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分分合合、梦幻露电,盛产王朝与它们的代表人物皇帝,有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下半场——东晋、南宋和南明,给后人留下太多叹息。

东晋、南宋的共同际遇与“成功”事迹。

最近因为“都挺好”而大红的倪大红老师曾在电视剧中塑造过一个角色至今让我们记忆深刻,他就是司马懿,他引领的司马家夺取了最后三国胜利的果实完成了统一。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是西晋的宗室司马睿南逃后,在孙吴的故地上建立的政权,一个逃亡来的统治者又何以让当地的百姓信服?

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1)

晋元帝司马睿

早在三国时期,孙吴就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地区,这地的百姓因为孙家的长期温养,对孙家生有颇为深厚的感情。虽然历经了西晋着短暂的大一统时间段,他们根本不信服突然空降的这位落难君主。

所以司马睿采用了王导的建议,依靠门阀士族的力量,恩威并重。而王导背后的琅琊王氏因为辅佐之功,所以在朝廷的威望甚高,王氏和皇帝可以当庭对质,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因为门阀大族的辅佐,同时因为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政权也出现了内乱,无暇图谋东晋,外无外患,内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本土顾、陆、周、张等大族的鼎力支持,东晋得以保持了长期分江而治的局面。

说到分江而治,很多人又想到了历史上有着辉煌艺术成就的宋朝,历史上的宋朝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南宋政权是皇室直系唯一南逃的赵构建立的,虽然南宋的艺术成就让今人惊叹,可是维系南宋政权的还是靠实力与和议,边打边谈,以打促谈,以牺牲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生命的前提下,最终换来了不平等的和议与短暂的安宁局面。

同时,南宋的兵力在经历与金人战斗后得以相对完好地保留,其次,当时金人内部产生了是否灭宋的争议,因为西夏的强势崛起和后来蒙古人的蠢蠢欲动极大程度的牵制住了金的精力,转移了他们对南宋的注意力,所以宋朝才可以得以分江而治,延续了五世九帝,享国长达152年。

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2)

宋高宗赵构

在分析古代历史中,很多人会把南宋和一个同样是历史大朝代的尾声南明做对比,前面提到了东晋和南宋都成功地实现了隔江而治,而在他们之后的南明应该按理说以史为鉴,有很大的成功复制的可能性,却缘何在短短的四十年间就被彻底扑灭?

逐一分析,第一个原因是政权的正统性。

古人称帝要合乎法理,要想当皇帝必须要有正统身份,就算是没有也要给自己造一个,比如说刘备,起义时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东汉末年大字不识一个的刘盆子也被赤眉军首领樊崇拥立为帝,所以不论谁当皇帝,实力是一方面,身份也需服众。

南明的建立初期就遇上了这种大难题,明朝亡得太突然,任性的崇祯在自缢前甚至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太子与其他儿子全部离奇失踪,按理说来,他们更有承袭的血统和法理。

南京六部等机构的设立非常健全,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弘光朝廷,却因为朱由崧身份只是崇祯的堂弟,事实上缺少强劲的号召力,弘光朝廷被打垮后,南方各个地方的藩王众多,但却互相谁都不服谁。

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3)

弘光帝朱由崧

这就和东晋和南宋的建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司马睿建立东晋,尽管也不是合法自然顺位继承,但司马王室宗亲全部损折在八王之乱和五胡南下。司马睿有晋愍帝封的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的称号,利于稳定局面对抗北朝。

南宋的建立者赵构是宋徽宗的亲儿子,北宋其他宗亲尽皆被金兵掳走,他本人有钦宗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赵构即位完全合乎法统。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公司,选不出一个服众的董事长,政策无法下达快速执行。

第二个原因在于竞争者的实力和境遇。

身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与外部竞争者之间务求做到实力相当,互相牵制,假如出现一家独大的竞争者,则必须永远都要处处提防,处处都要小心谨慎,不然稍一懈怠,就可能被独大的竞争者乘虚而入,陷入万劫不复之际。

与东晋政权并立的是五胡十六国,北地各族政权互为攻伐,也做不到事实上的统一。

与南宋并立的金、西夏、大理还有蒙古,北方地区的西夏和金都很大程度上消耗了蒙古人的战斗力,另外蒙古人内部既有纷争,又把触角伸向广袤的欧洲腹地,足以牵制蒙古人的兵力。

反观到了南明时期,不仅清政府已经深入长江流域,还有一个张献忠建立的汉人政权大西,同时南明各小朝廷却是谁也不服谁。

如果南明各政权与大西政权早日搁置纷争,一致对北,面对清朝或许还有一战之力,而各个南明小朝廷和大西没有认清这重要一点,汉家内部纷争不断,互相拆台,加上本身兵力有限,战斗意志薄弱,战略目标模糊,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南明的战斗力。

而另一边的清政府则征服了朝鲜,联合了蒙古人,他们已经是了无后顾之忧,可以一鼓作气,南明在他们面前注定是不堪一击。

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4)

第三,则是对手的意志力。

甫一发端,满人的野心就比当年的金人大了很多,兴兵之时早就喊出了灭明口号,剑锋直指中原地区,他们听从汉臣建议,学会适应汉化,尊重中原的儒学文化,使得当时的中原百姓对他们并未生就太多反感之心。

清朝的法理性相对合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是因为清人的政权是从李自成手中“拿”来的,灭了明朝的不是清军,而是李自成,所以清军进入中原就打着“天下取自贼,而非明”这一信心满满的标语,让中原百姓信服,俨然正统正义,堂而皇之去收服中原。

南京的灭亡原因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出自内部斗争,覆亡的命运都是来自内部的不团结,南明朝廷至始至终都处于党争之中,大敌当前不是一致对敌,而是先搞内部斗争。

此朝廷与彼朝廷、阉党和东林党、朝官与义军、不同义军之间矛盾不断,内讧不断,即使没有外敌入侵,南明政权也会因为党争内耗不断自行瓦解,更何况还有大敌当前。

至始至终,南明朝廷都没有稳定的疆界,稳定的地盘,也没有构建起稳定的政治体系与军事系统,恰似流星一般一晃即逝,更不用说创造出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了。

是故,在后世写就的正史中,并没有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东晋为什么不灭南宋 南宋能成功分治(5)

结语:

总体而言,南明区别于东晋和南宋、没有成功隔江而治的原因内外都有,“攘外必先安内”是从历史的沉痛教训中生就,无论前生后世,绝不仅仅是流于一句口号。

南明残余的最后力量其实就是郑成功军事集团,他在清政府的步步紧逼中,于永历帝逃窜缅甸、南明灭亡的同一时间段前往收复台湾,郑氏最后坚持在台湾守住南明政权二十二年,算作是南明帝国降临在中华大地上的最后一抹余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