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各个人的巅峰时期(由雪中悍刀行曲水谈王霸)

大内总管的《雪中悍刀行》第一百四十八章“曲水谈王霸”,把一场“曲水流觞”盛会写得流光溢彩,雅气澎渤,让人心向往之。

可能不少人对“曲水流觞″这种古代上层文人中举办的雅事盛会,不甚了了,今天我们在此深扒“曲水流觞″的起源与历史。

说起“曲水流觞”,溯其源,得从三月上巳这一传统习俗谈起?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是我国民间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

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中指定专职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气,除之使清洁;禊,是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灌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仪。

每年逢春秋两季,人们部要相约到“东流水上自洁濯”,实际上就是沐浴一番。因为古人认为,水和火都是至洁之物,可以消除一切疾病和灾难。

在《诗经·郑风·涤洧》一篇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春天三月桃花水涨的时候,男女都聚集在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执兰草,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

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

后来,此俗又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临水宴宾。魏晋以后,才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三日即春禊,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曲水流觞”活动,是在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就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与为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觞,古代盛酒器,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

另外,也有用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所谓“同禊曲洛”即周之时楔,饮于曲洛,那时可能已有用流杯以泛波,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行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就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他在《兰亭集序》中是这样记载的:“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也传承古俗,大家在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入溪中,由上游徐徐浮水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在石块上磕磕碰碰,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并饮酒,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

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成诗两篇,有十五人成诗一篇,有十六人没有成诗,各饮酒三就。

也就是在这次活动后,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尊王羲之为“书圣”,因此,后人把《兰亭集序》碑帖,亦称之为《禊帖》。

这次兰亭之会,虽然也有举行修禊的祭祀仪式,但主要通过“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因而大大冲淡了后来的迷信色彩。上巳赋诗之俗,由此而起。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晋以后, "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逐渐传到民间。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到唐代,在黄朝英《靖康湘素杂记》中也有记载。到清时,这种活动才逐渐减少。在宫廷中则限制在亭子里举行,即在亭内地面上人工筑造一条弯曲折绕的流水槽,人则环坐在槽边,浮杯于上,作曲水流觞之戏,称为“流杯亭”。

可见,由“曲水流觞”活动带来的这种咏诗饮酒的雅俗,一直盛传不衰。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烽火戏诸候的人文历史修养,是极高深的,令人不得不服。

雪中悍刀行各个人的巅峰时期(由雪中悍刀行曲水谈王霸)(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