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清中期,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

清晚期,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兴碑学,从理论上鼓吹秦汉北碑传统在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时显学。但深入实践的许多书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长,自觉不自觉地寻求融合之道,使两大传统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朝晚期书法大师曾国藩的书法作品。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癖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1852年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干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他说:“作字之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

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习字极其勤奋,不管是驰骋战场,还是赋闲在家,俱不忘诗翰弄墨,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书法讲究笔笔有法,从不逾越规矩,可惜缺乏个性。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曾国藩书写的《小石潭记》被世人赞为:融赵孟頫、黄庭坚字于一体。 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该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主要书法作品有:《止于至善》《能吃第一苦能做一等人》《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中堂》《楷书竹亭老人立轴二条联》《楷书住山养气七言联》《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行书古镜露叶七言联》《行楷独汲静听七言联》《行楷美酒水光七言联》《楷书养知书屋横幅》《楷书百字铭》《行书唐代杜甫的堂成扇面》《行书宋诗人苏轼的秋兴二首》《行书节录韩愈答李翊书四屏》《行书板桥诗词四屏》《楷书高花老蔓七言联》《行书中含得读七言联》《楷书后汉书・章帝纪四条屏》《行书十年少日七言联》《行书刚正翔实横幅》《行书深院高台七言联》《行书石座玉麈七言联》《行书海阔云幢七言联》《行楷飞觞读易七言联》《行书尊酒歌辞七言联》《行书烟外雨馀七言联》《行书灵芝绛阙七言联》《行书读书力耕七言联》《行书评韩公轴》《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行书致翔冈札》《行楷书竹亭老人十九言联》《楷书拄杖钓船七言联》《楷书碧瓦铜环七言联》《行书好人世事十一言联》《行书当时便同七言联》《行楷书扇面》《行书真珠簟纹七言联》《行书凫鸭烟云八言联》《楷书长将自有七言联》《行楷天风浩鹤七言联》《行书老蔓瘦蛟七言联》《行书爱客开编七言联》《行书战战兢兢坦坦荡荡十一言联》《行书处事座右铭》《行书集句属书两条幅》《行书杜牧山行》《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书头神通》《楷书竹园听琴横幅》《楷书听风草堂横幅》《行书六戒》《楷书看云归岫草堂》《楷书天道酬勤》《楷书白莲池》《楷书竹游记节录》等。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止于至善》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

曾国藩《止于至善》是曾国藩书法根基于欧阳询的楷书,这在当时,尤其是湖南已成为普遍风气。当然,二王和赵孟頫对他的影响也很大,说明他对前人法帖墨迹的悉心领悟和反复临习是非常专注的。他的行楷书婉转流美,清丽洁净,颇富儒雅之气,是其学识和才情的一种体现。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能吃第一苦能做一等人》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

曾国藩《能吃第一苦能做一等人》释文: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题识:咸丰十年曾国藩题。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中堂》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

曾国藩《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中堂》曾国藩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他人生的新起点,是在40岁,而书法成就也是从40岁开始,按他自己话说,得益于黄山谷(黄庭坚)、李北海(李邕)二人,如有神助,下笔有神,如游云惊龙,功到自然成。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竹亭老人立轴二条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

曾国藩《楷书竹亭老人立轴二条联》曾国藩,一个被忽略的书法家,功力深厚,可与包世臣、何绍基齐名。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住山养气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

曾国藩《楷书住山养气七言联》释文:住山缘熟尘积息,养气功深道味甘。咸丰八年三月《日记》曰:『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福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此时曾国藩方折、刚健、朴拙之书法风貌已逐渐形成。二为自评书法有所进步之《日记》,由曾国藩手迹观之,咸丰十一年为其在书法上进步最快之一年。而从曾国藩之书法实践来看,这一年亦为其写零字最多之一年。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8)

曾国藩《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节录欧阳修《喜雨》

释文:大雨虽滂沛,隔辙分晴阴;小雨散浸滛,为润广且深。浸滛苟不无言雨止,利泽何穷已;大小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黄;及时一日雨,终岁保丰穰。夜响流日霁苍凉。款识:显庭集军大人属 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古镜露叶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9)

曾国藩《行书古镜露叶七言联》曾国藩书法吸取欧,黄的成分较多,其书瘦劲挺拔,而风格端整,晚年学李北海,又参以刘石庵的笔意,故挺健之中,饶有妩媚。曾国藩的书法理论阐述,对当时南北书派有独到的认识,主张南北兼之,碑帖融合。曾国潘的一生勤勉书法创作,走过了由继承到创新的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挺拔,刚柔相济,行书遒俊而华美,雄奇而大气。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独汲静听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0)

