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解密(读古文识汉字悟金句)

《五仪解》中孔子曰:“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五凿为正,心从而坏此则庸人也”看得出,孔老夫子对庸人是斜眼相视,采取鄙夷态度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文字解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文字解密(读古文识汉字悟金句)

古文字解密

《五仪解》中孔子曰:“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五凿为正,心从而坏。此则庸人也。”看得出,孔老夫子对庸人是斜眼相视,采取鄙夷态度的。

我理解孔子的意思,所谓庸人,就是心里没谱,嘴中无理(说不出有道理的话来)小事计较,大事糊涂,混时度日,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在人世间当然也就成了不受人待见的低等人,而“庸人”一词在言语间也就成了一个贬义词,是等而下之之人。说某某是一个庸人,不亚于骂他的祖先。

那么,从字面上解读“庸人”是何含义呢?字、词典中说:“庸,平常,不高明的。”“庸人,没有作为的人;才能平凡的人。”《学典》中更其简约地释义为“平凡的人。”这就解释得很透彻明白了。 其实,环顾人世之间,优秀者、杰出者、英才者特别是“德合于天地”的圣人毕竟是少数之少数,而平凡者则如汪洋大海,是金字塔中稳固地托举起“士人、君子、贤人、圣人”的绝大多数。

冷静、客观地想想,“庸人”固然不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这个“庸”却是有极强的渗透性,在诸多的士人、君子身上也是时常有“庸”的表现的,比如意志消沉、思想迷茫、懒惰、混时度日,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我们谁敢说自己身上没有“庸”的成分呢?或多或少而已。

不要把“庸人”和最底层的民众等同起来,以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抱负、没有大作为就是“庸人”。想一想,一个没有文化,不善言谈的农民为了全家人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你能说他就是“庸人”吗?没准儿,他就是君子呢!

不要把“庸人”和“小人”、“坏人”等同起来。“庸人”只是心中没理想、嘴上没理论、眼中没方向,碌碌无为而已,心不一定“小”,不一定坏,没准儿还是个路见不平的行侠仗义之人。孔子说:“五凿为证,心从而坏。”是说心中没有正确方向和追求,而是被耳鼻口心的欲望所主宰,思想也就跟着变坏了。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不完全是,不可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在凡尘世俗之中我等庶民,整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很难不入“庸”的窠臼,但我等还是要努力向“士人、君子”的仪型标准学习,择其贤而托其身,力行以自定,心有所处,行有所率。

2021,9.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