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

前言:说起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大名,大家都是津津乐道,作为他唯一的儿子,孙科此人虽不及父亲的一生波澜壮阔,但他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了其不是平凡的。这样一位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样一位大人物最后没有继续跟随老蒋,这是为何?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呢?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背后的故事吧,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哦。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

孙中山先生

国父之子初登场

先进的西方教育使得孙科的前半生一帆风顺?

在中国的历史上,孙中山先生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宋庆龄携手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说两人唯一遗憾的也许就是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吧,孙中山先生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他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留下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孙科。

孙科出生的时候,国家正值时局动荡,其父孙中山正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奔波,彼时,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一直荼毒着老百姓,革命事业也进入了异常艰难的时期。但即便是如此,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孙中山也和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所作为。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孙科的百般宠爱之外,在他的教育上,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丝不苟,各方面宽严并济,对于这个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可谓是寄予了厚望。彼时革命事业尚未成功,大家也都知道孙中山一直都在付出着巨大的努力,也并没有因此就忽视对儿子的教育问题。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2)

孙科

孙科四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美国读书,接受到了西方教育,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能够到国外读书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这样好的先天条件也为孙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何况还是父亲亲自为其费心安排的,所以看着父亲为革命事业奔波劳碌的时候,也更是对孙科的言传身教,才让他在此后一步步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孙中山还多次叮嘱,“养浩然之气,读有用之书”,才能真正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在檀香山读书的时候,孙中山还曾经从英国给他寄去了英文的文学书籍,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英文造诣,还能在诸多文学名著中升华自己的思想。也有很多外国的哲学家告诉过他,多阅读其他国家的名著,对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思想的进步也是十分有益的。

随后孙科在檀香山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孙中山先生还亲自为他选择学校,在优渥的条件下,孙科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以及法学博士学位,按理说,这样的学位出身,又有如此显赫的父亲,孙科此后的仕途应该是一帆风顺才是,早年间,他也的确如此。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3)

青年孙科

孙科十六岁的时候,就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会,而且还是当时年纪最小的成员,孙中山对此也是十分欣慰,之前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如今也算是派上了用场。孙科很快就成了《自由新报》、《大声周刊》等文刊的主编以及城市记者,可即便如此,孙中山每次给孙科写信,依然会不断提醒他要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不能浮躁。

当然,孙科此时对于工作还是十分上心的,虽然和父亲都是信件上的沟通,现实并没有经常见面,但是双方相处的十分融洽。1912年的时候,孙科与陈淑英结了婚,后来也是长期定居于美国,次年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孙中山给自己的孙子取名孙治平,意在希望国家太平。1914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孙中山给刚出生的孙科的次子起名为孙治强,也表明了对于家国的期盼。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4)

袁世凯

直至1917年,孙科回到了中国,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之路。因为丝毫孙中山的独子,又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所以他刚参加革命的时候就担任了大元帅府的秘书。

无才无德,异心显现

孙科差点被亲生父亲一枪打死?

在1920年之前,孙科还陆续参加了国会参议院的工作,并且修撰了很多理论著作,都受到了父亲孙中山的一致好评,对于儿子能有如此高的思想觉悟,孙中山也倍感欣慰。

不管到了哪里,孙中山和孙科的够听方式大部分都是以书为主,在孙科后来的回忆中还谈到,孙中山先生即使是在国外的时候,也会把遇到的高质量书籍带给孩子们,对于子女喜欢读书的态度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不管是国内的线装书,还是外国的文学专著,都想要给孩子们优先阅读,孙科的长女孙穗英也是有孙中山起名的。

当时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孙中山虽然期望很高,但是没有给予他任何不该有的帮助,也从来没有过革命上的特殊关照,而是选择和其他人一样,一视同仁。当时廖仲恺提出要让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当然并不是因为他是孙中山的儿子这层关系,而是知道他早年间在美国研究过市政问题,而且自己手下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所以担任广州市长应当是很适合的。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5)

