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1)

​本期是宝马客2020年《长期评测》6月份的第三期,本期亮相的两款车型是:宝马530Le(G38),X1插电混动(F49)。

本文看点:

  • 高速上如果发生事故,一定要做好这几点,看完有备无患!
  • 从电瓶取电时,才发现X1的电瓶不在后备箱...

2020款530Le 豪华套装(G38)

车主:琦 所在地:陕西西安

本来说这期写写首保的情况,4S店倒是去了,但不是做的首保,而是做维修,原因是我的车被人追尾了。下车以后后车司机来道歉,承认他全责,然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刚好去年因为别人的车违规调头出过一次险,就告诉他该干什么。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2)

相信不少车友也是这样,车险年年买,不少人一次险都没出过。所以这期写一写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

当发生事故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冷静,挂停车挡或者空挡,拉手刹熄火,然后查看是否有受伤人员。如果有第一时间确定自己的位置(如果是高速,我后面会详细说),打电话给120,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抢救。

如果只是普通的事故,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后备箱拿出警示牌,放在车后至少20到30米的距离,千万不要嫌麻烦,这是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的,正常好像要求的50米。一般的车从100km/h到刹停的距离大概在30到40多米,所以真的很有必要。我这次就是在高速最左侧车道被追尾,又是快车道,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二次事故。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3)

随后给责任方的保险公司打电话备案,因为他们要派人过来,可能会很慢或者也不过来。备好案以后就要打122事故报警电话了,告诉他们之前确定好具体位置,最好说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者颜色。如果是在高速上,要确定你们的行车方向,是往东开还是往北开,然后交警会问你们具体位置,他会让你看路边防护栏上面的牌子,上下两组数字,上面的单位是百米,下面的是千米。

电话都打完以后,这时候就要拍照片了,建议四个角度带牌照,再加上损坏的地方。如果责任方很明确,比如追尾或者随意变道这种的,拍完照建议马上把车挪到应急车道上,也是为了防止二次事故。如果责任不明确或者责任方不认或者车子损坏无法移动,要是在高速上,也不要在车子周围,一定要站到护栏外,而且是往来的车方向也就是你的车后走,这样即使发生二次事故也不会伤到自己。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4)

交警来了以后会询问事情经过,出示驾驶证、行驶证和交强险,然后确定责任方,出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者提交电子认定书,然后让去指定地点处理。根据时间地点不同,可以当天或者第二天去处理,处理好以后,就要去4S店修车了。

到4S店后和接待人员表明是因为事故来处理,他们会找保险公司的定损员来一起定损,没有异议后,就可以修车了。如果是对方全责,车里的附属品,比如贴的车衣或者行车记录仪损坏,是可以申请赔偿的。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5)

简单的说说这次事故,我前面的车提速以后我没跟太近,就是怕前方急刹,所以距离也足够,但是追尾我的车刹车开的比较急,我看到后,赶紧轻点刹车,看了一眼后视镜,发现他车跟的很近,我就松了点刹车然后又踩,为的就是和他拉开点距离,可是他还是没有减速,再一看离前车越来越近,车内的提示音响起,仪表盘上也有提示,我没有办法,只能踩死刹车了,这个时候辅助刹车和ABS也都工作了。

停住以后估计和前车也就只有不到半米,后来了解到追尾我的人开了一天的车,也是累了。如果刹车距离够,还是建议大家轻踩刹车,如果急刹真的很容易造成追尾,给自己和后车都要留点距离,而且千万不要疲劳驾驶,现在服务区很多,累了就休息一会,眯一会真的会有帮助的。

顺便夸夸宝马的质量,看着后杠只是右边轻微变形外加装饰条掉落,去店里检查后发现防撞钢梁都变形了。不过人在车内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如果换做日系韩系或者小品牌的车,以前坐过一次出租车被追尾后备箱直接凹进去了。所以还是要相信大品牌的质量,真的庆幸我这次是开的新车,如果是以前的现代,不说报废估计也得大修了。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6)

以上是我个人的经历和能想到的,可能不够完整,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同时也欢迎大家指正。

2020年6月车辆信息

本月行驶里程(km):993

总里程(km):8470

本月平均油耗(L/100km):5.2

本月花费:油费200元,充电16元,补后杠的车衣膜600元,手工费300元,合计:1116元

车辆原配轮胎:普利司通TURANZA T005L,前/后:245/45 R18

购车经销商:西安中升之宝宝马4S店

编辑点评:

开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并切记不能疲劳驾驶,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无论是城区还是高速,因为疲劳驾驶时,轻则恍惚到变向不打灯,不好好保持车道,重则直接睡着失去对车辆控制。如若发生事故,要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报保险,拍照取证。


2019款X1 xDrive25Le 里程升级版(F49)

车主:Edison Zhao 所在地:河北唐山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电池的纯电续航里程逐步恢复,24℃下最高达到过116km了,充电频次也就放缓到一周一充了。我跟老婆说,出门就开车吧!110km续航,只需要19度电*0.3元夜间低谷电价,一公里成本才5分啊!比骑共享单车还便宜,基本等于不要钱!可惜,因为她上班的地方停车不方便,除非天气不好才开,而我因为在家上网课,所以这辆最低成本出行的车几乎处于停驶状态...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7)

这个月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终于把自去年7月就已经发现的行车记录仪的问题解决掉了!提车时候4S店加装的隐藏式行车记录仪,外观还是很不错的,就在雨量传感器背后隐藏安装,使用手机的WiFi查看视频,手机同步时间都挺方便。唯独有一点就是系统时间错误,只要锁车时间长一点,再录制的视频时间都会重置为20180101。结果导致一堆视频都记在20180101下面,根本不知道哪个是哪个。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8)

如果出现剐蹭或者是路上突发什么情况,只能大海捞针一样挨个查看,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影响使用的。但是联系4S店多次检查,更换机头、线路、保险接线盒等都无济于事。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9)

终于在试验了所有的方法后,确定了是因为插电混动版本的X1保险盒电路与普通燃油版不同,提供长电的保险会在锁车一段时间后断电,而记录仪没有内置电池维持时间,所以摆在面前的就只有采取原始的方法:那就是从电瓶取电。(小插曲:众所周知,宝马为了50:50车身平衡,电瓶一直都是放在后备箱做配重,但是我和小哥找遍了也没发现电瓶的踪迹。最终还是在前机舱找到了...不过这也方便接电了,如果从后备箱引,那要多长线,拆多少饰条啊)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10)

理论上这样接线可能会对电瓶产生不正常消耗,如果放的时间过久可能会馈电而导致车辆无法启动。但是还好宝马的CBS车载电脑会及时提示停车时电瓶消耗过大。所以只要安装之后几天内不出现这种提示,就说明不会影响电瓶的寿命。目前已经使用半个月,没有问题出现,所以这条就算是解决啦,心情舒畅!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11)

另外一件事就是本周进行了一次团体自驾游,与10组学生家庭一起到曹妃甸河豚小镇和海边进行了田野调查。在一众BBA和雷克萨斯等车主中,大家对绿牌的BMW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聊起来诸如:纯电能跑多少(110km)?满油满电能跑多少(600km左右)?没电的话油耗多少(6/7L左右)?不限行啊免购置税免车船税啊此类的问题。尤其中午吃完饭,提前通过BMW互联驾驶App打开的空调,让大家羡慕不已。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12)

一趟行程下来,从出发前充满电,来回全程220公里,空调22℃自动,AutoDrive混动模式,到家剩余28%的电量,油量不知道耗了多少,已经半年没加油了,具体信息见下方云端互联App。

宝马被追尾后已识别车辆损坏(宝马被追尾致防撞梁变形)(13)

本来6月要折腾的CarPlay,也因为学校太忙而搁置,不过最近论坛有了新动向,据说现在可以直刷,而且连百度CarLife都可以刷了,等我试验完毕下个月长测再向大家汇报。

2020年6月车辆信息

本月行驶里程(km):479

总里程(km):8369

本月平均油耗(L/100km):5.1

本月花费:121元(电费60元,洗车12元,过路费49元)

车辆原配轮胎:固特异,前后:225/55 R17。

购车经销商:唐山浩丰宝宝马4S店

编辑点评:

因为布局问题,宝马并非所有车辆都是后置电瓶,但也并非就打破了车辆动态平衡,事实上X1的驾驶感受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台为家用而生的SAV,在大空间的拥抱下,你是否还会继续选择一台油耗如此之低的插混版本呢?


编辑总结:

车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也意味着日常用车时,应该多多留意爱车的状况,无论是异响,电瓶或是其他结构,有了异样就该及时全面地检查一次。而开车上路更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请留言 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