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

有句俗语叫“养儿防老”,即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可是这句话放在如今的社会中,其现实意义已经所剩无几。有多少年轻人能一直陪在父母的身边呢?

目前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儿女在大城市拼搏,父母在老家颐养天年,只有每年的节假日才能在一起相聚。做儿女的只能通过日常的电话沟通、红包礼物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

其实,给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一个更优选择,只是基于我国的传统孝道思想,这种做法会被别人“说闲话”。可是即使大众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孝”,影帝黄渤依然坚持将自家父亲送去养老院。

不少记者和网民都对黄渤的做法议论纷纷,在了解黄渤这样做的原因以后,大家才明白黄渤的决定其实是对的,他一直清醒地活着,从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2)

一、将父亲送去养老院

自从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播出以来,黄渤作为第一季至第四季的固定成员收获了不少粉丝。正当大家以为他会出现在第五季的节目中时,黄渤却谢绝了“极挑”的邀约,转身去参加公益节目《忘不了餐厅》。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3)

这档节目是黄渤担任店长,在宋祖儿与王彦霖的帮助下,携手与五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服务生共同经营一家中餐厅,以此唤起大众对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的关注。

节目播出以后,以往被大众忽视的老年群体重新走到台前,激发了社会对认知障碍与老年群体的关注。观众们可以看到明星与老人之间的趣味碰撞,体会餐桌上的百态人生以及平静生活下的澎湃力量。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4)

而黄渤之所以放弃“极挑”参加“餐厅”,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此前黄渤回家看望父母时,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十分热情,那种热情就像招待客人一般。而当黄妈妈问黄爸爸说:“这是谁啊?”黄爸爸却“自信”地回答:“这是我战友啊,北京来的。”此话一出,黄渤才意识到父亲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忘不了餐厅》的节目中,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有父亲的影子,这令一向坚强的黄渤经常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他后悔没能早些发现父亲的身体变化,后悔没能更多地陪伴父母。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5)

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更全面、专业的照顾,黄渤将父亲送到一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养老院中去。该消息一出,一向没有负面新闻的黄渤“人设崩塌”。他变成千夫所指,大家都说他“不孝”、“年入百万却将父亲送到养老院”等难听的话语。

尽管外界给他按上这些骂名,黄渤自始至终都没有解释过一句。因为在他心里,将父亲送去养老院就是自己作为儿子的不尽责,实在是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6)

其实,黄渤这样的选择实在是无奈之举。他事业正忙,不可能24小时照顾父亲;妻子要养育两个孩子也顾不过来;年迈的母亲更不用说,自己都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再去照顾老伴儿呢?

将父亲送去养老院以后,黄渤有意放慢自己的工作节奏。他不再保持“高产”的工作状态,尽可能地少接一些作品,多一些时间去陪伴家人。如今的黄渤在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已经学会沉淀自己。47岁的他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转战幕后工作。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7)

无论大众怎么去界定自己“不孝”的行为,他都不为自己争辩,只想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儿子。而当大家对养老院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时,大家才开始意识到,黄渤才是最“清醒”的人。

二、叛逆小子的清醒

其实了解黄渤的人都知道,他一直都“清醒”地活着。客观地说,黄渤一直都不是长得好看的人,可是他却能在娱乐圈的俊男靓女中混得风生水起,除了他那一身精湛的演技为自己傍身以外,还有独特的高情商为自己增加魅力。

黄渤在早年间参加金马奖的颁奖典礼时,就被主持人调侃:“您怎么穿着家居服就来参加典礼啦?”他马上回答:“这里我熟啊,我经常来,回家当然得穿得舒服一点、随意一点。”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8)

简单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主持人丢给他的难题,既能为自己解围,还能够活跃气氛。由此看来,黄渤非常善于与人沟通,在多年的努力下他已经成为内地知名演员、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而在他的孩童时代,黄渤还是一个令父母头疼的“叛逆青年”。

1974年,黄渤出生在青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母是青岛机关单位的处级干部。按常理来说,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都不错,可是黄渤从小就不是学习的“料”,几乎次次考试成绩垫底。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9)

时间久了,黄渤自知没法跟父母解释,便动了小心思。他自以为聪明地模仿着父母的字迹在卷子上签字,这种小把戏怎么能瞒得过身经百战的班主任的双眼?

为此,老师经常“邀请”黄家父母去办公室“喝茶”,即使他们身为机关中层干部,也不得不被老师训斥一番。而每次训斥之后,黄渤更免不了一顿责罚。虽说黄渤从来不打架闹事,但是这种叛逆和调皮也是足够令父母头痛的了。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0)

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的黄渤却对唱歌跳舞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他当然知道这些爱好在父母眼中是“不务正业”,所以他每天都偷偷躲在房间里练习。

到了高中时期,已经颇有成年人样貌的黄渤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他想去歌舞厅做驻唱试试,一方面能了解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偷学到不少表演技巧。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1)

那段时间,黄渤趁着父母熟睡以后,再爬窗翻墙出去“打工”。起初,他的薪资是表演两首歌15元左右,后来随着他的表现逐渐出色、名声逐渐增高,一晚上就能拿七八十块钱。在90年代,黄渤的月收入已经比父母两人的工资还要多一倍。

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黄渤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了,看着自己赚到的“红票子”,他决定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二老的支持。不过,在传统父母眼中,黄渤的歌手梦还是有些“不入流”,这与他们期望孩子考清华北大的目标大相径庭。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2)

为了说服父母对自己的支持,黄渤将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并保证自己在歌舞厅工作绝对不会出现其他“问题”,这才让黄家父母的反对态度稍微有些松动。随着时间的流逝,二老发现儿子的确喜欢这一行,也就不再做过多干涉了。

