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故事。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1)

原来的馆陶县

馆陶县的设置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时。历史上,馆陶地处赵国和齐国的边界地带,这里有一座名叫陶丘的小土山,在旁边设有馆驿,于是有了“馆陶”的地名。根据资料记录,馆陶的旧城在东古城镇。

但是因为11世纪中期的黄河改道,让今天的河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西北部成了洪涝灾害的频发地区。到了1130年时,为了避水患,馆陶县城从旧城往北迁移了40里,新的县城选址在了今天的北馆陶镇一带。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2)

今天的馆陶县轮廓图

北馆陶镇作为县城的历史持续了八百多年。到了新中国建立后,为了交通和经济发展的便利,馆陶县的县城再度迁移。当年的北馆陶镇距离大路较远,不太方便。到了1955年时就把县城迁到了位于两条大路交汇处的南馆陶镇。

由此,在馆陶地界就有了三座县城。在历史上,馆陶走出了民族英雄范筑先等先烈,馆陶县人杰地灵,抗战时期更是涌现出了不少抗战英雄。不甘做亡国奴的馆陶儿女奋起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3)

范筑先烈士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到1965年期间,馆陶县一度属于山东省管辖。而在明清时期,馆陶也是属于山东省的辖区。但到了1965年,馆陶被划入了邯郸专区。

其实,在历史上,这三个镇都在馆陶县的管辖范围内,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因为1963和1964年的两次大洪水,让海河沿岸的百姓遭遇了严重损失。在此背景下,中央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4)

抗战时期的范筑先

为了政令统一方便开展水利建设,河北和山东两省根据漳卫新河和卫运河为界进行了区划调整。原本属于馆陶县的三个区被划归到了山东省。其中北部的一些村镇属于了山东省的山东省临清市,而南部的村镇则属于了山东省冠县。

就这样,原本面积超过860平方公里的馆陶县成了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的平原小县。而本来是馆陶旧县城遗址所在地的北馆陶镇和东古城镇则属于了冠县。于是就出现了本地县城划归到了临省的奇观。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5)

其实这种现象也不奇怪。当时山东省庆云县河西地区的老庆云县城就划归到了河北省盐山县,新的庆云县就在河东建立了新的县城。这种情况在当年的山东省也存在。

河北有名的六个县(历史上有三个县城)(6)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