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经典战役战略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转折点

作战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作战地点:苏联斯大林格勒城

作战国家:德国 苏联

作战将领

朱可夫:(前面已作介绍)

叶廖缅科:苏联元帅,生于1892年10月2日,卒于1970年11月19日。毕业于高级骑兵学校、指挥人员进修班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年8月任骑兵师师长。1940年6月任机械化军军长,同年底任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1941年8月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8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

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生于1895年9月30日,卒于1977年12月5日。毕业于军事学院速成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任连长、代理营长。参加红军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6年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调总参谋部任职。1940年5月任总参作战部长。1941年8月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942年5月任总参谋长,1943年2月晋升为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具有丰富的统帅部工作经验,经常作为统帅部大本营代表亲临情况最复杂的前线,直接传达任务和监督战役计划的执行,协调各战役军团的行动。

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生于1890年9月23日,卒于1957年2月1日。1911年毕业于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国防军供职,主要担任参谋职务。1935~1939年任坦克兵参谋长。“二战”开始后,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了侵略波兰的战争。1940年侵略法国时,任第六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9月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2年1月任苏德战场第六集团军司令,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担任被围的德军集团总指挥。保卢斯熟悉装甲机械化集团作战,具有战役筹划能力,但在希特勒的淫威面前,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

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生于1887年11月24日,卒于1973年6月10日。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7月晋升为陆军元帅。同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司令,奉命率部救援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

参战兵力:

双方分别陆续投入近200万人,参战总兵力300余万人。

二战经典战役战略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伤亡最大的战役

哈尔科夫之战

1941年冬季,苏军在莫斯科地区发起反攻,使德军第一次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战争也由进攻转入了防御。苏军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苏联国际威望也大为提高,其后方日益巩固,国民经济已经转入战时轨道。原集中在西部的工业设施,特别是军工设施已经基本上转移至东部地区。生产的恢复,使整个苏军的军工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42年春末,苏军统帅部已能组建新的炮兵兵团和空军集团军,供给前线部队新的技术装备开始增多,为迎接夏季作战作好了准备。同时,苏军广泛展开了战斗训练。

1942年3月初,斯大林召开会议,讨论西南方向总司令的建议。出席会议的有斯大林、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铁木辛哥代表西南方向总司令部提出建议:由三个方面军在南方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前进到尼古拉耶——切尔卡琴——基辅——戈梅利一线。

沙波什尼科夫提出异议:“我们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最好限于全线实行积极防御,特别要注意中央方向。”

斯大林说:“我们也不能一味防御,无所作为,坐等德国人先打我们。”朱可夫建议在西部方向实施突击,在其他方向实行积极防御。铁木辛哥坚持在南方进行大规模战役。

伏罗希洛夫支持他。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的立场,表示不同意。

这时,斯大林做出了决定,允许西南方向的部队进行一次局部的进攻战役,粉碎哈尔科夫的敌人集群,紧接着解放顿巴斯。就这样,5月12日,苏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

苏军参加此次战役的有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分南北两路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和沃尔昌斯克地域对哈尔科夫实施向心突击,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动进攻创造条件;南方面军坚守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以保障西南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翼侧。

5月1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发起进攻,各突击集团三日内突破德军防御:第28集团军从沃尔昌斯克地域向前推进18~25公里,第6集团军和L.V.博布金少将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前推进25~50公里,为快速兵团投入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装甲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直至5月17日才命令第21坦克军进入战斗,但已错过时机。其他地段亦进展迟缓,致使德军毫无阻碍地将其预备队从其他方向调到突破地点。

至5月17日前德军统帅部已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根部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当面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在该处行动的“克莱斯特”集团军级集群,步兵比第9集团军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为解除德军第6集团军的压力,克莱斯特集群于5月17日提前一天发起“腓特烈一世”进攻行动,出动14个师进攻南方面军。在空军第4军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下,第1装甲集团军向实力薄弱、毫无准备的苏军第9和第57集团军发起进攻,至第一天结束时,德军推进到苏军突击部队后方40公里。