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

但是孙中山认为孙科年纪小,资历不够,而且他只是在接受教育之后初入社会,对于这个岗位的经验不足,所以才做出了理性的判断,认为自己的儿子孙科并不适合这个职位。但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后来在胡汉民的劝说之下,孙科得以正式任职广州市长。当时孙中山所组成的革命军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孙科在广州方面为其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并且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但就在孙中山想要继续看儿子大展身手的时候,孙科却犯了一个错误,而正是因此,使得孙中山大发雷霆,甚至还差点亲手枪毙了他。1923年,当时孙科奉命在当地筹集军饷,但是却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遭到了父亲的痛斥。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是被胡汉民打了小报告才知道的,所以孙科就在心里十分记恨胡汉民。

当然,在此前,孙科也是一直看不惯胡汉民的,在他看来,这种老派军人存在的意义就只是贪污军饷,其他简直是一无是处,而且胡汉民竟然还能任职大元帅陆军大本营的总参议,这让他更加不爽了。孙科认为自己是名门之后,有父亲孙中山的名号在,不管是出身还是学历都甩了胡汉民几条街,可是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头子竟然骑在了自己的头上,这让孙科十分恼火,并且此后他是越想越觉得生气。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6)

胡汉民

后来有一次,胡汉民当着孙科的面来要军饷,孙科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还认为他此次前来是想要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假借命令来勒索钱财的。毕竟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好,孙中山也会怀疑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他孙科能力不够。一气之下,孙科竟然用自己的手杖去打胡汉民。

孙中山得知自己的儿子做出了这种事情之后,当场就大发雷霆,后来还夺过了身旁警卫的配枪,扬言要一枪崩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在警卫们反应迅速,孙科才逃过一劫,但是从这也可以看出,孙科不仅没有大局观念,而且还自私自利,在父亲的提醒下也没有把问题合理解决,更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得孙中山先生对其大失所望,但是这并不是结束,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孙科不止一次的犯下了错误。

之前还有传言说,如果没有蒋介石,那么国民党的领袖就是孙科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就不会有我国的内战问题了,或许他也是信奉了这一点,所以在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上,孙科也是变化不定,政治立场更加不坚定。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7)

孙科

聪明反被聪敏误

作为孙中山的儿子政治生涯却屡遭瓶颈?

胡汉民和孙科接触下来,对他进行了一个很标准的评价,那就是孙科不仅脾气大,还喜欢意气用事。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后代,所以根深蒂固的思想也造就了他优人一等的脾气。虽然孙中山先生不齿于此,但是孙科并没有继承到父亲的优良传统。

除此之外,因为孙科丛小在美国长大,所以时不时还会有外国人的脾气,加之他又是孙家唯一的儿子,大少爷脾气也是与生俱来的。在此基础上,这三种脾气在孙科的身上并存,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而且还不知道会爆发几种,所以这种不成熟的性格特点也就造成了孙科此后的悲剧。

1925年,孙中山先生不幸去世,很快蒋介石就掌握了国民党的政治和军事大权,此后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独裁专制,还把当时的理发院长胡汉民给软禁了。了解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他这个性格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身边有对他有威胁的人的,所以即便是利用莫须有的罪名,也得先把威胁最大的人处理掉。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8)

图片源于网络

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强烈不满,一时间“倒蒋派”的呼声甚嚣尘上,在此时,孙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根基,孙中山先生去世了,孙科虽然三次担任广州市长,但是没有实权,背后也没有任何的势力,在国民党内部更是没有话语权。

但是他也不傻啊,自己势单力薄,想要跟蒋介石对抗,那不就得寻求别人的帮助吗?所以就把目光转移到了汪精卫的身上,在父亲孙中山去世之后,孙科虽然远离了党派纷争,但是私下却跟各个派系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很多有声望的国民党大人物都有着很好的关系,其中就包括了汪精卫。

1929年时,孙科与汪精卫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想要与蒋介石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但是孙科在行政方面也许真的是一窍不通,他刚上任就把财政问题搞得一塌糊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孙科就引咎辞职了,随后广州国民政府也宣布倒台,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9)

