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1)

有石CAD,石材厂CAD自动下单标配神器

点击了解:有石CAD,石材下单排版就是这么简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引进电脑金刚石串珠绳锯的时候,圆弧板的加工用板材粘接加工而成的。随着电脑金刚石串珠绳锯的引入,这种加工工艺因加工工艺繁杂,生产效率低,不适用大量圆弧板的加工已经被淘汰了。尽管用板材粘接法加工圆弧板工艺虽然工艺繁杂,生产效率低,但是,这个加工工艺对于圆弧板要与和它相邻的板材颜色一致的产品,对少量圆弧板加工上却有显著的特点。对于1平方以下,却要用荒料加工,又没有金刚石串珠绳锯的石材加工企业,用板材粘接加工圆弧板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购买荒料造成的资金浪费(因为少量荒料难以买到,买多了造成资金浪费),又可以避免没有电脑金刚石串珠绳锯不能加工圆弧板的问题。用板材粘接法加工圆弧板只要严格按工艺流程进行,同样可以加工出高质量的圆弧板,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的。

20mm板材粘接圆弧板加工工艺流程:

圆弧板分件图的绘制→选板→切板→撇底→试拼检验→模板制作→粘接架制作→试拼,调色→表面清洁→表面防水→调胶→粘接→加固圆弧板→固化→圆弧板造型→圆弧板打磨、抛光→胶缝处理→拼接检验→编号、检验→防护

1、圆弧板分件图的绘制

接单后,对待加工的圆弧板做分件图。分件图的绘制建立在圆弧板最薄处的厚度为16mm的前提下。

假如加工图1中R250的圆弧板,使用20mm板材加工,如果保证圆弧板处最薄的厚度不低于16mm,按A、B、C、D分四等分圆加工,对每等分再细分4等分,整个圆周16等份,见图2,这样分件可以满足题设加工的要求。图3为分件的切板图。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2)

图1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3)

图2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4)

图3

如果上面的分件方法因圆弧板最薄处厚度客户不同意的话,可以按图4的方法等分24份,这种分法可以确保圆弧板最薄处的厚为18mm,图5为细分后的图,图6为切板图。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5)

图4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6)

图5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7)

图6

是否可以用20mm的板材加工出20mm的圆弧板呢?答案是可以的,做法是将圆弧等分增加,无限增加下去直到用直线可以代替圆弧。笔者绘制了一个64等分的圆环图,当等分数大于64时,基本上可以用20mm厚度的板材加工出圆弧板最薄处厚度为20mm的圆弧板。此时分件切板尺寸为25mm。这种分件方法虽然保证了圆弧板的最薄处的厚度为20mm,但因为分件太多,增加了加工难度,要做出圆弧板拼接工作量太大了,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2、选板

按生产加工单上的要求选料,裂纹少,颜色基本一致。本文中所选之料为大花绿。

3、切板

以图6阐述。

为保证粘接出的圆弧板效果好,颜色、纹理基本一致,按追纹要求切板,切完板后立即按顺序编号。本例中圆弧板周长为1.57,假如所加工的圆弧板高度为1.5m,圆弧板的面积为2.4m2,因此一件大板足以确保可以加工1条圆柱。

切板尺寸:(65 5)*(1500 20)=24件。切板尺寸宽度加5mm余量是为了撇底方便;长度方向 20mm的余量,是因为粘接时可能产生偏差,粘接和打磨抛光圆弧板后修切掉余量。图7为切板图。

切好板后按顺序编号,以确保圆弧板粘接时颜色协调、纹理连接一致。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8)

图7

4、撇底

按图8撇底83°,如果圆弧板端面不见光,撇底可以往里进去1°,即按82°撇底;考虑到圆弧板粘接会导致圆弧粘接尺寸偏大,宽度可以按64mm撇底。

撇底1件后用量角器检查撇底的角度,以检查角度为82°为宜。

每加工5件做过程检验。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9)

图8

5、试拼检验

大量撇底前应试拼接2~4件,用标准圆弧模板比照拼接的圆弧检查撇底精度。

6、模板制作

按图5用铝合金制作标准模板1件,用于粘接好的圆弧板画线,检验。

7、粘接架制作

为提高圆弧板粘接效率,需制作多个圆弧板粘接架用于圆弧板的粘接。制作粘接架的材料要没有裂纹的石材,最好为花岗石材料,用水刀机切割,切割产生的毛刺打磨光滑。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10)

图9

石材与板材如何连接(如何用板材粘接法加工石材圆弧板)(11)

图10

8、试拼,调色

尽管切板时已经编号,为防止编号错误导致拼接色差问题,粘接前按编号排板,确认排板效果可以后再转入粘接工序。

作者 | 晏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展示部分内容,查看全文请搜索关注《石材研习社》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