曾国藩《行楷独汲静听七言联》释文:独汲寒泉鸣细绠,静听漏鼓下高城。曾国藩的书法一如其人,简单不炫技,却又十分耐看。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美酒水光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1)

曾国藩《行楷美酒水光七言联》释文:美酒留连三夜月,水光翻动五湖天。款署:王鹄尊兄属,涤生曾国藩。曾国藩的书法艺术,论书高妙精到,学书独辟蹊径,书作饱满润泽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养知书屋横幅》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2)

曾国藩《楷书养知书屋横幅》曾国藩平生志不在书法,但是在书法室极其用功,靠着这份坚持和努力,不仅自己练一手好字,还把弟弟培养成了楷书高手。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百字铭》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3)

曾国藩书《楷书百字铭》释文: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败,贵向勤中得,富从俭里来,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带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戒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闻非口莫开,世人依此语,全福乐康哉。甲辰秋月涤生。曾国藩作为清代士族的典范,功业彪炳,文辞流世。对书法的理解和实践也有独到之处。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唐代杜甫的堂成扇面》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4)

曾国藩《行书唐代杜甫的堂成扇面》释文: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曾国藩。曾国藩学识很深,为人处世也非常精通,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数量颇丰。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宋诗人苏轼的秋兴二首》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5)

曾国藩《行书宋诗人苏轼的秋兴二首》释文: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可慰摧颓仍健食,此生通脱屡酡颜。年华岂是催人老,双鬓无端只自斑。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尝陪大幕今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处有名田。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题识:咸丰九年。云崖仁弟属。他写的很多作品都气势非凡,有大将的风格。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节录韩愈答李翊书四屏》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6)

曾国藩《行书节录韩愈答李翊书四屏》释文:古之立志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细细品读曾国藩的书法,古拙中带着内心的澎湃,端正中有韧劲不息气势。整体上曾国藩的书法作品较为真实,其书法基础受历代大家影响比较少,风格均是他自己内在发挥所致。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板桥诗词四屏》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7)

曾国藩《行书板桥诗词四屏》释文:稳卧客人叹。明日不知晴也未,红蓼花残。 晨起望沙滩,一片波澜。乱流飞瀑洞庭宽何处。春气晚来晴,天澹云轻。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节序太无情,不肯留停。留春不住送春行,忘却罗衣都湿透。他一生追求德行端正,言行一致,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属于慢性子,耐心十足、长跑型选手。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高花老蔓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8)

曾国藩《楷书高花老蔓七言联》释文: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款识:涤生曾国藩。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享通精进之日。”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中含得读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9)

曾国藩《行书中含得读七言联》古往今来写字好的人哪个不是长年累月苦苦探索一辈子呢。你坚持练字十天,就想把字写好,不要太天真。

每天认真写,也得两三个月才有感觉吧。既然选择临古,就得静心修炼,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也会带来挫败感和烦躁。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后汉书・章帝纪四条屏》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

曾国藩《楷书后汉书・章帝纪四条屏》纵174厘米,横47厘米。释文:安静之吏,靡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在家则滋味经籍,居官则笔力理治。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世见躁竞得官者,便诵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 文中的前四句,转引自《后汉书・章帝纪》,即元和二年(公元85年)章帝所下诏书。“悃无华”,是诚朴而无浮华。前四句是对老部下的评价。接下来的四句内容,则赋有深刻的哲理,“恕”是宽容,“通”则是到达。最后的几句是带有指导性的告诫语和劝慰话。

这幅的书法作品,俗称“四幅屏”或“四条屏”。稍加观察,即可发现这四幅作品中,各自的字体不同,所书的内容不同,纸张的质地颜色亦不同。但也有不少的相同之处,四幅所赠予或奉献的对象也相同,都是给“雨孙”即丁日昌。从各幅落款中,得知这四幅书法的作者,依次是刘铭传、丁汝昌、曾国藩、李鸿章,除一位湘军的创始人外,其他三人均为淮军首脑人物。

曾国藩等四人所作的这四条屏,作于丁日昌“引咎辞职”的无官岁月里,具体地说是在光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年)之间。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十年少日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1)

曾国藩《行书十年少日七言联》长沙博物馆藏。释文:十年揩洗见真妄,少日结交皆老苍。款识:涤生曾国藩。其实每天都在进步,只是自己不易察觉而已。所以,每一个阶段练习的字都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就将最近写的字与过去写的字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明显有很大提高。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刚正翔实横幅》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2)

曾国藩《行书刚正翔实横幅》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刚正翔实。款识:迁史书详实作翔实,雪琹仁弟以刚直名于时,而治事殊极精详。书此诒之,国藩识。钤印:曾国藩印(白文) 涤生(朱文)。写字不是每天都有很好的状态,这是人之常情。写累了就休息,不要硬着头皮写。这个时候可以多看看书法类的书籍报刊杂志,或看看书法史,开阔视野,提振信心,这对书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深院高台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3)