汪精卫

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随之而来,孙科很快就又走向了蒋介石的阵营之中,虽然和蒋介石的关系的确是很紧张,但是蒋介石在他回到南京之后便仍旧愿意接纳他,不仅是因为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更是为了顾全大局,孙科在国民党内部也依然十分受尊重,曾经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事实证明,当时老蒋的选择也是对的,在孙科的建议之下,国民党职能部门分工更加明确,后期的运作也更为顺利了。

虽然在此后,蒋介石和孙科共事多年,但是却还是不对付,明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但是私底下可能都想把对方置之死地吧。直至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毅然发动内战,1947年孙科主持修订了《中华民国宪法》,而这部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蒋介石的专制权利,也正是因此,蒋介石对孙科也就看顺眼了许多。

但是孙科的内心却一直怀着对蒋介石的不满,只不过是基于自己没有实权,又没有人脉能够与之抗衡,所以才一直忍气吞声。1949年的时候,孙科在与共产党人和谈的过程中选择了“认罪”,而且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乘机逼宫,孙科随之站在了要求蒋介石下野的阵营中。在此后李宗仁垂死挣扎,而孙科也因多种原因彻底惹毛了李宗仁,所以最后的行政院长之位也没有保住,也难免蒋介石会说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作为孙中山的后代,简直是误党误国,聪明反被聪明误。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0)

李宗仁、白崇禧

晚年凄惨,结局平淡

多次走到蒋介石对立面,老蒋却还是迎他回台湾?

随着国民党部队的溃败,蒋介石也被迫逃往台湾,然而孙科和夫人并没有跟随蒋介石一起去台湾。不仅是因为此时他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十分僵硬,更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蒋介石此人睚眦必报,在他心里对自己恨之入骨,如果真的跟着他去了台湾,那么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随后,为了远离纷争,孙科带着家人来到了香港,想要寻求一处庇护。但是在此期间,经常有流亡香港的国民党人向他求助,有的是慕名前来,毕竟孙科也曾经身居高位,但是有的却是来借钱的,孙科在此种情况下一般也会选择施以援手。

但是空有这样的心思,奈何囊中羞涩,孙科与父亲孙中山先生都是一样的不蓄私财,不仅没有大量的钱财储备,在他几次慷慨解囊之后,自己的生活一度陷入了拮据的状态。1951年,孙科与夫人还是靠着把房子卖了换的钱才辗转去到了法国。后来又直奔美国去了,然而他的海外漂泊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不仅生活方面辛苦,就连孙科自己还得了病。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1)

孙科与父亲孙中山

后来,孙科的次子举家搬来美国,他们就开始了一起生活的时光。当时据孙科在美国的华裔邻居说,孙科为了节省开支经常自己种菜,自己打扫卫生。这样一位曾经的国民党高官,竟然住在一幢破旧不堪的平房里,甚是荒凉。

或许是还记得父亲的教诲,孙科在国外期间也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的一些职位,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算的上是清廉了,所以也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帮助。值得称道就是他晚年依旧热爱读书,即便是身处一个木板所建成的房子里,也不忘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到处都放着自己喜欢看的书籍,或许在他自己看来,这种生活也不算是晚景凄凉,毕竟精神世界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此时的孙科已经满头白发了,但是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政治纷争后,或许这也的机会也是他想要的吧,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他经常徒步去到图书馆看书,有时候晚上图书馆都要关门了,他还舍不得离开,知道管理员催促,孙科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开图书馆。所以他喜欢读书的名声也是很响亮的,以至于那些和他不和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算是国民党要人中,他是属于能看看书的人。

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后代(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2)

图片源于网络

1965年,蒋介石邀请孙科回到台湾,虽然两人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争斗,但是时间如白驹过隙,早已淡化了内心的怨恨,后来他还担任了东吴大学董事长和考试院长等职务,有了一定的收入。他们两人之间有过视对方为死敌的时候,也有过互称好友的时候,不管是真是假,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回到台湾的孙科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还是依然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自己也在此期间得到了一丝安逸。1973年,孙科因心脏病去世,终年82岁。

孙科的一生也算是十分精彩,虽然没有其父的雄才大略,但是也的确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纵使他的选择有对有错,但是也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世上的英雄本就不多,这也无可厚非。至此,本期内容也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