从此黄渤开始大刀阔斧地走向唱歌道路,还和朋友一起组建乐队,起名叫“蓝色风沙”。为了完成自己的音乐梦,他离开家乡、走南闯北,一边游览大好河山,一边唱歌赚钱养活自己。那段时间是黄渤最轻松、最纯粹的人生体验。同期,他还与同样爱玩乐队的零点、沙宝亮以及女朋友“小欧”结识。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3)

小欧与黄渤是经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她也喜欢唱歌跳舞,尤其擅长爵士舞。一路上的同甘共苦使二人的感情不断升温,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去。两个年轻人共同在他乡打拼,过着简单又有追求的生活。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歌舞厅的“升级”而改变。当时,歌舞厅逐渐发展成商务人士的吃饭场所,大家的重点并不在台上演绎人员的身上,黄渤成为人形背景音乐,这令一向自视清高的他有些灰心丧气。再加上父母经常催促,他就决定先回家。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4)

家中惆怅一段日子以后,一条改变黄渤人生道路的契机来到他面前。当时,管虎正在为《上车,走吧》中的一个农村小伙的角色犯难,找了很多人试戏依然没有合适的,别人就将黄渤介绍给管虎。

其实一开始管虎对黄渤的印象一点都不好,因为只看到黄渤的照片,他样貌不佳、身高也不优越、还打扮成自以为“潮流”的“艺术家”形象,整整一个小流氓的样子。但是管虎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让黄渤来试试。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5)

没想到,黄渤还真是吃“这碗饭”的人,通过他自己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在他的演绎下的形象立马变得生动饱满起来。而黄渤的这部电影处女作,直接让他登上金鸡奖的领奖舞台,一时间风头无两。演员路上的尝试与成功,让黄渤找到新乐趣,他觉得做个演员也不错。于是开始报考北影,走专业科班路线。

不过黄渤的长相成为进入北影表演班的最大障碍,有时候老师带学生们外出试戏,黄渤经常被认为是“经纪人”。在这种环境下,黄渤慢慢学会了“自嘲”,他知道自己长相欠佳,所以经常在别人开口之前就进行自我嘲讽,这成为黄渤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6)

北影毕业后的黄渤并未因此前那部电影而受到格外关照,他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有时候还会去做驻唱赚钱。而女朋友小欧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她相信黄渤是有才华的,相信他能被大众看见。

2006年是黄渤事业真正开始的时候,他遇到《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这部小成本电影在当年成为票房黑马,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满,而黄渤更是一炮而红,戏约不断。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7)

一年后,《斗牛》为他拿下金马奖。后来还有《杀生》等电影稳居票房首位,此时的黄渤已经成为票房保障,妥妥的“实力派”代表人物。黄渤爆火之后,他将陪伴自己多年的女友娶回家,这份真情令圈内不少好友赞叹。

同时,黄渤凭借事无巨细的性格还收获业界所有人的认可,就连林志玲、陈乔恩等这些大美女都被黄渤的“魅力”倾倒,她们多次表示“渤哥的才华能弥补一切。”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8)

已经飞黄腾达的黄渤依然在兢兢业业打造着自己的事业,即使他身边美女环绕,也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发生绯闻。他始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现代养老问题

“养老”原为古代的一种礼制,它是择取年老且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并加以礼致。现代意义的“养老”是年老以后在家休养的意思。目前,我国在养老方面也出台了相关保险制度,积极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19)

不过,这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解决的事情。换句话说,除了国家为老年群体提供的养老保障以外,大众对养老的认知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层面上。殊不知,这种想法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

随着观念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那些收入不错的老年群体已经开始选择适合养老的地方定居。“落叶归根”已经不再是老年人追求的唯一结局,他们在退休以后更倾向于选择气候好、环境美的地方生活。从这方面来说,老年人是主动选择自己更喜欢的生活方式。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20)

而且,很多子女在大学毕业以后都会留在大学所在城市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发展,因为这些地方有更多的职业前景与选择机会。如果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父母身边,的确能陪伴父母,可是自己的事业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也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结果。

还有一些子女在国外留学、生活,他们更加不可能陪在父母身边。尤其是现在的疫情阶段,“异地见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种现象是很多家庭此时此刻正在面临的一种现状。那么,这些“空巢老人”的出路在哪里呢?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21)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比如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集约化的养老模式社区、日间老年服务照料中心等等,都是大家可以选择的养老方式之一,并不一定要依靠子女。更何况,即使子女在身边也有另一种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他们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中,根本做不到养老机构那般细心与专业。

当这种“养儿不防老”的现象已经很普遍时,大家更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老有所依”?首先,保证父母有一份养老金的收入。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稳定收入才能保障后续的生活。无论是选择在家独自生活,还是养老院那种群居方式,老年人都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22)

去年,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还推出“三胎政策”。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大力实施,国家从教育、住房、缴税等发面都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为了免除“适孕”夫妇的后顾之忧,国家从基础投入、人才培养、建章立制等方面来不断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实现老年群体“安心养老”的目标。

在这些政策的加持之下,将父母送去养老院不再是从前那种“说不出口”的事情,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来孝顺父母。因为在那里,父母们不仅能消除寂寞,还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救助。

黄渤的养老困惑(年入百万却送父亲到养老院)(23)

同时还能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毕竟两代人在一起的生活充满很多不确定性,适当的分开会让彼此更加牵挂。只要子女经常去养老院看看父母,同样会让他们感到温暖。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虽然还没被所有群体认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大家就能发现:在养老院生活,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祝愿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病有所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