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第13期(咬文嚼字说)

“文化”源自拉丁文Cultura,有“居住”、“耕种”、“培育庄稼”、“留心”、“练习”等多重意思,后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性情、心灵、风尚以及知识等的陶冶和培育,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咬文嚼字第13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咬文嚼字第13期(咬文嚼字说)

咬文嚼字第13期

“文化”源自拉丁文Cultura,有“居住”、“耕种”、“培育庄稼”、“留心”、“练习”等多重意思,后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性情、心灵、风尚以及知识等的陶冶和培育。

中国古汉语中,对这个词的描述颇有趣。《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是这样解释的:“文,错画也,象交叉”。意思是:“文,是交错的笔画。像交叉的纹案。”《礼记·乐记》中曰:“五色成文而不乱。”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交叉成纹理但不繁乱。这两个“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而《易· 系辞下》中,则有这样的记载:“物相杂,故曰文。”意思是:不同物象交相错杂,所以称作文采。

此后,又引申出多重意思:一是“人为修养”、“装饰”的意思,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论语·雍也》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里,“文”与“质”相对称;二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性符号,进而具体化为礼乐制度和文物典籍。如在《论语· 子罕》中,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意思是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孔安国的《尚书· 序》中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意即“伏羲称王天下,开始用八卦、造书契,来代替结绳记载政事,因此文字书籍诞生”;三是“美”、“善”、“德行”之意。汉代郑玄说:“文,犹美也,善也。”《礼记·乐记》中所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是说“礼节、如果礼数上有厌倦(陈旧、不合时代)了,就应该促进或增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