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

在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

那就是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

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8月批准建立, 1995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办函[1995]638号)批准,晋升为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30多年的精心管理和保护,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恢复,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世界上凡有北回归线通过的地方,

大都是沙漠和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

黑石顶也是北回归线通过的地方,

但区内却是山峦叠嶂、河壑纵横、古木参天,

因而黑石顶又有了“广东西双版纳”

“北回归线上绿宝石”的美誉。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1)

保护区谷幽涧深,地形复杂,森林茂密,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境内生长着高、低等植物260多科800多属近2000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88科669属1607种,国家重点Ⅰ、Ⅱ级保护植物钟萼木、合柱金莲木、格木、紫荆木等14种;

有被称为“遗传活化石”的两亿年前就有的孓遗植物大桫椤、黑桫椤和苏铁;

还有黑石顶特有种:封开蒲葵、封开新月蕨、封开莲座蕨、黑石顶杨梅、封开三宝木、广东叶下珠、封开鳞始蕨等15个新种,以及数百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海中栖息着231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蛇、穿山甲、大小灵猫、白鹇等39种

各类昆虫924种,其中有封开匙同蝽、黑翅蝗虫等13个新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2)

保护区北回归线上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保存完整的生物资源使得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使得保护区成为北回归线上植被保存最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黑石顶的生态系统发育古老,无论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1986年5月原国家教委委托中山大学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实验中心”。

30多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香港嘉道理植物园等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美、英、日、荷兰、丹麦、泰国、香港等地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3)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4)

以森林植被和林木为主体的生物景观

有哪些呢?

1天然次生林

生态旅游区内的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风景坑周围,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这里山峦起伏,群峰叠嶂,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古木参天,植物形态各异,藤萝交错,盘根错节于石隙岩缝之中。登上独田顶,树海林涛,风景如画,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眺望黑石顶主峰,群山环抱,茂林修竹,青如翠,美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衬托出保护区山峦的清秀、挺拔。

2黑桫椤群落

位于保护区原管理处旧址旁东侧的山谷中,两亿多年前的孑遗植物——黑沙椤像普通的灌木那样,遍地皆是,形成了保护区内独特的植物群落景观,面积1.0hm2,是研究中生代植物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科普旅游价值。

3封开蒲葵

生长在生态旅游区内海拔320米半山腰斜坡上的一棵蒲葵,是在保护区内发现的新种,为棕榈科常绿乔木,高5m,直径20cm,单干直立,枝叶青绿繁茂,叶子呈掌状,圆扇形,极具生物科普旅游价值。

4水文景观资源

保护区山高坡陡,充沛的降雨形成了丰富的径流,高山流水,瀑布飞泉,深潭浅滩,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水文景观画卷。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5)

以山潭、瀑布为主体的水文景观有:

1九龙潭

九龙潭位于保护区风景坑,是一处由森林孕育,泉水汇成的天然游泳场,面积200m2,潭水清澈见底。夏日沐浴在青山绿树之间,山环水绕,湖水荡漾,水光山色交相辉映,颇有诗情画意。

2龙泉冲瀑布

位于保护区九龙潭畔的龙泉冲瀑布,分为二级,相距100m,每级高达10m,宽3m,珠雨飘洒,夏日淋浴,怡然自得。

3九龙瀑布群

九龙瀑布群位于保护区管理处西面山谷山脚至九龙潭一线,在森林植被的保护下,溪流依山谷地形蜿蜒而下,形成了龙首瀑布、龙尾瀑布、龟龙瀑布、玉龙瀑布等九级瀑布,银瀑如练、飞珠溅玉的溪水,迂回折叠,似绝壁悬绸,水声激越,令人振奋。

肇庆封开博物馆 封开有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6)

西江网全媒体记者 甘婉怡 张嘉华

视频 张水生

来源:封开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