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

原创 赵光明 贾廷聚戏曲艺术工作室 今天

一位懵懂少年怎样蜕变为戏曲导演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从师于他,何其有幸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爷爷、林增

2008年初中毕业的我考上了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因从小对戏曲的那份单纯和喜爱,不顾家人的反对,最终选择了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开始走上正规系统的学戏之路。我与宋老师相识,记得我刚进戏校报报到那天早上,戏曲教研室主任范雅鸣老师带着我走进一间唱腔教室,刚到门口看到一位着装整洁,精神焕发的青年教师,正在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给一群学生讲解戏曲唱腔。当时对他的了解一无所知。在课间休息时间,学长们在我面前提起他是满满的优越感。 随后宋老师亲切简短的询问了我年龄,家庭情况,以及我对戏曲的认知,态度。还讲到学戏道路十分艰苦能否坚持一系列问题,就开始了我人生专业学戏的第一课。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2)

宋子根老师、林增

对于初中毕业后才学戏的我,按戏曲表演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来说,年龄有点偏大,学戏时间也晚了。 学戏要从小开始学习,就是所谓的学戏要有“童子功”。宋老师没有放弃我,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指导。专业上更是倾囊相授。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3)

宋子根老师《汉津口》饰演关羽、林增

宋老师是个对戏曲艺术较真的人,除了课堂上,私下他跟我们讲的话题最多的还是专业、聊戏。对于唐派艺术的热爱,他聊起来真的是如痴如醉,宋老师家里书柜里全是收集的唐喜成大师,贾廷聚爷爷的演出视频与书籍资料,空闲之余都是反复揣摩学习。每次和贾廷聚爷爷的相聚,同台演出,宋老师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唐派作品中的每一段戏,每一句唱腔,每个动作他都反复的去琢磨研究。 唐喜成大师的演唱的风格和贾廷聚爷爷演唱的风格不一样,他都能给我们示范上来。这也是他要求我们学戏的技巧,然而在他的唱腔表演中又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个相同与不同之间就是他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 他说过任何艺术先要继承,又要和时代变化发展接轨,根据观众的审美要有新的再创新,这是任何艺术发展的必然性。 贾廷聚爷爷的豫剧新编历史剧《访帅出征》、《大明惊雷》等更是唐派艺术新作品新的体现。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4)

《辕门斩子》宋子根饰演杨延景、贾廷聚饰演赵德芳

2004年是宋老师在戏曲艺术辉煌转折的一年,在郑州英协剧场:“豫剧唐派创始人唐喜成大师80诞辰”大型晚会上。他演唱了一段唐派在当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冷门不为人知的豫剧唱段《屈原》橘颂。他的扮相和唱腔轰动剧场,这段戏让观众又从新认识了唐派,认识了宋子根老师,慕名而来找宋老师学习这段戏的戏迷数不胜数。随着《屈原》广泛传唱,宋老师的名字也随着《屈原》走出了河南,响誉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听众,观众,戏迷都知道了贾廷聚有一位很优秀的弟子宋子根。这正是他多年的付出和默默沉淀与努力钻研的见证。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5)

《屈原》宋子根饰演屈原

宋老师是一位不甘寂寞、把戏曲艺术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他先后在郑州、安阳举办了多次个人专场演出,贾廷聚爷爷、朱玉花奶奶,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老师等名家到场坐镇助演。贾廷聚爷爷甘当绿叶为宋老师配戏,他的成绩得到了戏剧届省内外专家的赞扬和肯定。三十多岁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学习。在中戏读研究生期间他跟中国戏曲学院老教授逯兴才先生学习京剧《斩经堂》那天下午我也在授课现场,他身上扎着练功大靠,跟着逯先生一招一式的学习。逯老师示范一遍后,他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遍的练,一遍一遍的琢磨。一节课还没下来,汗早已浸透身上厚厚的棉垫,那时正值炎热的五月。跟京剧名家马玉璋老师学习《汉津口》。戏曲界的前辈都知道“红生关老爷戏”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关老爷神一般的圣人,舞台上需要扎实的功夫与较为规范的身段。每次上课前总是早早的到练功厅,足蹬高靴手提大刀跑几十圈圆场。 两年间研究生学习,按照豫剧剧种风格特色,移植了京剧《汉津口》、《斩韩信》等。这几出戏不但丰富了豫剧舞台上的程式的规范表演。也具备了鲜明的豫剧特色。宋老师说越学习研究,越感觉自己在专业上的浅薄。这种在艺术上痴迷爱钻研较真的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这些学生……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6)