此时,苏军通信与物资供应面临明显的威胁,苏军部队自身也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同时,德军从南北两面对苏军第28集团军两翼实施反突击。5月19日,铁木辛哥命令部队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转入防御,但这一决心已为时过晚。哈里托诺夫指挥的苏军第9集团军全线崩溃,苏军左翼被德军突入80公里。为了应对这种致命的威胁,格罗德恩扬斯基指挥苏军第6集团军向保卢斯的德军第6集团军发起攻击。20日,双方都在对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和突出部周围的部队进行调整。苏联军队的行动因为德国空军的骚扰和糟糕的通讯条件而一再遭受妨碍。22日,德国军队试图完全卡死这个包围圈,铁木辛哥的反应是命令第38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去向西突破德军的防线并恢复与德军包围圈内部队的接触,但未成功。23日,克莱斯特集群与德军第6集团军在巴拉克列亚以南会合,切断了苏军由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顿涅茨河对岸退却的道路,将苏军第6与第57集团军的全部以及第9与第38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包围。不仅如此,已经完成了包围圈的德国军队还进一步试图加宽封锁带。克莱斯特的装甲战斗群从第14个装甲师战区向东拓宽了这个包围圈的外圈。同时第60摩托化步兵师,第384、第389步兵师和第100轻步兵师向西成扇形展开牢牢的挡住了包围圈内的敌人退路。

5月25日包围圈内的苏军用最后一点实力向东发起了攻击,妄图突围,但遭受了德国炮火和连续的空袭。尽管这样,在遭受了重大损失后,突围部队还是冲破了德第60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89步兵师的防线。29日,苏军第6、第9和第57集团军主力,包括20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14个坦克旅的大部被围歼。只有约2.2万人的苏联突围部队冲破了德第384步兵师的后方并和苏第38集团军恢复了联系。

至5月29日,被围苏军大部分被歼。苏军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第57七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中将、9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扬尼斯中将、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阵亡。苏军共25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2026门。

几乎与此同时,苏军在克里米亚也遭失败。在德军进攻的12天里,曾在兵力上拥有很大优势的克里米亚方面军损失176566人,347辆坦克,3476门火炮和迫击炮,400架飞机。这是红军的又一次惨败。

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德军重新夺回部分战略主动权,暂时处于优势地位。德军夺取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为即将发动的攻势占据了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

“蓝色计划”

莫斯科会战后,德军士气开始下降。兵员和物资日感不足,其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意大利也产生了疑虑。希特勒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计划,决定于1942年夏季,集重兵于苏德战线南翼。同时,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实施重点进攻。因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了第41号训令。训令规定:在中路放慢进攻速度;在北面,应攻陷列宁格勒,并与芬兰军队建立陆上联系;在战线南翼,应突入高加索地区。考虑到冬季会战的后果,可能使用的兵力兵器和运输状况,上述目标只能逐步达到。因此,目前应把所有可以动用的兵力集中到南段主要作战方向,旨在歼灭顿河前面的敌人,接着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脉的通道。

为实施上述战略意图,德军最高统帅部新组建了A、B两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下辖克莱斯特上将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夫上将的第17集团军,由空军第4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其任务是攻占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由空军顿河地区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其任务是攻占斯大林格勒,掩护A集团军群的北翼。在A、B两个集团军群的后方,又有第二线兵力,由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组成。此外,在克里米亚地区,还有曼施坦因上将的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兵力计60个德国师,其中10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另外还有43个师的附庸国部队。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蓝色行动”。其主要内容是: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南进军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包括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由此看来,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顿河在燃烧

德军对苏联南部的进攻始于1942年6月28日,紧随其后的是其盟军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队,他们的任务是确保德军绵长侧翼的安全。苏军的前线部队在德军的闪击下很快崩溃了,德军势不可挡地冲向南俄的最后一道屏障——伏尔加河。

