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

相较于美苏等国家,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起点低,直到1992年,国家才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但在我国航天人的努力奋斗之下,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就成功将杨利伟送上了天,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将杨利伟送上天之前,首先要有人签字同意发射,对于这件事“负责”,那么,这个签字的人是谁,他有多大的把握呢?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

戚发轫:年近花甲,临危受命

要说起谁是我国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那除了神话传说里的嫦娥之外,标准答案就只有杨利伟了。

作为“第一名”,杨利伟人前风光无限,不过这也是他在人后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而得到的机会。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2)

但在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神舟五号发射之前,需要有一个人签字确认、同意发射、为此负责,这个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要保障我国航天员的安全,他就是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

戚发轫在回忆起童年时总是说,他是做过“亡国奴”的人,因为他出生于日占时期的东北,他们上学时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面向东京向天皇朝拜”,直到1945年解放时他才知道,他们是中国人。

后来,戚发轫看到美军的飞机经常会“迷失方向”飞去沈阳、丹东执行轰炸任务,但从来不会去大连,就是因为大连有苏军驻扎。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3)

当时戚发轫就认为是因为中国国力不强盛,美国人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来轰炸,因此,他立志要为国效力,报效祖国。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戚发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空系,想要学造飞机、保家卫国。不过,戚发轫最后没能“造飞机”:毕业之后,戚发轫被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航天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这个单位刚刚建立,不仅什么都没有,连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原本,他们被安排去苏联学习,但恰逢中苏交恶,不仅学习计划取消,苏联全部专家也都撤出中国,戚发轫和所有的研究人员面对的是国外的重重技术封锁和国内的“一穷二白”,一切都要自力更生。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4)

从跟着钱学森学习《导弹概论》到将东方红送入太空,戚发轫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起成长,期间有过成功,也历经过失败,但就在他59岁、即将退休之时,突然接到了另外一个任务。

1992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计划,载人飞船项目立项,领导希望戚发轫能够担任总设计师。

按照原本的计划,戚发轫在第二年就可以退休了,他可以回归家庭,好好弥补一下之前因为工作没能陪伴妻子的缺憾。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5)

而且,戚发轫认为,应当由年轻人来担任总设计师,他们学历高、有想法,有无限的希望,但自己年龄大了,重新学习载人航天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快了,他总觉得自己未必可以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去“开拓”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可当时载人航天项目却面临着世纪的困难:一方面,我国航天事业出现了“人才断层”,经过实践锻炼的人,大多数都是想向戚发轫这样年近花甲的人,甚至不少专家的年龄比他还大,剩下的就是那些刚刚毕业、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他们非常年轻、富有活力,但却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担起载人航天这样的大项目。

于是,这个任务还是落到了戚发轫头上,他临危受命,扛起了这项承载着全国人民太空梦想的任务。

戚发轫说,为强国做奉献,是他一辈子的目标,既然国家需要,再多挑战、再大风险,都得上!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6)

“载人航天是以保护人的生命为要求的”

对于戚发轫来说,载人航天是一个与他之前所做的都完全不一样的任务,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载人航天是以保护航天人的生命为最终要求的,这令戚发轫深感责任重大。

戚发轫说,当时,美国和苏联的载人航天工程牺牲了许多航天员,因而上级领导明确要求,我们中国搞载人航天,可以失败,但绝对不能有任何航天员牺牲。

后来,戚发轫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回忆自己接受任务时的心境。

他说,他曾去苏联参观载人飞船发射的场景,在载人飞船发射之前,飞船的总设计师会给航天员们的“开会”,他会说,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们放心上去吧,一定能回来!在开完会之后,总设计师还要在任务单上签字确认,载人飞船才能开始进入发射程序。

现在,他戚发轫成为了“总设计师”,他要去和航天员“保证”、他要去签字了,到时候他会有这个能力、这个信心对航天员说出这样的话吗?他有没有这个把握去签下字呢?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7)

为了让自己有把握、为了完成“绝对不能有航天员牺牲”的任务,戚发轫带领着团队踏实走了每一步,这每一步其实都是艰难的,但最困难的,肯定还是第一步,那就是神舟一号飞船的研制。

在研制神舟一号时,戚发轫“什么都没有”,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信心”去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定:没有充分的地面试验,绝对不能让航天员上天。

为了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戚发轫从建设航天城开始,一步一步研制、调试设备,当时,他在北京航天城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真空罐、亚洲最大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和世界上最大的振动台,就是确保在航天员上天之前,他们能够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8)

在航天城建设期间,戚发轫还要确定载人飞船的设计方案,到底是选用苏联的三舱方案更容易成功,还是选用美国的两舱方案更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这个问题在团队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戚发轫拍板决定采用三舱方案,但这个方案与苏联的又有所不同。

