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寒林点暮鸦(沙上并禽池上暝)

174.《天仙子》[宋]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斜日寒林点暮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斜日寒林点暮鸦(沙上并禽池上暝)

斜日寒林点暮鸦

174.《天仙子》[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水调:曲调名。②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③后期:以后的约会。④记省[xǐng]:思念、省悟。⑤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⑦瞑:天黑,暮色笼罩。⑧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译文】手持酒杯听着那哀愁悲凉的“水调”乐曲,午后醉意醒了,可愁思仍难排解。送得春天归去,那美好的时光何日才能回还。晚上对镜自照,感伤时光流逝,人又老了。过去的美好往事啊,白白地在心头烦扰。

双双对对的鸳鸯在池边交颈而眠,月亮从云缝中出来,银光满地,花影摇曳。起风了,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好了灯。风儿还没有停,人也刚安歇,明天哪,又要是落花撒满了小径。

【愚见】这首词为临老伤春之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这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送春春去几时回”,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几时回”,实际上是不能回,大好青春一去不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作者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向晚临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成空的慨叹!

“往事后期空记省”,这里的“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里,鸟儿成双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这结尾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叹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说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只是普通的诗词爱好者,请宽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