6月28日,博克B集团军群左翼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突然从库尔斯克向东攻击,直指顿河上游的沃罗涅什。此时,苏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防御战,有条件就打,没有条件就主动撤退,避免陷入包围。6月30日,右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也从哈尔科夫东北发起了进攻,向东南挺进,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在沃罗涅日方向上苏军所有方面军的预备队都投入作战。随着预备队的不断投入,沃罗涅日方面局势稍有缓和,但没有消除德军突破顿河以及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方面突击的严重风险。

7月2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已逼近沃罗涅什。但希特勒却突然决定不占领该城,他命令霍特在接替第2集团军后,迅速转向南面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前进。博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什,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希特勒大为恼怒,当即撤销了博克的B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利斯特A集团军群于7月9日向高加索方向发起进攻。其左翼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南面向顿尼兹河北岸进击。鲁夫第17集团军则从塔甘罗格北面向伏罗希洛夫格勒进攻。由于刚在哈尔科夫之战中吃过德军合围的亏,苏军的许多部队生怕再陷入包围,所以仓惶后撤。

7月17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推进到顿河中游,保卢斯第6集团军也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在高加索方向,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渡过了顿尼兹河,向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前进,鲁夫第17集团军则占领了伏罗希洛夫格勒。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又一次改变了计划,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属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这样,就只有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进攻斯大林格勒了,然而第6集团军的行动却又有赖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合作。

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继续向斯大林格勒前进。该集团军辖有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7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铁木辛哥元帅任司令员,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该方面军编成内有从大本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残部,第13、第22、第23坦克军,以及空军第8集团军和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计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和454架飞机。

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会战正式开始。从7月17日到22日,德第6集团军开始猛攻第62、63集团军阵地。这些战斗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开始。

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合围了该集团军的2个师,攻击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面对此种形势,斯大林立即撤销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由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接任,并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斯大林还决定将预备队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火速调往斯大林格勒地域,又从远东调来10个师加强斯大林格勒的防御。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为阻止军队的溃退作了一次近乎绝望的尝试,发布了第227号命令:“苏联官兵必须坚守苏联的每一寸土地,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秘密警察也被安插在苏联前线部队的后方,用来处决任何放弃抵抗和撤退之人。但是,尽管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62,64集团军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不能阻止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7月30日,希特勒又作了一个影响命运的决定。他宣布,因为高加索的命运是将要在斯大林格勒决定,所以由于这个会战的重要性,遂有从A集团军群抽调兵力以增强B集团军群之必要。于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又归还给B集团军群,并于8月1日奉命沿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速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

8月3日,霍特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接着又于5日突破了苏第64集团军的防御,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但之后遭到了苏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和反击,霍特只好放弃了独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想法,于8月9日转入守势。

8月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为东南、斯大林格勒两个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统一指挥。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编成内有第64、第57、第51集团军,以及坦克第1集团军、坦克第13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仍由戈尔多夫中将指挥,编成内有第63、第62、第21集团军,以及坦克第4集团军、坦克第28军和空军第16集团军。

8月19日,保卢斯和霍特重新发起了进攻。保卢斯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的特列赫奥斯特罗夫卡亚向东南攻击,22日,突破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占领了卡拉奇。

8月23日,德第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进抵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北部,并沿河占领了宽8英里的狭长地带,德军的坦克和炮兵已经开始攻击苏军的船只。这一天,德国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一昼夜出动飞机2000多架次。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满城一片火海。在随后的几周里,第4航空队的数百架轰炸机持续猛烈轰炸这个城市,摧毁了这个城市的几乎每一栋建筑。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开始。

战役打响

在最初几天的战斗中,斯大林格勒守军从一开始就进行了疯狂的抵抗,但面对德军的疯狂进攻,苏军越来越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为此,斯大林在这样一个紧急关头,起用了朱可夫,让他坐镇指挥这一战役,并决定立即调拨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8月29日,朱可夫飞到斯大林格勒,立即着手组织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团军的反击行动。

