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

张东官进“燕窝脍五香鸭子热锅”一品、“燕窝肥鸡雏野鸡热锅”一品,传菜太监话音刚落,两盆热气腾腾的锅子便被摆在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前面。待侍女揭开锅盖,立刻满室生香,乾隆尝了一口,闭目回味良久,之后对面一位跪地已久的老人说“张东官,你这几品才真是深得朕心呐,起身坐下吧”。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1)

乾隆

乾隆年间所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豪华的六宴当中各色饕餮珍品,“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诸如此类充满土豪贵气的菜肴,还有所谓四八珍的说法,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可以说是集聚天地之精华,汇聚烹饪之绝技。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2)

清朝入关以来,宴会都是分为“满席”和“汉席”两者区分明确,宫廷饮食更是以满食为尊,满清宫廷认为汉食地位卑微难登大雅之堂。这里套用一句话满清这帮人啊,绝对的是头发长见识短。到了康熙这,他是个十分钟爱汉文化的人,学汉语、写汉字、祭拜孔庙,更是被汉族的料理深深征服。康熙二十三年元旦赐宴时,康熙破例将“满席”与“汉席”摆在了一起,这边成了满汉全席的雏形。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3)

康熙

虽然满菜和汉菜出现在同一桌上,但始终没有打破两菜系的门阀之别,只是给汉菜能有个与满菜并列而立的地位。“满席”以烤全猪及火锅为主菜,“汉席”则以燕窝、鲍鱼、鱼翅、熊掌等珍稀食材为重要的主打。直到乾隆朝,乾隆御厨张东官才真正打破满汉菜系间的壁垒,完成了完整意义上融汇满汉烹饪精华的“满汉全席”。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4)

张东官

御厨张东官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好厨师,他不仅烹饪精湛,更是懂得揣摩乾隆的心思,不仅能完成乾隆各种指定动作,还能在自选动作上推陈出新,潜移默化的改造着乾隆的口味。一股从未闻过的奇妙肉香传来,乾隆知道张东官又搞出新花样了,这是一道煮肉,汤色红亮厚重,乾隆用勺子舀起一块猪五花,只觉得肥肉香甜软糯而不油腻,瘦肉酥烂入味而不发柴,烫头鲜美且不油腻,好吃极了。乾隆因此也为此菜赐名“苏造肉”,这菜名声大噪,后来传入民间,百姓穷苦吃不起肉,于是便将烹饪手法用在了便宜的猪内脏上,猪肚猪肠煮出来后一样酥烂醇香,就着火烧吃也是一绝。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名小吃“卤煮火烧”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5)

此外张东官还擅长将家常菜新做,他把猪里脊切成樱桃大小形状,再用江南独有的糖醋制法加以炮制,就做出了“糖醋樱桃肉”,乾隆吃的很开心。后来这菜也传入民间,因“肉樱桃”对刀工及糖色调制要求过高,便用简单的里脊肉条加以还原,这便是“糖醋里脊”的由来。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6)

张东官成了乾隆独一无二的“心腹主厨”,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出行都少不了张东官的陪伴。乾隆给了张东官一个任务,改造宫廷传统大宴“满汉全席”,他希望能吃到真正的满汉和而不同的“满汉全席”。张东官全力以赴,将研发的新菜品安排进席中,并将“满汉全席”发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将自己擅长的南菜精工细作的烹饪方式引入制作中。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7)

满菜的重头戏就是烧烤,大宴上必有“烤全猪”,就算是小宴席也要有一道“烤猪方”来压轴,另外牛羊肉各种烧烤,如果说如今的东北烧烤能称霸全国,那也算是有地域传承的。然而烧烤对于上了年纪的老臣来说并不友好,吃吧,烧烤主菜基本嚼不动,不吃吧,皇上赐宴怎能不吃.....一个个吃的龇牙咧嘴,让乾隆很是不舒服。张东官便操刀改良,最终他运用蒸烤结合的方式处理烤肉。

北京小吃糖醋里脊(皇帝与厨子缔造)(8)

张东官在升级“满汉全席”中,将满菜与鲁菜等合并为“北菜”,江南菜、粤菜等合并为“南菜”,从此菜品之分南北不论满汉,108道的满汉全席,遂分为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传统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筵席的场景不同,具体的菜色选择又会进行调整,如此一来又衍生了多种不同的“满汉全席”席面。“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百宴”、“时令宴”六套席面流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