或听到:某某建筑可以抗几级地震。这个说法是不专业的。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建(构)筑物抗震,我们国家实行抗震设防三水准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构)筑物要实现这一抗震设防目标的依据就是地震烈度。

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区划图中的可标志烈度称为“地震基本烈度”,这个地震基本烈度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也称为“设防地震”。所以正确的说法是:某某建筑的设防地震是x度,或者说某某建筑抗震设计是按x度设防的。

地震等级和地震烈度你分清楚了吗?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最后,祝愿灾区的同胞能早日渡过难关,祈祷所有赶赴灾区救援的英雄都能平安归来。愿逝者安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