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巡线小哥的日常(一年十万条指令无一差错)

电力巡线小哥的日常(一年十万条指令无一差错)(1)

岗位不过方寸之地,操作台负责的往往是百万户的电力稳供。接的每一个电话,说的每一个字,开出的每一张操作票,都不允许有任何的闪失,因为一旦有误,造成的后果与损失就可能难以估量。

这,或许是上海电力部门万千人员中最为“压力山大”的岗位——调控员。他们通常“隐居”于幕后,不为常人所知,却肩负着实时监视电网运行状况、及时处置各类事故异常以确保供电安全可靠的重要职责。通俗点说,你家里的用电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稳定,缺了他们的运筹帷幄,不行。

那么,调控员每天的工作到底在干些什么,他们又最担心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他们的职业压力究竟有多大……为此,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一探究竟。

既是“指挥官”也是“守门员”

“这里,堪称我们市区电网的‘大脑’。”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杨振睿带着记者步入后,笑着说道,“别看人不多,但这个房间可是确保整个电网安全、优质运行的真正中枢机构。”

的确,这个并不庞大的大厅里,每个调控员的操作台不过方寸之间,但却肩负着上海中心五个城区119.84平方公里的供电重责,涉及客户数量达到了147.2万。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每一步操作,都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心跳节奏”。

电力巡线小哥的日常(一年十万条指令无一差错)(2)

“调度员,很平凡但却不普通。”杨振睿表示,在电力行业内部,调度员有两个绰号——“指挥官”和“守门员”,足见其岗位的特殊性。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电网的生产指挥及应急处置机构,这里是所有指令发出的源头。”杨振睿表示,只要是对电网设备涉及检修、技改,需要发布工作许可;只要是电网出现事故,需要异常处理;只要是线路负荷监视和调整、变电站内开关要进行遥控操作,都必须得到调度员的认可。

但是,也正是因为调度员的“权限”之大,所以其责任也重。

“为什么说我们是‘守门员’?就是因为我们要守牢安全关,容不得一丝疏忽。”杨振睿告诉记者,只要调度员开出了操作票,下级部门或抢修班组就必须严格按“票”执行,每一个步骤的顺序都不允许更改、每一条指令的操作都不允许变动。换句话说,“票”只要开出来了,往往就意味着一个班组的人身安全乃至整条线路的运行全系于此。

电力巡线小哥的日常(一年十万条指令无一差错)(3)

据悉,市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管辖着全国最为可靠的电网,全年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位居全国首位。与之对应的,市区电网也可能是全国最为复杂的供电网络,它电压等级跨度大,设备联络多,所供用户敏感性强,对电网不停电作业的需求很大,这就对负责指挥工作的调控员有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市区电网完成了2000余项设备检修、技改、基建、用户业扩、新设备启动等工作,为了保障现场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调控员编写电系操作指令票,并在完成电系操作后许可现场人员开展工作。一年之间调控员拟写了6000余份电系操作指令票,涉及近10万余步各类操作指令,无一错误。

最“怕”的并非酷暑天

今年申城可谓连日“高烧”不退,无论是“史上最热一天”还是40℃以上的酷暑天数均创下气象记录。受高温影响,上海电网负荷一直在历史高位运行。来自国网上海电力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上海城乡居民售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8.41%,8月持续高温致使居民用电量再攀新高。8月第一周,上海城乡居民售电量均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40.24%。

那么, 对于电力调控员来说,如此夸张的连续高温,是不是他们最害怕的天气呢?

“还真不是。”市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调控组组长郭峰坦称,尽管气温火热,用电量始终居高不下,但从目前来看,电力供应有序,电网调度也是游刃有余。

郭锋表示,每年电力部门针对迎峰度夏都会提前安排相关检修作业,从而消除隐患,加上这些年来各种数字化监控手段的运用,各类“高精尖”设备的更替上岗,从而使得酷暑天气下,电网运行依然可以做到“不慌不忙”。

但是,调控员最担心的,恰恰是台风。

“台风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大风还是暴雨,都有可能对电网设备造成突发故障。”郭峰告诉记者,暴露在狂风暴雨里的架空线及其相关供电设施受台风天气的影响最大,由于中心城区绿化较好,街道两侧树木覆盖率高,导致台风天气下树线矛盾突出,树枝碰触、压断线路往往会成为台风天气期间电网故障的主因。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21年7月25日的台风“烟花”,当时“烟花”登陆浙江,上海市内狂风咆哮,暴雨骤降。在市区公司调控大厅内,故障告警声和电话声此起彼伏。短短的24小时内,市区电网连续发生了40余起高低压故障。好在调控员们协同配合,以过硬的专业和心理素质,快速有序地指挥着线路跳闸、断线等故障的抢修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台风天气下的居民停电时间,不到48小时,市区所有受损电网均恢复了正常运行。

用岗位职责“顶”住职业压力

“我和股民的爱好是相反的。”杨振睿幽默地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全网运行的“绿色”状态,因为这代表着没有异常;而如果哪里有“红色”亮起,那往往意味着需要重点关注。

电力巡线小哥的日常(一年十万条指令无一差错)(4)

调控员的职业压力显而易见。记者在现场看到,任何一个警报触发,任何一次电话铃声响起,调控员都是几乎“秒接”,开口就是先“自报家门”,紧随着一连串的指令发出。

“你看到的线网图在大屏幕上,我们的线网图已经镌刻在了心里。”郭峰表示,处理每一个任务,调控员的脑子中犹如高速计算机运算,要求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恰当、最安全的方案。

所以,下班回到家后,很多调控员累得倒在床上就能睡着。可是,如果手机声响起,他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接通电话,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有险情出现。

“调控中心的工作容不得一丝懈怠,工作人员绝不能脱岗。”杨振睿强调,别看只有一方小小的调控室,承载的不仅仅是调控员的工作,更是万千家庭的灯火阑珊。

正因如此,这里的岗位如同“战位”,“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被高悬于墙上,抬头可见,也成为所有调度员的座右铭。

今年3月到8月,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的供电安全,调控员们按要求实施“两点一线”封闭式管理阶段。他们有的孩子正面临着中高考,有的家中有卧床不起的老人,也有的家中孩子未满周岁。然而,命令传达后,调控员们纷纷克服自身困难,投身到队伍中来。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1日至5月31日,调控员完成了34个防疫场所的送电任务,梳理了158处防疫场所的供电路径,开展了30个涉疫场所的保电工作。处置110千伏电网故障1起,10千伏电网故障39起,低压故障38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