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不回复你的人是怎么想(微信上这样回复你的人)

《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句话:,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微信聊天不回复你的人是怎么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聊天不回复你的人是怎么想(微信上这样回复你的人)

微信聊天不回复你的人是怎么想

《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句话: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看见一片叶子缓缓凋零,就可以知道一年即将结束;看到瓶中的水已结冰,就知道天气已经转冷。

如果可以仔细观察,通过一些细枝末节或者细微变化,就能看清事物的全貌或者是事件背后的真相。

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更是如此,哪怕在不见面的微信上聊天,通过对方的只字片语或者文字传递的信息,也可以简单判断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态度。

有些人视你为知己,虽然不曾谋面,可是在回信息的字里行间中,照样可以让你感受到温暖的传递;有些人从内心看不起人,却从来不会直接说出口,往往会在回复的态度上表露无遗。

只不过,有些人误以为对方性格冷淡或者是内敛,殊不知他(她)只是区别对待,针对其他人马上又变了一副嘴脸。当你真正清楚对方的真实面目,就别再痴痴一味示好,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而且,时间一久,反而让自己显得更加的卑微与软弱,更加让对方瞧不起自己。

请记得,微信上这样回复你的人,明显看不起你,没必要联系了。

1 态度傲慢、以嘲笑你为乐趣的人

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与人交往不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反而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哪怕在文字上的交流中,也是态度傲慢、不屑,频频以嘲笑你作为追逐的乐趣。

你谦逊低调请教对方一个问题,换来的不是围绕这个问题的解答,而是满篇的嘲讽与攻击,除了态度不友好,就只剩下无尽地嘲笑了。

如果你表示不满,甚至严厉地回击,他可能说你开不起玩笑,是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人。

总之,不管你如何表达,对方都会变着花样去贬低。说实话,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内心的本质是看不起另外一个人,虽然没有任何的根据证明对方有什么突出的能力,但是这种病态的心理却让你们的关系失衡与不平等,哪怕你继续用心经营,其实也是于事无补。

两个人可以友好交往的基础是平等与尊重,如果一个人回信息都是态度傲慢,且经常嘲笑他人,这并非是一种自我幽默的展现,而是一种内心看不起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人没必要交往下去,别浪费自己的时间,该说拜拜了。

2 从来不回复你,却经常活跃在朋友圈的人

与人交往,真诚是彼此的关系能够长久的基础。但是,有些人显然并没有将真诚两个字放在心里,只是将你当作空气一样对待,不管你付出再多,在对方看来都是一文不值。

起初,你以为对方肯定是因为工作忙碌或者其他事情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所以你发了很多信息给对方,以为等待一下就会收到详细的回复。

可是,你错了。

你等待了许久,结果等来的是漠视与置之不理。但是,最让你感觉到不解与心寒的是对方并非没有时间看信息,而是一直活跃在在朋友圈里,给人评论留言,看着不亦乐乎的样子。

其实,说白了,对方根本没有把你放在心里,或者压根根本不想搭理你,因为他们从内心不重视你、看不起你。

心理学上有个观点: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他将时间放在什么地方,就代表重视什么。

换言之,一个人如果在乎你,不管多忙都会挤出时间给你回复信息;相反,如果他根本从来不在乎你,就会拿忙碌作为借口搪塞你。

对于这样的人,既然不是一路人,根本无需悲伤与气愤,因为不值得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3 有事找你才说话,没事从来不跟你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太多时候是基于利益的考虑。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帮助别人的同时,很多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只有互帮互助、相互协作,两个人的关系才能长长久久。

但是,在微信上偏偏存在另外一种人:有事求你的时候主动发信息联系,先是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就直奔主题。可是,一旦当你伸出来援助之手后,对方貌似像失踪了一样,从来不会主动跟你说话与沟通,哪怕赶上节假日也没有问候一句。

可是,一旦他再次有求于你时,马上就会再次故技重施,主动找你聊聊天后,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为难之处,如果得到帮助之后,又会消失不见……

对于这样的人,其实只是把你当作了一个工具人看待,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没有任何留恋的走开,一旦又想从你这里帮助一些好处时,马上又会凑到身边聊个没完没了……

与这样的人交往,很难真正走进对方的心里,因为他根本没有真诚对待你,甚至如果有一次你没有帮助自己,反而就会四处造谣诋毁你,言语之间满是看不起、瞧不起的字眼。

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没必要继续交往了,毕竟彼此不是同一路人,他也不会拿你当真诚的朋友看待,只是为了从你身上获取想要的利益而已。

不管什么样的关系,都需要彼此真诚相待,而不是只依靠一方不停地付出,如此的不对等只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失衡,长此以往还会让自己变得疲惫不堪。

既然不是一路人,何苦还要苦苦纠缠下去,不如早些醒悟、早点看透,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