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是否是海克斯科技食物(对话食品科学专家)

来源:【消费日报】只要从一些瓶瓶罐罐里取出一小勺“粉末”或“制剂”,就能化普通食材为神奇,调制出各种各样的美食——这就是被网友们热议的“海克斯科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辨别是否是海克斯科技食物?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辨别是否是海克斯科技食物(对话食品科学专家)

如何辨别是否是海克斯科技食物

来源:【消费日报】

只要从一些瓶瓶罐罐里取出一小勺“粉末”或“制剂”,就能化普通食材为神奇,调制出各种各样的美食——这就是被网友们热议的“海克斯科技”。

“海克斯科技”的“科技”含量有多少?记者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副教授杨玥熹。

“海克斯科技”的本质是什么?

不难发现,“海克斯科技”以“科技”之名,其本质内核主要是一些食品添加剂,包括各种香精、食用色素、甜味剂等。

在这些“狠活”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添加剂”。比如,需要增香就加入各式香精,需要增甜就用加入“甜心三姐妹”——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需要增色就加入食用色素和焦糖色……

食品添加剂原本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用于防腐等,但不按标准添加,则难以发挥作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玥熹说:“以上添加剂的使用或许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但是也会影响食品的风味及品质。”

杨玥熹提到,在各种“海克斯科技”视频中,还需要注意两个不同的概念: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但就食品配料而言,其本身是天然物质,有些经过深加工,在食品配方原料中用量较小,一般无用量限制。“用花生酱加水制作芝麻酱,那是食品配料掺假的问题。” 杨玥熹说。

在视频中,食品博主所展示或提及的用明胶片和糖浆制作燕窝;用面粉、色素、虾肉香精制作炸虾仁;用南瓜、鸡蛋、蟹肉香精粉做蟹黄酱等属于食品配料掺假,是被食品法规所禁止的。

食品添加剂是否需要闻之色变?

面对“海克斯科技”,如化学实验般的食品制作流程让不少网友表示担心:有了添加剂的食物,还能吃吗?

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

业界有种说法,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加工业。“其实,对于现代食品工业,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么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都无法保证。” 杨玥熹解释,以豆制品生产为例,如果不使用葡萄糖酸内酯、硫酸钙等食品添加剂,盒装豆腐就不能成型。

事实上,在现代食品生产工艺中,能做到“零添加”的食品少之又少。在接受《生命时报》的采访时,上海科技学院教授吉鹤立就曾表示:“从人们早餐吃的麦片罐头,到零食的巧克力饼干和下午茶的果汁饮料,粗算下来,每人每天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而这只是个基本数量。”

即便某种食品实现了真正的“零添加”,也不一定意味着更安全、健康。由于没有食品添加剂保质、保鲜,它们反而更容易腐败变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那么,食品添加剂是全然无害的吗?毒理学有一种说法,“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食品添加剂亦是如此。

围绕食品添加剂,我国制定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各类添加剂在各类食品中的用量、哪些食品能用哪些添加剂都做出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例如,胡萝卜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作为着色剂,在多数食品中的使用限量仅为1.0g/kg,以能够保证普通人群摄入正常的量,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普通大众如何应对“海克斯科技”?

面对无处不在的“海克斯科技”,作为普通大众应该如何应对?

杨玥熹建议,尽量购买大品牌、老品牌的食品。她解释,一般大品牌的食品公司对于配料都是经过系统研发论证的,消费者不需要过于担心。

同时,在选购食品过程中,还应注意看配料表。“对于统一类型的食品,尽量选配料表简单的产品。一般看到配料表有过多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建议不购买。”杨玥熹解释,事实上,在食品加工业,简化食品配方也是研发人员的追求目标,这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还可以保证产品品质。

在选择配料的时候,杨玥熹同样提倡最好选择单一配料,而非复合配料。“比如想自己做面包的话可以买高筋面粉、盐、白糖、黄油即可;不需要去买面包预拌粉。”

再者,如若仍对某些食品添加剂存有疑虑,可以自行补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基础知识。

正如孙宝国院士在日前的2022中国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所言:“我们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科普,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真正意识到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就没有我们的美好生活。”

(天目新闻)

本文来自【消费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