戚发轫将苏联所用的生活舱改为轨道舱留轨使用,又加大了返回舱的尺寸,一切都以保卫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最大的前提。在戚发轫眼里,这就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争八保九”的时间表来看,神舟一号要争取在1998年发射,保证在1999年能够进入太空。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9)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戚发轫不得不优先保障能够保证飞船返回的分系统的研发进度,其他无关的分系统暂不装船。

即使这样紧赶慢赶,神舟一号还是在1999年11月20日才成功发射,几乎是“刚刚”赶上了时间表。不过,好歹结果是好的:飞船着陆处离预定地点只有10公里,第一步算是成功迈出去了。

随后,我国载人航天的技术不断提高,神舟二号、三号和四号的成功发射一次次为我国 载人航天事业积累了经验,戚发轫团队预设的100多个故障和解决故障的对策都经过了实践的考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终于结束了“无人飞船”的时代,要准备通过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天了。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0)

神舟五号对于戚发轫、对于杨利伟、对于全国人民而言都十分重要。

因而,为了确保杨利伟的生命安全,戚发轫要求团队“花多少代价都在所不惜”,团队可以加班花钱搞研究、搞建设,但绝对不能偷工减料或是造假,因为他们的任何一个具体动作都可能影响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其实,2003年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年,那年“非典”爆发,全国上下都在“抗击非典”。戚发轫直言,自己当时的做法“很残酷”,因为所有的工作人员只要进了航天城,就“不能回家”,直到完成所有的测试。

在戚发轫的严格要求之下,一切顺利准备就绪,时间终于到了2003年10月15日,这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关键日子。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1)

“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我不会签这个字”

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之前,戚发轫在同意火箭升空确认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完成了这个十分重要,又很具有仪式感的环节。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2)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都知道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它带着杨利伟绕着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之后,其返回舱又成功将杨利伟带回了地球,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着陆点距离预定地点只有11公里。

但在当时,曾有人认为,戚发轫在签下这个字时,并不是“百分百”有把握的,因为原本中央电视台想直播神舟五号的发射,但后来临时取消了直播。

戚发轫曾在央视的采访中澄清这一点,他斩钉截铁地表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不会签这个字。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3)

这个“百分之百的把握”不是指神舟五号发射“一定”可以成功,而是他百分之百能保证航天员“是安全的”。

戚发轫说,科学实验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他曾经经历过很多失败,也曾经历过有人伤亡的失败,这一次正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失败,所以才能保证即使失败,航天员也能平安返回地面。

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最危险的两个阶段是上升段和返回段,美国和苏联都曾有过血的教训,因此他们针对这两个阶段做出了各种应对的方案。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4)

例如,美国就曾付出过生命的代价: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解体爆炸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不幸丧生。

在返回阶段,就在神舟五号发射前半年的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的阶段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来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数罹难。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火箭故障,戚发轫团队设计了整整8种不同高度的救生模式,比如可以将航天员送到1300公尺以上,并弹射出来再开伞将航天员送下来。

戚发轫表示,为此他们还专门做过实验,确认可以将返回舱送到1300公尺以上 ,并成功让返回舱着陆。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5)

因而,虽然戚发轫不能保证神舟五号一定能够成功发射,但他能确保杨利伟能够安全返回地面,有这样的自信,戚发轫才能签字同意火箭发射。

至于为什么会取消神舟五号的发射直播,戚发轫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领导最后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在最初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就不同意直播。

戚发轫不同意直播,一共有 2个原因,首先他对于直播不是很了解,在他心里,直播就是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都要有摄像机跟着他们拍摄——哪怕在航天员进去之后也会有摄像机拍摄。

对于戚发轫而言他觉得这对于航天员或者整个团队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都是对他们工作的干扰。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6)

其次,戚发轫在工作时需要全神贯注,他觉得自己无法分出精力来应付记者、摄像。

在他心里,他可能还要听从对方的要求来进行一些动作,比如光线不够的话,摄像可能会要求开灯等等,这些要求他难以满足,所以干脆就不同意进行直播。

这两个原因,都与航天员的安全、神舟五号的成功与否没有关系,当然很有可能领导后来也是考虑到可能会对航天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才取消了直播环节,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知道,在戚发轫签字确认时,他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保障杨利伟的安全的。

神舟五号一朝成功发射、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愿望,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而这一切,离不开戚发轫和全体航天人的努力。

杨利伟重现出舱(把杨利伟送上天之前)(17)

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全面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戚发轫虽然已经年近90,但他仍对空间站充满期待,他希望航天人能够利用好空间站这个平台,让科学家们能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好地去探索浩瀚宇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