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历史的积淀,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北京界线分明的四季轮转,不仅带来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美,更是印证了二十四节气歌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智慧与观察。

2022年,让我们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波浪,融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追寻千载自然风物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小秘密小故事,寻找北京植物当下最典型的特征,捕捉自然的痕迹,体会园林绿化的匠心独运,感受身边的美好。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

24节气

梅花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3)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4)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5)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交立春节气,表示去年四时终结与今年开年之始。万物生机勃勃,从立春开始!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 2022

东风第一枝 梅花

SPRING BEGINS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6)

梅花笑,春来到,俗语中惯有:“插了梅花便过年”的说法。以前,这种说法更多指的是江南,如今,北京人也可以早春赏梅了,这真是应了一句著名的歌词:梅花梅花满天下,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她。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7)

梅花 是一种怎样的花?

SPRING BEGINS

梅花(Prunus mume),以开花奇早而领百花之先。作为花果兼美的落叶小乔木,树姿开张或半开张,树冠多成广椭圆、扁圆、倒卵、圆形、伞形及不规则等形状,中心主干不明显,树干多有驳纹、皮孔和枝刺。小枝光滑无毛,具有适应性强、迁徙性广,分布地多、先花后叶,耐寒耐旱和茎尖脱落的生存本性;但也有木质较脆、不耐荫蔽、不耐空气污染、畏涝,以及对乐果类农药反应敏感等不良特性。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8)

梅也是一种独特风味的经济果品,鲜食之外,适合制作成多种加工食品,如蜜渍、干果、酿酒等,“青梅煮酒论英雄”,人们耳熟能详;至于饮料、糕点、梅酱、入茶等在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得臻于完美。《红楼梦》中就有梅花香饼和妙玉煎茶等等。这些传统技艺和故事,一直应用和流传到今天。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9)

梅还可药用,梅果、梅花是传统的中药材,其中乌梅的药用最为普及和普遍。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0)

梅花提取的香精,可以用于食品添加或制成时尚香薰等现代高档奢侈品。

梅花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开花奇早,尤以风韵美著称。“梅占百花魁”,“梅花特早,偏能识春”。梅开之时“几乎所有落叶乔灌木还都没有丝毫复苏的迹象”(曾勉,1942)。能在冰中孕蕾,雪里开花,抗逆性殊强,是植物界的奇观。

中国梅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香气奇特,陈俊愉先生将其分为11个品种群,名称及排列顺序:单瓣品种群 、宫粉品种群、玉蝶品种群、黄香品种群、绿萼品种群、朱砂品种群 、跳枝品种群、垂枝品种群、龙游品种群、杏梅品种群、美人品种群。

中国人与梅花的不解之缘

SPRING BEGINS

梅(Prunus mume)是中国特有的著名传统植物,既是嘉果又是名花。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证实已有7000多年应用史和300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实用和文化隐喻,在中华文化的萌芽阶段就出现了。

中国的梅花文化,发源于中华文明的史前阶段,成长于历史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梅花高于自然属性的一些东西,并不断地附会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对其精神和文化层面进行不断地追求、积累与升华。几千年来,梅花文化主要沿着表现文人士子寄情于物、弘扬梅花观赏价值与凌寒傲雪以及敢为天下先的人格方向发展。总体囿于士大夫文人阶层个人孤芳自赏、思想清高的窠臼,是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到近代才开始形成民族文化符号并提出了梅花精神,并且认识到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

梅花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由于梅花的生物特性暗合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取向。人类不断地培育了它,它反过来给人类以无尽的美妙享受与精神砥砺,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1)

赏梅

是饶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韵事

SPRING BEGINS

古往今来,从《诗经》中平民姑娘《摽有梅》的歌唱、到宋代文人陆游的 “当年走马锦城西, 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 青阳宫到浣花溪”的咏叹、再到当代伟人毛泽东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情怀,不难看出梅花欣赏对于中国人的重要影响力,按照现在人们的说法,梅花欣赏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由于气候变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现在的梅花栽培分布非常广泛,在我国从西南到东北都有栽培,由于各地气候差异,从西南的昆明的12月份到东北的吉林的5月初,梅花观赏期差不多可以有半年之久。