曾国藩《行书深院高台七言联》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深院小窗多明月,高台虚室生白云。款识:余书无一定体势,仍一无所成。今定以间架师归于欧阳率更,辅以黄山谷,庶多刚简成体。今与沅甫弟由淮南归湘,与钟云八兄相见于硐溪。临别属书,愧手腕生疏,信笔成此,徒有辜于嗜痂癖耳。同治元年二月,涤生曾国藩书于硐溪。钤印:曾国藩印(白文),涤生(朱文)。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石座玉麈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4)

曾国藩《行书石座玉麈七言联》 128.2×29.6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石座润极琴丝静,玉麈尘消砚水清。款识:楚英三兄属,涤生曾国藩。钤印:白文印“国藩印信”、朱文印“涤生”。行书七言联写道:“石座润极琴丝静,玉麈尘消砚水清。” 款署:“楚英三兄属,涤生曾国藩。”下钤白文印“国藩印信”、朱文印“涤生”。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海阔云幢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5)

曾国藩《行书海阔云幢七言联》159.5x36CMx2释文:海阔山高百程送,云幢烟节十洲人。友山尊兄大人鉴,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飞觞读易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6)

曾国藩《行楷飞觞读易七言联》176.6×41.6×2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释文:飞觞洒翰偏得意,读易论诗亦未疏。葆吾二兄属,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尊酒歌辞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7)

曾国藩《行书尊酒歌辞七言联》 洒金笺,立轴 170×40×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莽苍苍斋原藏,田家英家属 捐赠)释文:尊酒登临遍山寺,歌辞散落满江楼。款识:礼南尊兄大人鉴。馆愚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烟外雨馀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8)

曾国藩《行书烟外雨馀七言联》纸本行书 162×37.5cm×2 河北省博物馆藏。释文:烟外暮钟来远寺,雨馀秋涨集空濠。款识:左泉仁弟馆丈属。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灵芝绛阙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9)

曾国藩《行书灵芝绛阙七言联》纸本行书 174×38.1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灵芝美箭生无数。绛阙云台总有名。款识:长庆总戎属。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读书力耕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0)

曾国藩《行书读书力耕七言联》纸本行书 161.3×32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读书要在存心久。力畊不受衆目怜。款识:岚友年兄鉴。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评韩公轴》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1)

曾国藩《行书评韩公轴》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韩公赠崔斯立诗有云:“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全观韩公雄视百代,其过人全在“傲兀”二字,不特不能屈首公卿,并不能不敬事鬼神,如《佛骨》一表暨此。《记梦》诗读之,足以廉顽立懦,然《潮州谢上》一表,乃若有乞怜之态,稍近于屈曲者,欧公讥之非过也。款识:仰垣大兄鉴 涤生曾国藩。钤印:曾国藩印(白文) 涤生(朱文)。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2)

曾国藩《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之一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3)

曾国藩《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之二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4)

曾国藩《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之三

曾国藩《行书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沅、季弟左右:十二早接弟贺信,系初七早所发,嫌到此太迟也。兄膺此巨任,深以为惧。若如陆、何二公之前辙,则诒我父母羞辱,即兄弟子侄亦将为人所侮。祸福倚伏之几,竟不知何者为可喜也。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忧。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此兄之所自矢者,不知两弟以为然否?愿我两弟亦常常存此念也。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我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谢恩折今日拜发。宁国日内无信,闻池州杨七麻子将往攻宁,可危之至!即问近好。兄国藩手草七月十二日。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5)

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之一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6)

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之二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7)

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之三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8)

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之四

曾国藩《行书致翔冈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书竹亭老人十九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9)

曾国藩《行楷书竹亭老人十九言联》释文: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款署:咸丰四年正月上旬,竹亭老人自撰,命曾国藩写。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拄杖钓船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0)

曾国藩《楷书拄杖钓船七言联》龙凤笺本 168×36.5cm×2 。释文: 拄杖每阑归鹤入,钓船时带夕阳来。款识:涤生曾国藩。钤印:国藩之印、涤生。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碧瓦铜环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1)

曾国藩《楷书碧瓦铜环七言联》洒金纸本 124.5×29.5cm×2 。释文: 碧瓦朱阁照山谷,铜环玉锁鸣春雷。款识:云守戎属。涤生曾国藩。钤印:曾国藩印、涤生。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好人世事十一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2)

曾国藩《行书好人世事十一言联》纸本行书 166.5×36.5cm×2 。释文: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款识:云仙仁兄属书即正,同治元年八月,曾国藩。钤印:曾国藩印(白文)涤生(朱文)。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当时便同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3)

