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典故(城市印记的美丽故事之上海)

上海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和下雨联系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南方城市都这样,湿润又干净。上文说到不知今天写哪一个城市好,想着实在不行抓阄,可是正赶上此刻下雨,一下子想到了上海,索性就顺着心意也好天意也罢,来揭开我对上海这个城市印象的幕布吧!

第一次到上海只是为了坐车

本人喜欢看电视剧,从小到大对上海的印象多半来自影视剧,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来来往往的外国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感觉是个细腻又发达但有点看不上外地人的地方。,总想着有一天要去看看这个时髦的大城市。就这么慢慢长大好不容易有机会踩在这片土地上,却不是旅行,而只是当做中转站,因为上海去往全国各地的车比小县城多,同行几人从郊区一起来到上海火车站。说实话对于当时还没去过什么地方的我来说,算是现代化又宽敞的站点。身边路过的小女孩看着像中国人,却用英文和她的本地同伴对话,流利又自然,一点都不觉得突兀。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更大,注定它该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可能你会说车站嘛,各地方都是这样的,不,那些多种语言会莫名的告诉人们,看,这个国际大都市骄傲的迎接全世界的朋友来到这里,可是我去买饮料的时候敏感的察觉被排斥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时间,也只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氛围,老板说着当地方言,即使知道我来自东北,也没有改变说话方式,还好有标价,拿了饮料付了钱转身离开就行。当然哪里都有善意的百姓,在另一个连锁饺子馆买吃的时候,气场完全不同。分量正好,但饺子大小比家乡的精致一些,店家很贴心提供所有酱料餐具,正赶上外面下雨我有点着急,可能语气也是很好,服务员也体谅的快速包装,让比我早来在店里吃的顾客多等了一下。我们一起去的朋友都说饺子味道和东北特别不一样,鲜美不咸,酱料偏甜,大多数女生会很喜欢。来车站送我们的大姐虽说是老乡,但已经在上海安家立业了,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来回要四个小时,这是我不能体会的辛苦,因为房价很高,住处偏离市中心,当时开车有时候还不如坐地铁快,生怕赶不上见我们,虽然一直关心我,但是也知道她的不容易,所以期间没有格外麻烦人家。新住民要融入一个城市付出的往往比原住民要多的多,承受的住各种压力也是必备条件。也许时间太久了,那次经历的印象越发淡漠,也没什么照片帮忙回忆,所以适当文字图片视频记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海城市典故(城市印记的美丽故事之上海)(1)

第二次到上海只是为了坐船

真的没想到第二次去上海离第一次竟然相隔八年,和上次相同的是又遇上了雨天,刚落地我就笑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些年一起淋过雨的朋友至今也是朋友,又觉得很幸福。因为按照计划在上海待的时间很短暂,依旧没去成外滩黄浦江电视塔,不过这次住了一晚上,在附近的面包店吃到了好看又香甜的糕点,路上车辆更多了,相比较之前的不安,这次会用手机导航心里踏实多了。这次来的时间是冬天,虽然下雨还是觉得很冷,和大连那种冷还不一样,小棉裤必须穿好,也不管当地人笑不笑话,看他们也穿着毛衫厚外套,我的装扮还是散发出东北人的豪迈。这次把行李放好,抽空在附近逛了逛,穿着高跟鞋进了一家围巾店,价钱合理质量特别好,就是不太符合我的年纪的样子,又在别处走走天黑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回饭店妥当。

上海城市典故(城市印记的美丽故事之上海)(2)

冬季能在周围看到绿油油的植被,人工假山小瀑布活水流动,小鸟叽叽喳喳,整体像一幅山水画,仿佛回到了我印象里的夏天。南北气温有差异,性格也不同,整体感觉遇到的上海男士文质彬彬很礼貌,女士说话很温柔,不会像我一样吵吵把火的!隔天要去港口坐船,天气特别好,没有下雨,不过有点小风,吹的我发型都乱了,只有这时候我相信当时是冬天。

上海城市典故(城市印记的美丽故事之上海)(3)

在船上向远处望去,高楼林立,感觉比家乡的建筑样式丰富很多。汽笛鸣响,踏上新的征程,上海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下次去它又变化成什么样子,大概只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富有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