9月3日,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恶化了。德军距斯大林格勒仅3公里。如果北部集团部队不立即援助,斯大林格勒就有可能在随后一两天被攻占。斯大林格勒剩下的飞机很少了。9月5日拂晓,朱可夫将3个新锐集团军投入反击。激烈的战斗持续到傍晚,苏近卫第1集团军才前进了2~4公里,而第24集团军几乎仍停留在原阵地。9 月6日,苏军再次发起冲击,但是,这次冲击又一次被德军击退了。9月10日,苏军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恢复同第62集团军的联系,又遭到失败。9月12日,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开会,讨论斯大林格勒的局势,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寻求另一种解决办法。

二战经典战役战略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2)

身处战斗前沿的士兵

在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团军群正以高速前进。8月9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占领了梅柯普油田。8月22日,克莱斯特的士兵在海拔5600多米的厄尔鲁斯山峰上升起了第三帝国的万字旗。8月25日,克莱斯特部又攻占了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英里。8月31日,希特勒要求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元帅倾其所有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尽快拿下油田。但未能如愿。为此,9月9日,希特勒免去了利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上将接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则由麦肯森将军继任。克莱斯特上任后,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再前进一步。这里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燃油。

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线是从库尔斯克和沃罗涅什起,通过斯大林格勒到莫兹多克,长达2000公里以上。再加上从库尔斯克到列宁格勒之间的1280公里,德军在苏联的战线全长已在3200公里以上,而以德国的兵力和资源,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如此长的战线。这也是前面没有冲击力的原因。

还有一个让德国人非常头疼的问题便是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至沃罗涅什共长560公里,德军没有兵力来掩护,只有派了一些装备和战斗力都极差的附庸国部队:匈牙利第1集团军在沃罗涅什南面;意大利第8集团军在东南面更远一些的位置;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弯曲部的右侧。当然,希特勒是知道这些附庸国部队是根本不能担当此重任的。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深信只要能迅速攻克斯大林格勒,就能迅速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哈尔德却不同意他的看法,力主放弃攻打斯大林格勒,并向西撤退。希特勒为此免去了哈尔德陆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原驻法国的德军总司令库特凡·蔡茨勒上将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虽然朱可夫被任命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指挥官,但前线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到9月10日,朱可夫等苏军将领得出这样的结论:“以现有的兵力和部署是不可能赶走德军的。”9月12日,朱可夫奉命飞回莫斯科,与早先回莫斯科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一起向斯大林汇报了前线的形势,并与斯大林一起到总参谋部去商讨作战方案。

华西列夫斯基总参谋长早已做了安排,责成一批参谋人员极其秘密地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的初步方案。这两员大将根据参谋人员提供的初步方案和他们自己在前线亲眼所见,对局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他俩详细分析了敌情,认为德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消耗严重,已无力夺取斯大林格勒。仆从国匈、罗以及意大利的军队装备差,经验少,士兵和许多军官都不愿意被派到遥远的俄罗斯土地上为外国干涉者送死。

与此相反,几百万苏军指战员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和家园而战。在一年多的艰苦战斗中,他们经受了锻炼,学会了很多东西,成长壮大起来了。同时,苏联的军工生产已有很大发展。最高统帅部正在组建拥有新武器的战略预备队,到11月份苏军将增加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那时他们将能完成更重大的任务。

鉴于以上分析,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将军认为,苏军的行动计划应该是:第一,继续以积极防御疲惫敌人;第二,着手准备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围歼法西斯军队。9月13日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又向斯大林汇报,呈上他们拟制的“斯大林格勒地区反攻计划的初步草案”。

草案大纲中有三个要点:第一,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寸土不让,进行城市争夺战,消耗和疲惫德军。第二,在8月下旬苏军夺取的顿河右岸屯兵场谢腊菲莫维奇秘密组建新的方面军,其中有以T-34型坦克装备起来的坦克集团军,以坦克集团军为突击力量,突然出击,突破敌军防御,迅猛南下,直插德军第6集团军的后方,将其全部围歼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彻底改变南线的战略形势。第三,由于到11月苏军才能有用T-34型坦克装备的坦克集团军,反攻须在11月中旬发起。

