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小镇的乡村振兴(红色农旅打卡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梁宁

“凌宵峭壁白云间,万里长征人未还。半夜松声呼壮士,红军崖上吊英贤。千古英雄化抔土,热血一腔洒人寰。谁教江山多毓秀,精神到处尽斑斓。”

绵绵细雨中,原小水村完全小学校长张玉良站在红军烈士合葬墓前动情地朗诵这首为红军烈士创作的诗词。在他身后,墓碑上鲜艳的五角星和高耸的绝壁悬崖在静静讲述着那段往事。

红色旅游小镇的乡村振兴(红色农旅打卡地)(1)

红军烈士合葬墓旁,不远处的悬崖峭壁即为8名红军烈士跳崖处 摄影 王嘉宁

这是一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

湖南通道县小水村,北连绥宁,南通广西,西走靖州,东靠南山,自古为湖广要冲,湘桂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9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执行长征先遣任务的西征途中,前卫部队某排36人,为掩护主力突围,利用突兀的地势和挖出的掩体,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小水浴血奋战,最后剩下8名战士。在弹尽粮绝时,8名红军战士砸烂枪支,整理好衣服和帽子,相互搀扶着,毅然从50 多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跳下,6名战士当场壮烈牺牲,另外2名战士身负重伤,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1934年小水突围战后,当地集粮队长杨进坤组织村民把牺牲的红军烈士合葬于大坡界西侧岩湾山腰。

沿着湿滑、蜿蜒的山间小路拾级而上,道路一旁时常能够看到当年红军战士挖出的战壕掩体,里面虽然早已布满松枝落叶,却依然能窥见当年战斗之激烈、红军之英勇。

红色旅游小镇的乡村振兴(红色农旅打卡地)(2)

当年红军战士挖掘的机枪战壕 摄影 王嘉宁

“大坡界上,英勇不屈的36名战士,他们用顽强战斗拖住了敌军一个团近千人。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水战斗并不被大家所熟知,我们在挖掘整理红色故事的时候,就是要找到这些生动的素材,把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党校教师石晶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