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祸福避趋之是谁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香水草花语献身,题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口占”即是即兴作诗,随口吟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脍炙人口,广为传颂,成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浓缩与写照。

1841年,道光皇帝将坚决禁烟抗英的林则徐贬戍新疆。次年八月,林则徐携二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吟诗两首,留别家人。此为第二首。

此名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春秋名相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生死”:偏义复词,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起陪衬作用;下句的“祸福”用法相同。

林公此首留别诗,将国事家愁交织,于脉脉温情中透出雄健豪劲的英雄气概,无一丝牢骚抱怨,不计个人安危,尽是报国志向。林公此去新疆的三年里,修林公渠,推林公井(坎儿井),警示沙俄野心,完美诠释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

林公是我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真英雄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真英雄是挺直脊梁的挺身而出。

林公的那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刚正的气节和广阔的胸怀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

苟利祸福避趋之是谁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1)

苟利祸福避趋之是谁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2)

苟利祸福避趋之是谁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3)

苟利祸福避趋之是谁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