他们简单地交换了意见之后,斯大林说:“对计划需要再考虑一下,而且要计算一下我方资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守住斯大林格勒和不让敌人向卡梅申方向推进。”这时,东南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从前线给斯大林打来电话,说德军正向市区方向调动坦克部队,第二天必然有新的突击。斯大林当即命令向市区增派一个精锐师,并命令空军立即采取行动,地面部队第二天拂晓就要发起冲击,牵制住敌人。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上将和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命令他们于9月13日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新的进攻,并决定从高加索方向抽调9个师加强给第6集团军。希特勒强调,要尽快拿下斯大林格勒。9月13日,德军又对斯大林格勒发动新的进攻。从9月13日开始,德军为攻打斯大林格勒市区而拼死战斗。

喋血巷战

德军攻打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战斗从9月13日开始,到11月18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德军用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兵力有50多个师,其中用来直接进攻市区的有13个师,共17万人。他们拥有500辆坦克、1700门大炮和迫击炮。

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虽然合起来有120个师,但是人员编制严重缺额,许多师只有编制人数的20%到25%,有的师仅有800人。实际上负责防守市区和西南一带的主力第62和64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1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20辆坦克。在市区争夺战中,德军在兵力和武器上是占优势的。

9月13日,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日子。我们从第62集团军收到的战斗报告中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7时30分:敌人进入学院大街。

7时40分:第30机械化旅第1营与主力失去联系。

7时50分:马马耶夫岗地段和火车站附近展开战斗。

8时:火车站落入敌手。

8时40分:火车站又在我军手中。9时40分:敌人又占领火车站。

10时40分:敌人进入普希金大街,离集团军指挥所600米。

11时:敌2个团在30辆坦克的支援下突进专家大厦。

13时20分:火车站又回到我军手中。

9月14日,德军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冲锋。德军进攻市中心的马马耶夫高地,在不到4公里宽的地段上集中了6个师,并有数百架飞机从空中支援。德军很清楚,占领马马耶夫高地,就可以控制整个城市、厂区和伏尔加河。

14日和15日夜,苏军近卫军步兵冒着敌机轰炸,乘坐汽艇、驳船渡过伏尔加河增援市区战斗。16日和17日,德军以50至60架飞机为一批,对苏军进行密集轰炸突击,成吨重的炮弹,203毫米口径的炮弹,把整个地面炸翻了过来。9月17日,苏军又增调兵力给第62集团军,德军一度进到距苏军第62集团军指挥所仅600米处。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下,战斗意志无比坚强,只要德军一向前推进,就要受到顽强的阻击和付出沉重代价。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军战士为保卫苏联的每一寸土地,表现出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

德军每天从早到晚不断冲击,一直持续了13天,9月25日,占领了市南和市中心的部分地区。27日,德军又将苏军挤到伏尔加河岸边。伏尔加河河面和所有渡口都处在德军枪炮火力控制之下。斯大林格勒几乎没有一座建筑物、工厂、住宅保持完整。

从9月27日~10月4日期间,双方展开争夺北部工厂区的血战。在这期间的战斗更加激烈。苏德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苏联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居民,在面对德军的狂轰滥炸时,都非常镇静。被炸毁的工厂成了苏联人的抵抗中心。一些工厂就在炮火纷飞中修理坦克,拖拉机制造厂甚至在德军逼近工厂厂门前,还在那里努力制造新坦克和装甲车。当工厂被炸无法生产时,工人们丢下残存的机器,加入工人营,与正规部队并肩投入反击德军侵略的战斗。

二战经典战役战略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3)

战火硝烟中的斯大林格勒

苏军在他们控制的战场上设下特殊的“捕杀场”,即在某些房屋,甚至在整个地段、街区里都密密布下地雷。在每一个布雷区外面都留出几条进路,而德军一旦闯入,就会遭到密集的火力射击。在一座破碎的建筑物里,德国人控制着一半,而苏军扼守着另一半,只有经过残酷的血腥肉搏厮杀后才能决定这一阵地为谁所有。

