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最高的禅诗悟道诗十首(唐代高僧的这首哲理诗)

#创作挑战赛#

意境最高的禅诗悟道诗十首(唐代高僧的这首哲理诗)(1)

说起哲理诗,你会想到哪几句?

是袁枚的自勉如“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是刘禹锡的豪情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王之涣的激励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是李商隐的感慨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首好的哲理诗好比冬日里的暖阳,又如大海上的航灯,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今天说到的这首哲理诗的作者,你并不会陌生,他的名篇《献钱尚父》脍炙人口,其中的两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十分的霸气,一读就觉得热血澎湃。

他就是唐末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高僧贯休,他七岁出家,天赋异禀,能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过目不忘,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并赐以紫衣。

意境最高的禅诗悟道诗十首(唐代高僧的这首哲理诗)(2)

这首《献钱尚父》还有一个小故事,是贯休献给吴越王钱鏐的,对钱鏐的功绩做了极尽的吹捧,谁想钱鏐不满足,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要求贯休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

如果贯休照做,也许他从此可以飞黄腾达,可是贯休之所以成为名僧,还在于他独特的个性,既慈悲满怀,又狂放不羁,眼里容不得沙子,行事随心所欲,不像一个和尚,更像是一个行侠仗剑的江湖客。

对于钱鏐提出的要求,贯休根本不予理会,写了一首诗“回敬”钱鏐,表达内心的不满。

不羡荣华不惧威,

添州改字总难依。

闲云野鹤无常住,

何处江天不可飞。

诗的意思就是告诉钱鏐,我不爱慕荣华,不惧怕权威,你想让我改,那是不可能的,大不了我一走了之,江湖之大,难道没有我容身的地方吗?

也正是因为贯休的坚守底线,让他品性高洁,不畏强权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晚年的贯休大部分都在山野的寺庙修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此时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他的作品与早期作品风格完全不一样,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富有哲理,又颇有禅意,比如这首《野居偶作》。

诗文大意可为: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是修心的境界,没有必要非去名山大川,山野之地随处都可以修行。

一个人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所谓无心,就是把过去的观点见解全部抛弃,“空杯”的状态,还以本来面貌才是得道的境界,如果你有意要去结交别人,别人会以为你有目的地接近,反而疏远你。

风吹繁花飘如织绵,阶前流水清似弹琴,无心花落,无心风吹,但是风吹花落却很美,石阶无心斜,溪水无心流,但是溪水漫过石阶却奏出了悦耳的曲调。

我随意找的这个地方,真是一个适合修行的好地方。我愿意在这里直到永远,从此不去羡慕世人灿烂的前程,只在这个清净之地,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再也无所求。

整首诗清新脱俗,富有禅意与禅趣,每一句都饱含哲思,写出了修行之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意境最高的禅诗悟道诗十首(唐代高僧的这首哲理诗)(3)

诗人告诉我们,人最难的是修心,想要修好内心,首先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还要放弃以前形成的种种执着或偏见,当你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听,去看,你会用心听到很多的美好的声音,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如若心灵蒙上灰尘,被各种喧嚣和欲望充斥,被各种偏见和以为蒙蔽,你是很难看清你周围的世界,就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你看到的都是你认为的,而并非真实存在的。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天然的存在美,并非是刻意而为,当你刻意为之时,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动人。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一样,真诚,顺其自然地交往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这句诗是全诗的重点,对诗人而言,最理想的生活,是放下一切,只在此地过悠然自得的生活。

对于现在的人而言,不可能做到放下一切,但是这其中仍然有我们可以学习的真理,世间大部分的人都在追名逐利,所以活得心累,如果能够做到知足常乐,放下虚荣心,不攀比,不羡慕,只与自己来对比,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你的生活也会充满快乐。

生活就是生活,没有必要太过复杂,不强求,不失初心,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祝君安好!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