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

1963年,山东烟台解甲庄,孙秀英正在家中做着活计,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她停下手里的活,在围裙上擦擦手,忙去打开屋门。

一开门,就见门外站着2位身着中山装样式服装的人,一看就不是村里人,像是从城里来的。

孙秀英看着这2位陌生人很疑惑,还没等她开口询问,对方就直接说:“请问是孙秀英吗?”

孙秀英回答:“我是,你们这是?”

“你好,孙秀英,我们是烟台博物馆的,听人说你家里收藏着一件用象牙做的席子,能不能让我们看看?”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1)

孙秀英一听这话心里打了个咯噔,这些人是冲着自己家里象牙席来的?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孙秀英想都没想,直接回了句:“瞎说,我家里没这玩意儿。”

说完还没等来人反应过来,孙秀英一把就把门给关上了。

任凭外面2人如何敲门,喊她开门,孙秀英都不理,直到敲门声消失了,她才走进内屋。

进入内屋后,孙秀英打开柜子,拿出一个被油布,棉布层层的长方形包裹,包裹里面是一个长长的木匣。

打开木匣子,赫然出现一个长2.03米,宽1.23米,重达2.2公斤的象牙席。

制作这床象牙席的象牙条宽度仅为3毫米,厚度0.5毫米,按人字型纹理编制而成,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纹理均匀,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凡品。

看着这床象牙席,孙秀英不由回忆起了它的来历。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2)

被偷出宫的宝物

事情要追溯到清朝末年。

那时兵荒马乱,清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在纷纷逃离紫禁城。

一些太监、宫女就借这个混乱的局势,顺手将宫里一些古玩字画、器皿、主子们使用的东西偷偷带出来,进行变卖,以补贴自己出宫后的生活费用。

这天早晨,天刚下过雨,还在阴沉沉的,北京西悦来当铺里暂时没啥客人,掌柜都开始打盹了。

这时突然进来一个男子,手里抱着一个木匣子。他一开口说话,掌柜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3)

男子嗓音非常尖细,与普通男子不同,一听就知道他是位太监,来自宫里。

男子说:“我要当件宝贝。”说完男子就把木匣子放在了柜台上。

知道男子身份不一般,他当的东西有可能来自宫内,极有可能是宫里贵人们用的珍品。掌柜不敢怠慢,小心翼翼打开了匣子,里面是一床精美、柔软无比的象牙席。

掌柜自然识货,知道这家伙真是个宝贝,忙问:“你要当多少?活当还是死当?”

男子回:“死当,5条大黄鱼,少了不当。”

那个年代大家把十两重的金条称为“大黄鱼”,折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5条“大黄鱼”相当于1.56公斤黄金,按现在的金价计算约合60万人民币。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4)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掌柜不敢自己作主,安抚下男子后,他马上去后院找到当铺当家人丁宝检。

丁宝检听到此事后,也不敢大意,连忙随着掌柜来到柜台,热情地和男子打了招呼后,他再次仔细看了下象牙席,越看越是喜欢,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远远超过5条大黄鱼。

于是二话不说,就按男子的开价收下了这床象牙席。

收下这件宝贝后,丁宝检也不敢久留北京,生怕夜长梦多,就把席子带回了山东黄县老家收藏了起来。

宝物被抢走

时间流逝,来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丁宝检这样的商户人家自然成了当政军阀眼中的肥肉,有事没事就来咬上两口。

时任黄县税务局局长的孙某无意中得知丁宝检家里有一床象牙制作的席子,可是曾经宫里的皇上和娘娘们才能享用的好东西。

孙某找上了丁家,逼迫丁宝检把象牙席卖给他。丁宝检起初自然不愿,可是经不住孙某利用权势压人,为了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安危着想,最终不得不把象牙席仅以几百大洋的低价贱卖给了孙某。

得到象牙席的孙某也不敢把这东西继续放在黄县,生怕人多嘴杂,万一被比他厉害的人知道后,他又如何能保住它。

于是孙某又把象牙席带回了山东烟台牟平解家庄珍藏了起来。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5)

所幸,后面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孙某手里有象牙席,再加上战乱,这床象牙席就安稳地待在了孙家几十年,直到孙某重病离世。

孙某临终前把女儿孙秀英叫到床前,一再叮嘱她这是件珍品,一定要好好保管好,不管谁来买都不能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孙秀英只知道席子是父亲花钱买来的,既然父亲这样说了,她就牢牢记在了心里,所以当烟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才会吃了闭门羹。