为了将每座残破的住屋或工厂全改为据点,苏军都把各层楼房相互隔断。这样,德军即使攻占了底层,也还得再进行攻夺上层和屋顶以及地下室的战斗。这是使德军无法逃生,陷入到处都是火力网的迷魂阵。正是依靠这些办法,苏军迫使数量上占优势的德军进攻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尽管德军有经过专门训练以实施巷战的部队,但苏军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肉搏中还是掌握着主动权,并使德军死亡人数大大超过苏军。

10月5日,斯大林命令叶廖缅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这座城市,把每幢楼房,每条街道作为堡垒,抗击德军进攻。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于是,苏军在连、营里,除已有的班之外,又组织了新的战术单位——突击小组。

10月4日~8日,德军经过多次疯狂的冲锋,才向该工厂推进了300~400米。德军每向前一步,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苏军不怕牺牲,誓死保卫国土的战斗令德军却步,巨大的伤亡也令德军兵力趋于枯竭。

一位德军上尉在信中写道:“我是我们全团惟一活着的军官。……我营经过这次冲击后只剩下1名军官、3名军士、29名列兵。”

10月14日,希特勒向德军部队下达命令:除了斯大林格勒方向以外,在整个苏德战线上转入战略防御。

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德军开始了第三次攻击,企图通过此次攻击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军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对工厂区进行狂轰滥炸。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德军又出动了5个师的兵力和150多辆坦克向拖拉机厂进行猛烈的攻击。数以千计的德国飞机在空中嗡嗡地盘旋着,到处响着炸弹和炮弹的爆炸声。苏军的战士们冒着随时都可能牺牲的危险,走到大炮旁,射出一排排炮弹进行反击。面对德军的包围,苏军指挥官依然沉着镇定。许多人被埋在土里,他们的耳朵被巨大的炮声震聋。轰炸和扫射还在继续。四周一片火海,尘土飞扬。人员在伤亡,装备在毁坏,但苏军仍在不停地射击、射击,进行着顽强的抵抗。这一天是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为血腥,最为残酷的一天。仅朱可夫的第62集团军的指挥部里就有61人丧生。

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过后,德军突破苏军的防御,随即以强大的坦克群搭载步兵投入突破口,大批的德军涌向了苏军阵地。第2天的战斗仍旧残酷而激烈。到傍晚,德军终于占领了拖拉机厂,并从这个地区突进到伏尔加河。苏军第62集团军一部分兵力被切断在雷诺克,失去与集团军主力的联系,被压至伏尔加河河岸一带。但这部分兵力却英勇顽强地一直战斗到苏军反攻,其他被包围的小部队也英勇不屈,殊死抵抗。他们发给指挥部的最后电报是:“我们被包围了,弹药和水都没有,宁死不投降!”“为国捐躯,但绝不投降!”

在“红十月”工厂一带,德军企图从中央地段突破,打到伏尔加河畔,但遇到了苏军在古尔特耶夫的西伯利亚师。西伯利亚师勇猛过人,纪律严明,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惯于在困难的环境中作战。他们在工厂内外的坚硬的土地上筑成交通壕、掩蔽部和火力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事网。当德军炮声停止开始冲锋时,西伯利亚师便冲出阵地,与敌展开厮杀,德军不能前进一步。战斗在进行着,德军对“红十月”工厂的进攻一直持续到10月底,他们向西伯利亚部队发动了170次进攻。但西伯利亚师得到伏尔加河对岸苏军炮兵的援助,可以从防御工事网内观察德军的情况,给德军造成了重创。

至此,德军的大规模攻势已如强弩之末,加上冬季的到来,而陷于停滞。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希特勒要求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在冬天来临之前拿下斯大林格勒。11月11日,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德军在预备队的支援下,占领了“街垒”工厂,向前推进了300~400米,进至伏尔加河岸。但此时的德军部队已疲惫不堪,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修整部队。苏第62集团军又一次被分割成为三部分,仍坚守阵地牵制着德军。苏军就是这样坚守着,直到苏军转入反攻。

