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为什么打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可是真亲民

后周太祖郭威年少时,整天无所事事,终日游手好闲。某日,郭威偶遇道士,道士自称“业雕”,为郭威刺青。道士在郭威的颈左侧,刺了一只麻雀,右侧刺了谷粟。道士说,待麻雀吃到谷粟时,郭威就飞黄腾达了。后来,麻雀与谷粟日益靠近,及至郭威称帝登基之日,麻雀果然吃到了谷粟。由于郭威脖子上有刺雀,人们又称他为“郭雀儿”。

1.郭雀儿一刀捅死屠夫,柴守玉一见钟情太祖

唐朝末年的郭简,是晋王李克用的内牙爱将,专门掌管李克用的亲军。郭简治军严明,麾旗所指,无不景从,攻城野战,勇爵崇高。后来,藩镇割据将领刘仁恭进攻李克用,郭简死于兵荒马乱之中。郭简战死沙场,夫人王氏带领儿子郭威奔赴潞州,但是却不料途中丧命,随后,年幼的郭威由其姨妈抚养成人。

时光荏苒,郭威长至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年轻的郭威应征入伍。李继韬见郭威长得高大威猛,便收留郭威在自己身边做"牙兵",并且,李继韬很欣赏郭威。郭威勇猛好斗,喜欢赌博,嗜好酗酒,偶尔,也打抱不平。某日,郭威在街上闲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终于亮出英雄本色。

原来是有一屠夫,欺行霸市,嚣张跋扈,大家都很怕他。这天,郭威恰好喝了点酒,心有忿忿不平之意。郭威走到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故意找茬。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是,搁不住郭威寻衅滋事。屠户终于气愤不过,扯开衣襟指着肚皮,气势汹汹地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本来就生性好斗,再加上酒后壮了胆,二话不说,操起刀子,直接捅进了屠户的肚子。结果,屠夫一命呜呼,郭威也锒铛入狱。还好,郭威有李继韬罩着,李继韬也佩服郭威的勇气和胆量,又把郭威从狱中放了出来。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所灭,郭威被收编进后唐的军队,进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然后涂墨之刑,称为“黥”。郭威年少时从不循规蹈矩,曾在他的颈上黥有一只飞雀,故人称郭雀儿。郭雀儿二十二岁时,桃花运从天而降,他遇见了妻子柴氏。话说柴氏年轻貌美,被选入宫中做妃嫔,皇帝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原本,郭雀儿与柴氏今生无缘,谁能想到兴教门之变,李存勖死于乱军流矢,被他的伶人纵火焚尸。

然后,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大批妃嫔和宫人被释放,回家的人中就包括柴氏。柴氏的本名叫柴守玉,返乡途中行至黄河岸边,恰遇自己的父母来迎接,因为大雨只好暂住旅舍。这场大雨半月不停,期间有一伟岸男子从前经过,衣服破旧,不能蔽体。柴守玉见这男子气度不凡,就问旅舍掌柜道,“此何人耶?”旅舍掌柜说,“此乃马步军吏郭雀儿也。”

柴守玉顿生爱怜之情,想要嫁给郭雀儿为妻,她的父母却坚决反对。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我儿你是皇帝左右之人,归乡当嫁节度使之类,奈何嫁此乞讨流浪之人?”柴守玉耐心地回答父母,“女儿久在官中,颇识贵人气度,此人贵不可言,女儿不可失也。”父母见女儿主意已定,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只好同意女儿的婚事。

柴守玉将自己的财产一分为二,一半交给父母养老,一半作自己的嫁妆,当夜,就在旅舍与郭雀儿成亲。郭守玉不愧是女中豪杰,婚后以自己的金帛相助,使郭雀儿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他们结合于患难之中,所以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等郭威登基称帝的时候,虽然柴氏已经不在人世,但仍被郭威追册为皇后。此后,郭威虽有嫔妃,但是,却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并且还册立柴氏之侄为嗣君,可见郭威与柴氏感情之深厚。

郭威为什么打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可是真亲民(1)

柴氏守玉

2.郭威三道命令往下传,调兵布阵巧破河中城

郭威四十三岁那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然后,刘知远攻下汴梁,并将之定为都城。因为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任为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的枢密院副使,还有代替皇帝例行核查监督职能的检校司徒,成为手握权柄的名副其实的统帅大军的将相。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驾崩,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佑继位皇帝,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升任枢密使,正式掌管全国兵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相继拥兵叛乱。刘承佑先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讨伐,然而,他们击败李守贞后,李守贞退守河中城,闭门不战。他们围城,从春天直到夏天,却始终没有破城。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可是均无功而返,无奈,刘承佑只好请出老帅郭威。四十四岁的郭威率军出征,当时,二十一岁的赵匡胤也在其中,虽然英武,毕竟无闻。

郭威抵达河中后,先是稍事休整,并未劝李守贞投降,更没有故作姿态,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郭威只是带了几个人,轻装简骑,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然后,郭威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但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三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用以保护新建的营寨。

