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1)

《道德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无为之心去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以无为之心去品味,以小为大,以多为少,用恩德报答仇恨,解决难为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这句话《道德经》无为而治的一个智慧核心,阐述的是无为的思想,这也印证了“无用即是大用”的一个道理。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大多数人做事的时候追求的都是有用,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期望立刻呈现结果,如果遇见一些“看似没有价值”或者“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会有一种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状态。

但是殊不知,人生所有的价值都存在于“无用”之中,这是“无用即为大用”的内涵智慧。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2)

萧何弃财取书

沛公刘邦,当年征战沙场。

在一次攻下咸阳城之后,为了庆祝战功,就打算把俘获的战利品分于自己的部下,于是命令自己的部下去秦国府中,自己想要什么拿什么。

于是他的部将们又激动又兴奋,都争相的跑到秦国府中瓜分财宝。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叫做萧何,他去秦国府中的时候,并没有去争夺财宝,而是把秦丞相和御史留下的法律,典章,文案,档案等文字书籍妥善保管收藏。

后来在接下来的很久时间,刘邦之所以能够全面了解全国的险要,关塞人口的多少,势力的强弱以及人民疾苦,都是得益于萧何在战争在俘获战利品之时,所收集的秦朝图书典藏。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3)

对于萧何的这种境界和觉悟并非是谁都能做到的,其他的将士都是抢夺眼前的一些利益,从来没有想到去拿一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书籍之类的物品。此时,只有萧何把重点放在了这些看似没有任何利益的事物上面。

就好像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是追逐自身的当下利益,却从未考虑到人生需要提前规划和投资。

如果能像萧何一样,把重点放在一些看似无用的“书籍,典章,档案”之中,那么在未来的人生重要时刻,这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都能为你的人生发挥巨大的价值。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4)

舍金藏米,终获大利

秦汉时期,陕西宣曲任氏的祖先,是看管仓库的官吏。

秦朝兵败,豪强都争夺金银珠宝,只有任氏一家储藏许多粮食。

但是后来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取天下的时候,老百姓那一阶段无法耕种,于是一袋米价涨至1万钱。

最初那些人掠夺的金银珠宝,又回到任氏那里。

从古至今,有太多的例子都印证了那一句话:无用即为大用,看似无用的事物,才能为你的人生发挥巨大的价值。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5)

重视“无用”的思维方式

人生的高度并非取决于智商,也并非取决于自己的家庭环境,外在条件,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认知。

一个人最终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拥有什么样的成绩,全是得益于他最初的一个思维认知所决定的。

对一个人来说,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抛开眼前的蝇头小利,看到更远的一个利益,以更长远的目标放长线钓大鱼,投资当下看似“无用”的事物,才能赢取人生更高更远的价值。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6)

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注重当下“无用”事物的人,要具备一个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叫做:未雨绸缪。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要有远见,不要只看到当下,要看到其他人所不能看到的一个长度。

就如同刘邦带领的众将士,很多将士之所以只看到金银珠宝,就是因为他们思维方式注定只看到当下,而忽略未来,缺乏的就是“长远的目光”

这种境界是常人所不及的,这正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和境界。

读道德经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人生的厚积薄发)(7)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能以未雨绸缪的心智作为基础,才能够把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无限的放大。以这样的一个思维谋划人生,才有更好的结局。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觉得对于人生来说,还有什么事物是看似无用,却有价值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