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1)

第一位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他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其父感到奇怪,立即召来功曹史充兰,派他去问会占卜的人。史充兰与马下卒苏永一起去卜人王长孙的住所。王长孙卜卦后,对苏永和充兰说:“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年,在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是罕见的祥瑞之象。刘钦因此为其取名为“秀”。元始三年,父亲刘钦在南顿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九岁的刘秀与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无依,被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所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入读太学,随名儒许子威治《尚书》,略通大义,并结识了邓禹、朱佑等,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刘秀随兄刘縯起兵于南阳,号称“舂陵军”。昆阳之战,大败王莽军队。更始帝继位后,命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授大司马,封为萧王。更始三年,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的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加强尚书台权力,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了古代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于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安葬于原陵。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2)

第二位 汉孝明帝刘庄

刘庄,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庄少时聪悟,十岁时就通晓《春秋》。建武十五年,刘庄受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七年,窦固、耿秉等率领大军再次击败北匈奴于蒲类海后,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龟兹、车师,恢复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在洛阳建白马寺,将佛教引进中国,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佛寺。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刘庄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八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3)

第三位 汉孝章帝刘炟

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光武帝刘秀之孙,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永平三年二月十九日,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刘庄的器重。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日,汉明帝去世,刘炟即皇帝位,时年十九岁,尊嫡母皇后马氏为皇太后。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汉章帝诏征西将军耿秉驻扎于酒泉,以防备北匈奴。建初元年,兖、豫、徐等州发生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刘炟一方面调集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讨解决办法,按照当时人们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于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又与政事有关。尚书陈宠上疏说:“治理国家大事就如调整琴瑟的弦一样,弦调得太紧就会崩断,刑罚太严也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建议陛下进一步宽缓刑罚。”刘炟听从他们的建议,大赦天下,宽缓刑罚。刘炟即位后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提倡朴素,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一时间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连同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建初八年,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继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章帝作为一位书法家,草书非常有名,史称为“章草”。章和二年四月九日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为章,庙号肃宗,安葬于敬陵。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4)

第四位 汉孝和帝刘肇

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永元四年,刘肇与宦官郑众等设计捕杀窦氏及其党羽后亲政,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屡派兵征伐匈奴、羌及西域诸国,并发布减免灾区租、赋之诏。在位期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人西使大秦,至西海被阻而还,为汉使所达最西之地。刘肇在位时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病逝于章德殿,终年二十七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5)

第五位 汉殇帝刘隆

刘隆,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一百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1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虚寿仅二岁,实际上未满周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6)

第六位 汉孝安帝刘祜

刘祜,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十九年。延平元年,汉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连夜持太后节召刘祜入宫。刘祜刚满十三岁,是为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汉安帝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争长达十一年之久,耗费巨大,使东汉元气大伤。延光四年,汉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体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回京。三月时到达叶县,这时已呈弥留状态。他想嘱咐后事,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三十二岁。皇后不敢对外宣布安帝驾崩的消息,所在上食、问起居与往常一样。庚午日回到宫中,辛未晚上才发丧。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孝安皇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平简介(梳理东汉十四帝)(7)

第七位 济北王刘懿

刘懿,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汉安帝刘祜堂弟,东汉第七任皇帝,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国政,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独揽大权。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因病去世,共在位二百零六天。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汉顺帝继位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称“济北王”。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