命令一出,全军哗然。然而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威严地沉默着,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某夜,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然而,没有心理准备的士兵却是一片慌乱,李守贞只得放弃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然而奇怪的是,等后汉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的时候,郭威的军队已经不见了。愤怒、狂暴、劳累,泄气,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于胸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兵勇再也把持不住了,尽毁郭威新建的营寨。

此时,郭威下达他的第二条命令,大家终于知道那些征调来的农民工,为什么没有被立即遣散回家。郭威命令这些农民工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重新筑造起来,当然,将士们也别想闲着,照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之后,只要堡垒重新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坚决要把堡垒给毁了。然后,李守贞才能带着人马逃回城里,如此周而复始,持续了整整一年。

终于,郭威下达了第三条他的命令,命全体士兵进攻河中城。李守贞屡次突围,屡次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眼看火候已到,郭威下令攻城,三面强攻,北面放行,围城必阙,一鼓而下,河中城破,李守贞自焚而亡。随后,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

郭威为什么打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可是真亲民(2)

猛将郭威

3.刘承佑大权旁落后汉亡,黄袍加身郭威创建后周

后汉隐帝刘承佑即位之后,杨邠、史宏肇、郭威、苏逢吉等,作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托孤大臣,分掌朝中大权。在这几人中,就属郭威最会做人,领兵打仗时,奖赏士卒,不吝财物,大得军心。得胜还朝时,郭威不肯独受重赏,推功给在朝诸大臣和将士,后汉隐帝因此遍赏诸大臣及诸藩镇,从而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公元950年,契丹辽军横行河北,诸藩镇各守本境,但却互不相援助。

形势万分危急,朝廷经过商议,任命郭威为天雄节度使,出镇魏州,仍兼枢密使,节制河北诸镇,可便宜行事。得道多助,郭威被授予这样大的权力,就是因为他取得了内外诸位大臣的好感。然而,托孤大臣之中,也有不识时务者,腰板好像僵硬了,说话也不着调了,惹得汉隐帝厌恶。杨邠、史弘肇在朝上议事,后汉隐帝走过来说,“仔细推敲,别有谬误,留人话柄。”杨邠张口就说,“不劳你操心,有我们在呢。”

后汉隐帝不能忍受,与亲信人密谋,杀了杨邠和史弘肇,同时,也遣使者到魏州杀郭威。其实,杨邠和史弘肇被杀,诱因全在苏逢吉,这些托孤大臣之间,相互攻伐,内政纷争,把二十岁的后汉隐帝晾在一边,刘承佑也只好发动政变了。刘承佑这一锅端,郭威被迫起兵,下令攻入京城,准许抢掠十天,全军踊跃听命。刘承佑正在观战,眼看后汉军大败,急忙带着苏逢吉等近臣逃亡,结果,被随行的近臣所杀,苏逢吉也死于非命。

郭威被逼举兵造反,虽然清君侧大获全胜,但是,他在京城的家属却被全部杀死,其中就包括他仅有的两个儿子,小的尚在襁褓之中。刘承佑杀死了郭威的两个亲儿子,郭威称帝后便没有传位儿子的希望,这才有后来柴荣即位后周皇帝的可能。汉隐帝刘承佑已死,郭威率军进入汴梁城,纵容诸军大肆劫掠,京城之内狼烟四起。汴梁城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亲信劝告郭威,如果再不禁止,就剩一座空城。虽然,仍不解心头之恨,但是,郭威已下令禁烧禁掠,尽快恢复生活秩序。

当时,河东节度使在太原,忠武节度使在许州,武宁节度使在徐州,都是后汉皇室宗亲。如果这三镇联手,号召复兴后汉朝,对郭威将极其不利。冷静下来,郭威定计,声称恭迎刘知远的养子刘赟,接替刘承佑为新的后汉皇帝,以便拆分那些手握重兵的皇室宗亲的势力。于是,郭威上请李太后,即刘知远的发妻李三娘,下令立刘赞为帝,并安排大臣到徐州奉迎。后来,辽兵入侵,攻破内丘(邢台)、饶阳(衡水)两城,李太后令郭威率大军渡河迎击辽兵,此时的郭威终于迎来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郭威率军到达澶州(濮阳),数千将士突然众声喧哗,对着郭威大声高喊,“皇帝该你自己做,将士抢掠京城汴梁,与刘家结下不世之仇,岂能再让刘家人做皇帝!”众将士撕裂黄旗,披在郭威威身上,共同拥立他为皇帝,这可是首版“黄袍加身”,赵匡胤的那是再版了。澶州兵变时,刘赟已到宋州(商邱),恭迎新帝的大臣一变脸,派人带兵去宋、许二州,立马拘捕了正在做皇帝梦的刘赟,并假借李太后的名义,把刘赟的皇帝身份降格为了湘阴公。

