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

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1)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的名句,关于这些事争议其实不少,很多人的解释都是李白很狂,认为圣贤都活得很累很寂寞,只有自己这样的名士诗人才能千古留名。其实李白虽狂,但这些月下独酌诗中李白还真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劝酒而已。

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2)

李白的月下独酌一共有四首,其中的第二首还专门有解释,"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清比圣""浊如贤"这两个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徐邈徐酒鬼,他也是李白的偶像之一。当年写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曹老板为了粮食储存宣布禁酒,但徐邈不光喝酒,还弄出了"中圣人"的笑话,被曹老板手下的锦衣卫"校事"打了小报告。这才引出了清酒是圣人,浊酒是贤人的解释。

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3)

这种解释和当时的酿酒技术有关,汉代酒很可能是浑浊的翠绿色。因为当时人们在培育微生物种群的时候不能保证酒曲的纯净,而酒曲的微生物种群就是绿色的,绿色甚至因此成了酒的专用色(灯红酒绿就是这么来的)。绿酒浊酒并不一定便宜,因为有数百平方公里大庄园的谢家子弟也喝浑浊的绿酒,谢朓就写过"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到了唐朝琥珀色的黄酒开始出现,但浑浊的绿酒还占据了主要份额,当时人们普遍用竹叶来形容绿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也是白居易的名篇。

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4)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清澈透亮的清酒都非常稀有,非常昂贵,等闲酒徒对它是可遇不可求,爱喝酒不爱私财的徐邈就把它们叫做圣人。同样是酒国名人的曹老板在听到他的解释后,就放过了他。徐邈这个清酒、浊酒的典故在酒徒圈内尽人皆知,曹丕继位后还拿这事打趣过他。喜欢喝酒的徐邈贪杯不务事,公元228年他被魏国明帝任命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到西北期间直面过诸葛亮的大军。徐邈酒照喝,正事一点都不耽误,在陇右三郡相继反叛的情况下闪击南郑城,收复了民心,是曹魏一方仅次于张颌的功臣。战后他还紧急修复了武威、酒泉盐池,招徕了大量羌族民众,在冬天前替曹魏准备好了防守物资。事实证明这很有必要,这年冬天诸葛亮果然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徐邈在西北呆了12年,在12年时间发展经济,让曹魏有了抵抗诸葛亮进攻的稳固基地。喜欢喝酒的徐邈和同样爱喝酒的羌人也很谈得来,在羌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帮助曹魏抵消了马超和姜维对羌人的影响。

李白挥剑断天涯(李白)(5)

爱喝酒的徐邈最后做到了司空,是酒徒中人生赢家。而李白对历史上能喝酒的名人都引为知己,徐邈和谢安都是顶级酒徒,自然也是李白的偶像。李白饮酒用这个典故,就是让大家赶紧喝,别管清酒浊酒,喝光了它们才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