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开学之前,我们接受了4天的线上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本人对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原本就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便于各阶段的孩子学习,专家把知识的几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按从易到的程度难分散在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中,并配以生动恰当的情境、例题、图画等帮助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1)

老师要做的是把这些“散点”联系起来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化,再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要做到这一点就得熟练把握数学1~12册全部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组合,不能将知识断层来教。另外,现在的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所以教师在系统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2)

1、核心内容

所谓核心内容是具有共同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的一类内容,其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学科本质的一致性;二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共通性;三是教学设计思路的相似性。例如:65÷5(整数除法)、6.5÷5(小数除法)、5/6÷5(分数除法)这三道算式的运算意义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本质都属于“数的运算”。

其数量关系都可用“总分数÷份数=每份数”表示。65÷5表示把6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即65里面有5个15;6.5÷5表示把6.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即6.5里面有5个1.5;5/6÷5表示把5/6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6。教学思路具有相似性,所以在学生学会65÷5之后,可引导他们用推理的方法探索6.5÷5和5/6÷5。综上所述,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学的时候得有适当的渗透和拓展,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3)

韩辉老师说,知道了“核心内容”还得会找“核心概念”。比如“数的认识”大单元中,知识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11-20各数的认数”,认识计数单位“十”;“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后面以此类推认识“千”、“万”、“亿”等计数单位。将这些整数的认识反向研究就是负数的认识,微观研究就是分数及小数的认识。而“数的运算”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计数单位的认识教学中,10以内数的认识是“种子课”。因为学生学好了计数单位“一”,后面的计数单位就可以在这种“模型”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了,种子课其实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

找到了核心内容与核心概念,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才能把握更准确,才能在教学时不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表面,还能适当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4)

每一类核心内容蕴含一个以上核心素养,每个核心素养会通过不同的内容实现。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

2、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使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感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核心素养,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比如在学习“十几减8、7、6”这一课时,例3用一幅主题图呈现了“池塘里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 )条”。与“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 )条”。列式为:13-7=□,13-6=□,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十几减9、十几减8教学时,教材用圆片图、风车图呈现了“破十法”的算理),在这里就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要学好哪些课程(一名小学数学老师)(5)

再比如,在教学“十几减5、4、3、2”时,例4呈现了六道题:12-5=□,12-4=□,12-3=□;11-4=□,11-3=□,11-2=□。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12-4,想“4 8=12,所以12-4=8”,或者12-5=7,所以12-4=8。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总之,通过4天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当好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教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备找到核心内容培养核心素质的教学能力,才能不辜负教师这个职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