左宋子根、右逯兴才教授

他是个不会生气的人,我是几乎没见过他发火或者暴怒。不是他没有脾气,只是在他遇到任何麻烦焦虑的事情,他总是能够微笑面对。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将一切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化解过去,善于用最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想这就是他在艺术道路的磨练,社会的经历,人生重重考验的结果!除了艺术,他这为人处事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7)

左宋子根给林增示范动作

宋老师还是个特别注意细节的人,尤为的要提到这一点。平时我用电脑整理艺术文章资料。我感觉自己完成的已经相当规范完整了,老师看后都要我再认真检查一次。的确会检查出来一些问题,文字错误,格式不工整。 我记得有一次演出,在剧场后台做准备工作,我已经穿好服装候场,王帽上的珠子我走动的衣服挂了一下,帽珠子簧带出很长很长的扯到了在外面。当时也比较急,直接用手缠起来,塞进帽盔里。宋老师见状,很严肃的瞪了我一眼说:“怎么可以这样整”。老师又把珠子整出来,用一根毛衣针,不怕麻烦的一圈一圈缠绕出小弹簧恢复原来的样子。像这样类似的事举不胜举,演出下来我开玩笑的说老师是“艺术细节强迫症” 。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8)

左林增、右著名导演魏明伦

他还是个“因材施教”教师,三年的中专学习很快,面临毕业。当时我嗓音又刚出来一点点音,直接进剧团演出是很难胜任,正苦恼的时候,老师推荐我去考中国戏曲学院,老师说我想象丰富纹理清晰,又有戏曲表演的基础。可以再去学习深造戏剧导演专业,拓宽将来就业之路。在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9)

左逯兴才教授、林增

戏校学习的那几年,我们只是师生关系。因为专业学的不够扎实,自己信心不足,在校外都不敢说是宋老师的学生,怕给老师丢人。校园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几年都过去了。我被老师的人品艺术修养所折服,拜在他的门下这个想法早已深藏心里,只是自己专业尚浅。不敢奢想,几经周折辗转,终于在12年的冬天,宋老师在安阳安钢剧院又一次举办他的个人艺术专场晚会,我幸运的拜在他的门下,从此结下师徒情缘。成为唐派第四代传承人,开始系统的学习唐派艺术。真的非常感谢恩师,对我严格要求和指导,让我在表演,导演艺术上精益求精。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0)

学业有成的林增

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母校,与恩师同在一个工作单位,安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前身)做了一名普通的戏曲教师,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兼导演工作。要像恩师当年教育我们一样,培养戏曲新人才。荣幸连续三年被单位评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个人 ,担任两次校博会,戏曲表演专业毕业专场总导演。安阳市教育局主办的传统文化大赛中多次获奖。辅导作品《将进酒》《杜十娘》《赤壁怀古》小品《父爱》 等作品,我辅导的学生参加省市戏曲大赛,多人多次荣获省市大奖,我个人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以及安阳市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优秀奖,河南省第十五届河南戏剧大赛宜阳县曲剧团原创曲剧《情系红赵保》担任本剧导演。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1)

林增执导曲剧《情系红赵保》戏曲大赛走场

也许在观众戏迷眼里老师个很优秀的戏曲演员,但对我而言,他是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良师,他就是我的恩师——宋子根 。从2008年开始跟随他学习戏曲艺术,至今已有13年了。他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中正平和、谦恭厚道”。把戏曲艺术融化进我的艺术生命。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2)

师徒情深、永报师恩。宋子根和弟子林增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3)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林增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4)

《辕门斩子》林增饰演赵德芳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5)

林增在为学生包头

名师面对面语文先学后练五上(名师高徒之宋子根)(16)

左常振国、林增、右霍柄辛

最后祝福恩师永远平安健康! 豫剧唐派艺术薪火永相传 学生亦弟子——林增

撰稿:赵光明。 审核:宋子根、林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