曾国藩《行书当时便同七言联》洒金珊瑚笺行书 133×32cm×2 。释文:当时籀史变科斗,便同尔雅注虫鱼。款识:月舟尊兄属,涤生曾国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书扇面》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4)

曾国藩《行楷书扇面》 洒金纸本 1851年作 17×47.5cm

款识:辛亥春月曾国藩。钤印:曾国藩印。他的书法风格也异于日常。整体上偏向规矩中求突破。一般撇画捺画比较突出,特别是撇画,他在这类书体里用的是柳公权柳叶撇的一种,写得非常刚硬有气势。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真珠簟纹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5)

曾国藩《行书真珠簟纹七言联》 洒金笺,立轴 125.5×29.5cm×2。释文:真珠为浆玉为醴,簟纹如水帐如烟。款识:兰槎二兄鉴,涤生曾国藩。钤印:曾国藩印(白文)、涤生(朱文)。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凫鸭烟云八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6)

曾国藩《行书凫鸭烟云八言联》 洒金笺,立轴 239×51.5cm×2。释文:凫鸭闲暇水意欲远,烟云浩渺山色自前。款识:圭卿姻世讲属,涤生曾国藩。钤印:涤生(朱文)、曾国藩印(白文)。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长将自有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7)

曾国藩《楷书长将自有七言联》释文:长将静趣观天地,自有幽怀契古今。曾国藩、苏轼、颜真卿等这类书法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品德先行,书法辅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楷天风浩鹤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8)

曾国藩《行楷天风浩鹤七言联》释文:天风吹滟黄花酒(宋 苏轼)皓鹤下浴红荷湖(清 李鸿章)。曾国藩非常之勤奋,“黎明即起,绝不恋床”,起后便点灯读书。他的读书方法是“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写”,就是写字,真行篆隶,一日不间断。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老蔓瘦蛟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9)

曾国藩《行书老蔓瘦蛟七言联》释文: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拿虚空。他的书法以刚健为胜,风格端整,雄直之气正如他守正不阿的忠勇气概,是清代书法举足轻重的人物。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爱客开编七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0)

曾国藩《行书爱客开编七言联》释文:爱客每悬高士榻,开编尽得古人情。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战战兢兢坦坦荡荡十一言联》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1)

曾国藩《行书战战兢兢坦坦荡荡十一言联》释文: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不忘天怀。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处事座右铭》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2)

曾国藩《行书处事座右铭》释文: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处人。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集句属书两条幅》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3)

曾国藩《行书集句属书两条幅》释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霄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杜牧山行》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4)

曾国藩《行书杜牧山行》释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5)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一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6)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二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7)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三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8)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四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9)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五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0)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六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1)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七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2)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八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3)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九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4)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十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5)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十一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6)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之十二

曾国藩 《楷书曾白珩墓表局部》这篇小楷颜精柳骨夹杂,生动流畅、十分可观,展现了曾国藩过硬的楷书功底。曾国藩的大字,极富高堂正格又具碑之刚健,只是庙堂风盛的清书坛,没能带给你太多惊喜。

曾国藩的小楷与小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书头神通》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7)

曾国藩《书头神通》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竹园听琴横幅》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8)

曾国藩《楷书竹园听琴横幅》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听风草堂横幅》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9)

曾国藩《楷书听风草堂横幅》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行书六戒》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0)

曾国藩《行书六戒》解析及书法作品欣赏。释文: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解析:意思是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利益,众人都渴望得到,但如果谁独占利益却不与大家分享,那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利益,一定要懂得权衡取舍之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才气,只有勤奋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尽心尽力去做事,不要因为客观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看云归岫草堂》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1)

曾国藩《楷书看云归岫草堂》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天道酬勤》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2)

曾国藩《楷书天道酬勤》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白莲池》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3)

曾国藩《楷书白莲池》

清朝晚期大书法家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赏析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4)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之一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5)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之二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6)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之三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7)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之四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节录》其字势流畅、洒脱清雅,用笔自然,方圆兼备,结体严谨,点划肯定,笔迹洁稳,收笔果断,形成字字秀洁,雅健。

曾国藩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浓墨重彩一笔。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融赵孟頫、黄庭坚字于一体。 他的行书书比较而言,不如楷书功力深厚,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这里不再赘述。总观其楷书为最好。

写书法最难的有两点:一是入门难,有人写了一辈子还是走错了方向,二是坚持难,往往遇到一点阻力就半途而废。

在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后,随着中国社会陷入战乱频仍的近现代,书法也曾经一度受到过强烈的冲击,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现在,她又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不仅在全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热潮,而且影响及于世界。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该更加热爱她,更加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辉煌的发展。

曾国藩名言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清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大家曾国藩五十六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