成为镇馆之宝

1963年,孙秀英已经年过半百,她一直没忘记父亲临终嘱托,好好保护着象牙席。

而此时新中国成立,烟台博物馆刚建不久,里面几乎都是空的,没啥文物。

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史征夫亲自带队带着工作小组深入到牟平村民家中,进行文物普查和收集工作,想把民间的文物好好收集起来进行科学的保管,以免损毁。

文章开头那两位工作人员吃了孙秀英的闭门羹后,找到了史馆长汇报此事。

他们一致觉得从孙秀英的反应来看,她一定撒谎了,象牙席肯定在她手里。

收到这个情况后,史馆长非常激动,又带着工作人员找到了村里,让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带着他们再次来到了孙秀英家中。

因为这次有队长带队,孙秀英也不好意思直接将人拒之门外,只得把客人让进了家中。

史馆长开始说服孙秀英把象牙席卖给博物馆,不要让这样好的东西流落在外,万一不小心损毁了就可惜了。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6)

一开始孙秀英始终不承认家里有象牙席,后面她也不辩解就听史馆长在那劝解。

队长也在一旁边帮着史馆长说服孙秀英。

史馆长倒也是个不轻易放弃的人,见孙秀英一次不答应就来两次,两次不答应就来三次。

渐渐地,听了史馆长所说的话,孙秀英心里也开始动摇了。

她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家里条件确实不好,如果把席子就这样放下去,难说会如史馆长所说的一不小心被蚂蚁或者老鼠啃咬,又或者遇到个极端天气,没有妥善保管的地方,时间长了,象牙席也有可能出现破损的情况。

一件珍品如果在自己手里被毁了,孙秀英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的嘱托,她也无法原谅自己。

于是她转身进屋把象牙席拿了出来。

当史馆长展开席子时,眼睛都亮了,嘴里一直嘟囔着:“太漂亮了,太精美了,这工艺真是不可思议啊。”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7)

据考证,这床象牙席制作于清朝雍正年间。当时广东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象牙材料充足,也给了广东手艺人发挥的空间。

所以当地的牙雕艺人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把象牙分劈为厚度仅为0.2毫米的薄片,做成“牙丝”,由老师傅精细打磨光滑后,再按人字形纹路进行编制,整个过程耗时长,消耗的象牙数量也巨大。

一条象牙席做出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正因如此,一直以俭朴自居的雍正皇帝下旨不允许再做,至此,世间仅有5床象牙席。

300年时间过去了,史馆长眼前的象牙席依然光洁如新,柔韧度丝毫没有发生变化,古代匠人们高超的制席工艺可见一斑。

最终史馆长以300元的价格征购了这床象牙席,也有人说是500元,时间久远,交易数字也变得有点模糊不清了。

但不管是300元还是500元,在1963年时,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现在5床象牙席现世的只有3床,一床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一床在烟台博物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成为了烟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今这件宝贝的估值已经过亿元,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价值会越来越高,甚至是无法估量。

如果你现在去到烟台博物馆,就有机会一睹这个弥足珍贵宝物的风采。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8)

象牙席的历史与工艺

象牙席的历史非常久远,并非清朝才有,在《西京杂记》中就有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的记载,象牙簟就是象牙席。《魏书·韩务传》:“韩务除郅州刺史,献七宝床象牙席。”《格致镜原》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其子役使多工作象牙簟者,土人患之”。

这些史料都表明象牙席自汉代以来就有人制作,只不过留存于世的很少。

而且在《格致镜原》中也详细地记录了象牙席的制作过程:

“安南邓上舍说,其祖初入朝贡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条逐条抽出之柔软如线,以织为席。”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用特殊的药水将象牙泡软,才能将其制成丝线进行编织,对象牙形状、质地、成色要求非常严格,损耗也非常大,象牙的利用率不足10%,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要下旨停止制作的原因。

山西农妇案,山西农妇珍藏的传家宝(9)

而且北方气候大多干燥,象牙如果在北方制作突然脆断,只能在潮湿的南方制作好后才能运送进京。

如今制作象牙席的专用药方配方,制作工艺早已经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得不说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但想想,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现在还有人会制作象牙席,也许会有一些富豪宁愿出大价钱都会想方设法做出来借自己享用。

可是一床象牙席背后又会有多少无辜大象的生命会因此而消失呢?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一旦有了买卖的理由,动物们如何能逃脱伤害呢?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些东西消失就消失吧,也算是一种对大象的变相保护,把最美好的东西留在博物馆供后人瞻仰,足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