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

活得通透描述得并非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完美融合的过程。

我们从阅读他人作品中感受“活着”的意义,在“活着”之下书写自己的生命历程。活得通透,我现在的理解是高效地阅读(理解文字、理解人),真实地感受(感受对话、感受思想),大胆地写作(无私地分享,创造精神不朽)。对,这就是让我深刻体会着思想升华的真相。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1)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发表了《少年中国说》。100以后,“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依旧激励着很多年轻人用心地学习,周总理在年少时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是成为我们用心学习的目标。长大后,再次阅读《少年中国说》,更进一步了解到:梁启超先生在内容中用人物心理细致描写无情批判了坐以待毙、老朽不堪的人。“老与少”对比的灵魂写法,抓住“少年”特点、本质、精神,也就是抓住未来人思想的正确成长之路

阅读这篇文章,使得我第一次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人性与文化的结合,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无穷的力量。它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了我内心的精神世界,并且引导着我去尝试深度与阅读,从阅读中探索人生价值,感受到了活得通透这个词的意义。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一个人思想开始都是很渺小的,但是它具备打开新大陆的潜力。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着未知,也存在很多已经的知识,那是我们拥有的财富。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2)

在认知的这条大海里,我们的思想开始只是一叶扁舟,虽然十分渺小,但却能到欣赏广阔的美景。闭上眼,在认知海洋中感知历史,感受到的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灿烂;张开眼,遥望着远处的陆地,清晰地看到了那里装载着人的梦想。

其实,生命并没有限制我们的思想,因为只要活得通透,才能让精神世界的光芒照射到心灵深处,这样,未来的日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有无限的,就像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一样源远流长。

从人性的特立独行到思想的自由解放

对于停止思考的人而言,他们总会在认知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最终难逃被大海吞没的命运。但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当驶向大海的那一刻,他们就定下了崇高的理想。

王小波,一个追求自由本性的人。他选择写一篇散文,与很多散文不同的是,他选择写猪。从选择写猪那一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作品题目就让他觉得很舒服,也很自豪。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3)

舒服是因为内容中没有嘲弄,没有暄腾,更没有讽刺。内容只是写一只普通的猪而已,一只吃饱了喜欢到处晃,跳到房顶晒太阳的猪;一只想叫就叫,看着人拿枪就要跑的猪;一只嫌弃猪圈老母猪不够漂亮的猪。

自豪是因为王小波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就像这只猪一样追求自然本性的普通人,愿意通过阅读理解他人,更愿意用写作创造不朽精神世界的人。他是那个在认知海洋中有准备的人,为自己设立好了航线去航行的船长。

有人说王小波是自由主义的举旗人,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活出自我的人。而王小波文字中所要表达的自己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特立独行”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思想自由的人,砥砺前行、活得通透的奋斗者。

思想的自由解放是人的本性。在思想的自由中,我看到书上的这些人通过阅读、写作建立自己的世界。所以理解他人与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活得通透的航线。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4)

对于个人来讲,活得通透是有办法的,首先就要建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读书主要目的是训练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读书把口语表达变成书面表达,利用合适机会提升自身深度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理解他人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变得更加完善,提升在当前社会中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我个人在事业步入瓶颈的时候才想到训练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正是因为瓶颈才意识到思想的困境,在阅读中我找到了通透的感觉,理解活得意义。现在,不仅勇敢面自己的人生,还给身边人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我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遇到相同的问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与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同时因为对语言文字阅读理解深度不够,导致情感问题处理方面过于自信,不能体会对方的难处。

也许我的这些问题大多数也遇到过,但是要想真正地跨越过去,就得沉下心来细心地从阅读开始。

了解自己的阅读状态

阅读与写作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生活和享受生活,形成我们个性化的兴趣取向。如果没有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与学习杂志中获得人生启迪与智慧,那么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逐渐演变成阻碍你成长的高墙。

在我们国家,除了很多专业度比较强的人文学科,绝大多数人的阅读训练止步于高中和大学。当我们走向了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写作似乎与我们的部分工作关系不是太大。但是语言表达受限于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诉求。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5)

基础的阅读包含了阅读速度、文字识别、深度阅读等方面,我们先来看一些关于阅读的自检:

1.每分钟阅读多少字是正常的?

