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红色的热土 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

山路迢迢,作协同仁怀着膜拜之心,赴莒南大店开展建党100周年采风活动,早有莒南作协王良葆主席、孙昌铧副主席远道相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片红色的热土 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片红色的热土 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

一片红色的热土 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

山路迢迢,作协同仁怀着膜拜之心,赴莒南大店开展建党100周年采风活动,早有莒南作协王良葆主席、孙昌铧副主席远道相迎。

五月,天朗气清,正是柳绿桃红的时节。一脚踏进莒南这片热土,感受莒南的红色记忆和乡土风情。

莒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莒南红色资源丰富,有山东省政府诞生、115师司令部旧址、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莒南大店是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坐落在莒南县大店镇——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旧址原为大店庄氏家族的“旧堂”所在地,为四合院结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大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

阳光泼洒处,绿树环绕,游客络绎不绝。一位身着红装的女导游,热情地介绍着“齐鲁红都”、“山东小延安”莒南大店,和沉甸甸的历史记忆。

莒南大店庄氏庄园位于城北15公里大店镇。自明初庄氏迁陟到此,世代耕读。先后产生了庄谦、庄瑶、庄陔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门庭显赫,有七十二家堂号。庄园建筑规模宏大,错落有致,风格典雅华丽。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近年来,已对部分堂号进行修复。

解放战争时期,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以及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转战迁移到莒南大店。115师司令部、华东局和华东军政大学都驻在庄园内。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政府在这里成立,当时成了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团、文化组织长期驻扎在这里,罗荣桓、朱瑞、黎玉、肖华、谷牧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刘少奇、罗荣桓、钱向在此工作、战斗、生活过。这里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莒南大店成为山东解放区的红色首府和革命圣地。现在庄园建有“一一五师司令部纪念馆”、“山东省政府纪念馆”。

当时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选择驻扎在大店,首先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大店在 1940年就解放,是解放最早的地方之一,山东境内唯一一个既无日伪据点,又无顽军占据的抗日敌后根据。而且老区群众爱党爱军氛围浓厚。这里战略位置优越,进能攻,退能守,适合打游击战。再就是庞大的庄氏庄园外有城墙,内有深宅大院,里面还有暗道,战略优势明显。

莒南,把流动的历史凝固在的红色纪念馆中,让我们对于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

莒南“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1941年12月20日凌晨,1000多名侵华日军在沂蒙山区“扫荡”途中,突袭当时我解放区的渊子崖村。渊子崖村的310名自卫队员和老幼妇孺同仇敌忾,用镰刀、锄头和自制的土枪、地雷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护村保卫战。村民们与日军从凌晨一直搏杀到傍晚,歼灭日本侵略军112人。147名村民和前来支援的几十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1942年,该村被滨海军区授予“抗日楷模村”,被人们赞誉为“山东抗日第一村。

莒南“三英烈之父”刘永良,他先后把三个儿子送上前线,都再也没回来。大儿子牺牲后,他劝大儿媳改嫁,儿媳妇坚决不同意。他找村里的妇救会长帮忙劝说,他动情地说“孩子们,别担心我,我身体好着呢,没有男人的家不像个家,你们还年轻,别太亏了自己,还是往前走一步吧!”刘永良像陪送亲闺女一样陪送儿媳妇出嫁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沂蒙老区的莒南县洙边村妇救会员、共产党员梁怀玉同志,梁怀玉,洙边区(现洙边镇)洙边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姑娘,为动员鼓励青壮年踊跃参军,她在参军动员会上大胆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 哗……语音刚落,全村立即热闹起来了,人们奔走相告,当晚,青年小伙子刘玉明第一个报了名,相继有刘广堂、刘树瑞、刘树荣、陈新华等都先后报了名。农历正月十五的张家连子坡村东沟崖上的大参军誓师大会上,梁怀玉公开宣布送郎参军(第一个报名的刘玉明),在她的感召鼓舞下,当时洙边村就有10名青年报名参了军,全区近百名青年走上了军旅征程,此次大参军运动进行的非常顺利成功。共产党员梁怀玉同志送郎参军的美名,自此传遍沂蒙大地。

尹德美,莒南县筵宾镇前新庄村人。1943年11月的一天,马上就要开赴前线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大队大队长黄志才和电台台长刘凯,依依不舍地将自己出生才15天的儿子迎胜托付给村妇救会主任尹德美抚养。接过小迎胜后,尹德美忘却了自己出生七天的孩子刚刚夭折的悲痛,精心用乳汁哺育照料着小迎胜。尹德美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背着孩子躲进山里。有一次,孩子几天高烧不退,眼看不行了,有人说快扔了吧。她哭着说,这是八路的孩子,是俺的亲骨肉啊。连续七天七夜,她一直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硬是用自己的体温把孩子暖了过来。时光飞逝,孩子们长大成人。

历史是一段段风雨的途程,从风雨中跋涉前行。血火交织的记忆,历历在目。莒南,把红色的历史凝固在这片热土之上,让我们缅怀,从而升腾起一种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开拓奋进的民族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