除了传统经典名胜“庾岭南枝”、“罗浮梅花”“西湖孤山”等外,现在各地赏梅胜地不断增加,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

北京的赏梅景区也很多, 北京植物园、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龙潭公园等地现在已经植梅成林,中山公园、钓鱼台国宾馆、前门箭楼绿地、大观园、龙潭西湖公园、香山公园、鹫峰以及城区内外诸多居住区、庭院、河道以及道路绿地等。2015年出版的《北京梅花》记述了露地栽植有125个品种,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实际栽培的优良品种又有不少增加。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2)

应该看到,是历史的机遇和发展的必然,注定了北京梅花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广泛的大众基础和较高的文化起点。面向大众,为了时代,成为现代梅花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向。

北京的梅花从何而来?

SPRING BEGINS

北京原无梅,所应用的梅花均由引种栽培而来。从元代末年算起,引种历史已有700多年。几百年的锲而不舍,不仅反映了北京人对梅花的喜爱,更表现了梅花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

北京梅花的园林应用可以分为室内盆栽和露地栽植。香山、中山公园都有养植梅花盆栽并作为园林展陈的历史。虽然北京露地栽植梅花最早记载始于元代,园林应用出现在明代,清代还出现了梅花物候记录的专著。但这只是在皇家、文人和个别私人宅院中偶尔出现的现象,还不能算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园林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梅花在北京园林中的露地应用寥若晨星。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也基本以引种驯化的科学研究为主,园林栽植应用尚不普遍。

“南梅北移”,是陈俊愉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科学构想,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极大地拓展了梅花在全国的栽培分布。始自2005年北京植物园的赏梅会和2008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冬春之交(2008年3月15日)群众性梅花文化节成功举办,结束了北京无梅、少梅的历史。开始促进梅花文化由江南至北国,向着更加普及和大众的方向发展,向着促进中国现代精神文明和重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怎样欣赏梅花?

SPRING BEGINS

元代“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明代盆梅窖养、清代皇家露地栽植、以及民国民间赏梅更是留下不少有趣的佳话。

我们来看一下民国女神林徽因是如何赏梅的吧!“拿梅花来说吧,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傲骨上,最可爱、最可赏,等半绽将开地错落在老枝上时,你便会心跳”!—林徽因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3)

林徽因在北京的家中赏梅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4)

民国时期北京人冬季赏梅的有趣情形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5)

南梅北移的早期尝试。1939年北京中央公园的老梅花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6)

早春赏梅的北京人。明城墙遗址公园群众赏梅

梅花作为早春花木,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主要表现为,开花早晚与环境温度正相关,花期长短与环境温度负相关。研究表明:5°C时的积温达到160°C;或者在最高气温接近10°C时,再经过3-5天即可开花。

这些年,北京的梅花景观年胜一年。通过对梅花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学价值深入探索,我们提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梅花精神: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归纳了简明好记的赏梅六诀: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7)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8)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19)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0)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1)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2)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3)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4)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5)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6)

如果北京的植物恰好也是您的心头所好,欢迎爱自然、爱生活的您给我们投稿,照片、文字均可。被采用分享在首都园林绿化公众号上的来稿作者,将署名并获得精美纪念品或稿酬。投稿邮箱:jhzwj2022@163.com,请注明稿件名称、图片描述(拍摄地点、时间、物种等)、作者、联系方式。

京华植物“迹”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下)

二十四节气篇 | 大寒载雪 谈古论“松”

梅花到底是哪十种(二十四节气篇东风第一枝)(27)

作者:许联瑛

照片:许联瑛、吴晓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魏 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