一目十行把书看一遍,4到7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30万字的小说。这样阅读很难对一本书内容的产生共鸣,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没有达成阅读的目的。

这里的一目十行到底有多快,根据著名学者吴军老师总结人脑识别与阅读汉字的数据,人脑最快1分钟阅读700-1200个汉字,也就是32K纸张的2页。这里的包含着人脑对汉字的识别极限,大概每秒15-25个汉字。所以要正常阅读的话,速度应该是每分钟阅读300-400字为好。

2.逐字逐句理解对不对?

阅读的过程是对文字转变为图像的思考过程,所以读书越多图像也就识别越快。

阅读刚开始可以按照句子结构来读,这样可以帮助个人去理解。而且看得书需要从教科书或者现在流行的慕课上进行基础阅读学习,因为这里面内容是筛选过难度,文字也更容易做阶段性的训练。

当我们对相关文字知识有所掌握,再去尝试读中文名著,而后是世界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工具对照文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帮助眼睛快速识别,增加大脑的逻辑理解能力,在读名著的时候就要开始增加自己对文学语言的适应与理解,比如做下读书笔记就十分必要了。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6)

3.要不要默读?

阅读有条件是要读出来,因为声音会加强大脑的记忆,同时还能有效地提示自己对陌生文字的注意。默读选择不出声,但可以动一动嘴唇,因为我们读书目的是训练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所以需要对文字有识别与理解。嘴的动作会增加阅读的节奏感,从而缓解自己的阅读疲劳度。

遇到一个生字,默读就很容易跳过去,所以有声阅读与节奏地默读可以培养一种阅读习惯,遇到生字添加注释。

通过以上的一些问题解读,我们再回顾自身的阅读习惯,是否需要进行一些修正了呢?那么除了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外,我们还得注意在阅读基础上建立自己对于阅读、写作目的的探索以及阅读时间的管理。无论你的目标是写好一份报告,还是一封简历、邮件,都要注意通过阅读建立的思考深度,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通过深度的阅读找到“活着”的意义

阅读的兴趣是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燃料,深度的阅读不仅能给阅读带来更大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深度阅读历练思考,参与伟大作品的“对话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互动。

我对于深度阅读的三个前提是建立收益、设定需求、追逐理想。

建立收益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收益则是兴趣的动力。

阅读如何产生收益呢?信息时代,交易不仅包含商品的流通,还应该包括内容的时间交换。比如一篇优质的内容所产生的时间收益是:很多人愿意在内容上(文章、短视频)花费更多的时间,而管理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7)

深度的阅读大部分时间内不具有直接收益,但通过深度阅读带来的知识是创造收益的关键。一些人通过对标题的深度阅读可以为他自己文章带来流量,大大增加了收益;一些人通过对专业知识(前沿杂志)的深度阅读建立在行业中地位。潜在的收益成为了激励自身阅读的方法,下一步设定需求则是加强了对收益的认知。

我们通常会自问,我想要什么?在很多年龄阶段,我们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但在人逐渐走向成熟以后,将会出现一个很强的需求定位。我想要成为最有钱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大官,我想要活得更久。

最后一个需求是所有人内心最强的呼喊,活得更久这个需求是一个定数也是一个未知数。人类平均寿命每年都在上升,2018年我们国家平均寿命是77岁。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未知年龄,那就是个人的精神力,老子曾经说过:“死而不亡者寿。”对后人有贡献的人,他们的精神可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千年。我们至今仍旧记得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这些思想家,因为他们不仅活得更通透,而且把自己对通透的理解无私地分享给我们。

古人崇尚圣人,而被称作圣人这些思想家认为自身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口中所说的圣人不是人,是理想而已。

活得通透的一路都在由理想照亮

人生最好的作品就像浪花一样(活得通透一词引导了无数潸然泪下的作品)(8)

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一路都在追逐着理想,也是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体会活得通透的意义。

理想是什么?

它是一个制高点,也是一个平衡球,尝试去抓住它的时候,它就会比你走得更远些。

如果放弃了追逐,消失的不是理想而是你自己。

理想不是什么?

它不是活着的意义,它也不是终点,理想永不能被满足。

虽然理想很难,但请不要忘记追它,因为活着就要通透,否则,很容易受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