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

作为一名资深观众,我对于大多电影的手法都产生了免疫---精彩的特效?反转的剧情?意料之外的结局?曼妙的镜头?有趣的故事?不存在的,作为一名资深观众,对于众多即便评分很高的电影,你的评价都只是:

“就还好啊。”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1)

虽然总有某一部分会戳中灵魂,虽然总有角度值得推荐,虽然总有结局出乎意料,但对于一颗又臭又硬的石头,它更在意的是电影工业之外的部分,是凌驾于技法之上的纯粹,是在细微关系中推进的剧情,是平静江面下的波澜与暗涌,是对人物的理解和共情。

而正巧,这部引自意大利的《完美陌生人》做到了。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2)

好的电影往往具有文学性,作家通过笔锋构建世界,导演利用镜头编织世界,殊途同归。与作家不同,文字构建的世界可以衍生出读者想象中的任何形态,而导演用镜头将其坍缩为一种固定的形态。所以电影除了文学语言,还存在视觉语言。

但是,真正让我发自内心满足的,是即便导演将其文学性坍缩至某种固定的形态,却还能在镜头之外留有余韵,让观众得到审美上的满足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3)

显然,《完美陌生人》做到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一步步信息的袭来和关系的重新解构都是剧情推进的助燃剂,更精彩的部分是,这部分信息既是助燃剂,又是阻力

就在这样矛盾的信息中,电影的文学剧本奠定了极高的文学基础,可以称之为短篇小说的范本。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4)

另一方面,导演在小小的餐桌上融合了大量的社会痛点,并将其在人物关系中悄悄地展开。人性最巧妙的部分是,你总能合理化自己的思维与行动,而电影的第二处矛盾,是在自我合理化与非合理化的矛盾中,迸发出的负面情感

这份情感也许是愤怒、失望、不解、恐惧,但最终,却通通归结于电影的主题---“陌生”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5)

本应是最完美的伴侣、朋友,却恰恰是最完美的陌生人。单单这一点,就足以在立意上吸引绝大多数人。说实话,小成本、简单的餐桌、全是对话、大量的铺垫,这样的剧情和设置并不讨喜,但如若你能在其中发现那细微处的矛盾,找寻人物自身的价值立场,那这部电影,就成了活生生的真实世界。

最亲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完美陌生人最完美的伴侣)(6)

“信息”的矛盾,“合理化”的矛盾,除此之外,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电影展示了“人”的矛盾。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电影揭露“人”的渺小---面对自然、面对权力、面对宇宙---但《完美陌生人》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面对“社会关系”,“人”同样是渺小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