苏军的反击

苏军自从9月底准备大反攻以来,至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苏军计3个方面军143个师110.6万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0架飞机。

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订的反攻计划,并亲自给这个计划取代号为“乌兰”。该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由图瓦京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顿河西岸的谢拉莫菲维奇和克利茨卡亚地域桥头阵地实施主攻,突破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防御,直插顿河东岸的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南面向西北突击,突破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防御,与西南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完成对德第六集团军的合围;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东南实施辅助性突击,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主攻。反攻日期定为: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为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11 月20日。

苏军的反击始于1942年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后的三个月之后,这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的第一次经过充分准备的战役,它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苏军攻击了由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负责防守的德军侧翼,苏军从俘虏那里获知,罗马尼亚军队士气最低,装备最差。

在苏军大量火炮和坦克突击纵队突如其来的压力下,罗马尼亚军队的战线在几小时之内就崩溃了,两天后,他们就投降了。德军急忙赶去迎击突进的苏军,但已经太迟了,四天之内,苏军钳形攻势的两支先头部队就在斯大林格勒的西面大约100公里处会师了,从而切断了德第6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至30日,苏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的第4、第8、第11、第51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计5个军22个师,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但是第6集团军保卢斯并未去突围,而是被希特勒命令原地待命,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住。

11月21日,希特勒下令将曼施坦因元帅的第11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坦因元帅任司令,并把保卢斯第6集团军、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交与他指挥。希特勒在下达的命令中指出,顿河集团军群当前的任务,就是使苏军的攻势停顿,并夺回德军原已失去的阵地。曼施坦因并不同意这个决策。但希特勒要求第6集团军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而曼施坦因必须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实际上希特勒的决策并不切合实际。但曼施坦因元帅还是执行了。12月12日,曼施坦因元帅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12月16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率先突破了苏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至12月19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48公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坦因发现自己也有被苏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却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12月27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曼施坦因的“冬季风暴”反攻宣告失败。

12月29日,保卢斯派第14军军长胡比中将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元首汇报。但希特勒还是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明年春天为止。

二战经典战役战略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4)

1943年1月初,天气更为恶劣,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少。德第6集团军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数千人患上伤寒和痢疾,而冻伤的人就更多了。

1月8日,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10日,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包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1月22日,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完全中断了。于是,保卢斯向希特勒请求准允他们投降。但他得到的答复是绝对不能投降,希特勒要求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曼施坦因也力劝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残部投降,但最终希特勒还是没同意。

1月31日,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第6集团军司令部发报员自己决定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俄国人已经到了我们地下室的门口,我们正在捣毁器材。”最后用国际电码写上“CL”,表示“本台停止发报”。

苏军在地下室外命令第6集团军司令部人员投降,保卢斯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投降。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投降了。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战役点评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与法西斯德国军队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斯大林格勒会战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在反攻的过程中,苏军共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次战役却是德国军队所曾遭到的最大一次失败。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总共损失了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还有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架飞机、7万多辆汽车及大量的其他技术兵器。这些实力兵器的损失使得德国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斯大林格勒会战使德军遭到沉重打击,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改变了苏德战场的战略形势,是苏联卫国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是欧洲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同时,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军在苏德战场的空前失败,大大挫败了德军的士气。在德军内部甚至在部分希特勒将领中,对打赢战争的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动摇。在希特勒大本营里,怨声四起,一些纳粹将军还暗中策划了推翻希特勒的政变。

相反,这却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坚定了世界人民共同打败法西斯集团的信心,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新高潮,促成了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苏、美、英三国首脑第一次会议——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城老百姓的支援下发起了反击。市民们拿起了武器,表现得异常勇敢,战场上躺着战死的工人,他们身上穿着工作服,僵硬的手里还紧握着步枪和手枪。

——德国第14装甲军军长维特斯海姆上将

他们的光辉胜利,扼止了敌人入侵的浪潮,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变关头。

——美国总统罗斯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