郭威拥众而归返回开封,逼迫李太后授其为"监国",从而水到渠成地夺得国政。郭威四十七岁时,正式称帝登基,定国号为大周,定都城为汴梁,史称后周,是为周太祖。郭威为什么定国号为“周”?据《旧五代史》记载,郭威说,“朕(郭威)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虢叔即周文王之弟。为了迎合古代百姓对血统的传承的重视,郭威自称是周王室遥远的后裔子孙,所以选用“周”作为自己创建王朝的国号。

郭威为什么打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可是真亲民(3)

4.禁酒令,牛皮税,营田务,尊儒教,周太祖改革由表及里

郭威称帝之后,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以改革促发展,从而增强国家实力。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周世宗柴荣继续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太祖改革,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a、郭威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苦人,得幸为帝王,岂敢厚自俸养,亏待百姓乎!"所以,郭威崇尚节俭,仁爱百姓,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以儆效尤。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郭威留下硬话,"凡为帝王,安能用此!"

b、郭威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就是减轻百姓负担。郭威主政的第一件事,就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再向百姓收取牛租,光阴流转了几十年,到后周时仍在收取,尽管当年的牛早就死光光了。于是,郭威下达亲民诏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

c、郭威主政的第二件事,就是废除营田务,将原来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赏赐给他们永久使用。营田务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营田务所属的农民负担很重。其间,有人建议,如果将一些好的营田卖掉,就能得到数十万缗钱来充实国库。亲民的郭威却说,"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除此之外郭威还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常赋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

d、五代时期普遍存在严刑峻法,郭威主政之后,下诏减轻了后汉残酷的法律。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也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也经常株连亲族。后周则重新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大逆不道的重罪,不再株连亲属。后汉时期,酒和酒曲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凡是民间有人私自买卖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后周则大大减轻了处罚,而且做了具体的规定,一两至一斤的杖刑八十,一斤以上到五斤的,判徒刑三年,五斤以上的,则处死。

那么你可能发问,酒水又不是毒品,政府下令禁止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所为何来?禁酒的主要目的,其一是备战备荒,减少粮食消耗;其二是防止沉湎酒色,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当然,还有,禁止百官酒后狂言,妄议朝政。所以在历史上,禁酒极为普遍,除了政治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粮食问题。每当碰上天灾人祸,粮食紧张之时,朝廷就会发布禁酒令;而当粮食丰收,禁酒令就会解除。禁酒时期,会有严格的惩罚措施,如发现私酒,轻则罚没酒曲或酿酒工具,重则处以极刑。

都说“吹牛皮不报税”,五代时期的牛皮税,那可是头等重税。甚至,无论有牛无牛,不管死牛活牛,政府都要强收牛皮税。主要是连年打仗,需要大量的军需装备,而牛皮就是当时制造衣甲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在后汉时禁止民间收藏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牛皮的就要处死。后周重新规定,有田四十顷的才收取一张牛皮的实物税,其余的牛皮民间可以随意买卖。这是因为,郭威了解民间用牛皮的地方很多,所以郭威为百姓生活着想,才有此规定。

e、“柴门少年寒,社稷任群贤。”郭威出身贫寒,几乎没有文化,但在称帝之后,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郭威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孔子后裔为官,大张旗鼓尊崇圣人,倡导以儒教治天下,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虽然郭威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仍然谦逊地重用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郭威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不懂经史典籍,也不精通治国安邦之计,文武官员只要有利国利民良策,就请直接上书言事,万不可粉饰太平。"

郭威为什么打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可是真亲民(4)

5、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后周基业郭威托柴荣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较低,戎马倥偬一生,做了三年皇帝,转眼已过不惑之年,周太祖郭威自知大病难愈。皇帝的身后之事,乃头等国家大事,周太祖郭威召见晋王荣,安排家国的千秋万代。晋王荣就是柴荣,是柴皇后的侄子,也是郭威的养子。因为郭威的儿子,都被刘承佑所杀,柴荣就是皇位继承人了。

临终前,郭威嘱咐柴荣说,“朕死之后,丧事从简,勿扰百姓。给朕修建陵墓,不要劳民伤财,不要石人石兽,也不要宫人守陵,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即可。安葬完朕之后,就近招募陵百姓,免除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 陵墓前替我立碑,上面刻下如此数语,说朕平生已经习惯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周太祖郭威对养子柴荣继续告诫,“朕从前西征时,见唐王十八陵,尽被挖掘盗窃,皆因陵墓里藏着金银财宝,然而汉文帝因为生平节俭,简单安葬于霸陵原,陵墓至今仍完好无损。每年的寒食节,可派人来扫墓,也可在京城遥祭。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河北河间)、魏府(河北大名)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河南濮阳)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汴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切记。”

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虽然,其言也啰嗦,然而,都是殷殷嘱托。后周太祖郭威死后,葬于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的嵩陵。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荆棘丛生旧衣甲,夕阳残照衮龙袍。朔意正浓天肃静,铁骑纵横成麦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