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1)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2)

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起了一代奇人洪英明在《菜根谭》中提出的“抱朴守拙”中处世大智慧之“抱朴”,即要善于过朴实淡泊、自然简单的生活,幸福才会如约而至。

在这里,我们再谈一谈另一半“守拙”的智慧。

守拙,是懂得谦虚内敛、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之人,是真正看得清、看得透、看得开之人。

守拙,是一种大智慧。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3)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4)

守拙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不懂得守拙的人,最终将活成井底的青蛙,自以为获得了一片天,其实目光狭隘、知识浅薄

做人最怕没有自知之明,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这样的人永远取得不了很高的成就,即使一开始走在别人的前面,最终只会被超越。

其一,因为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个过于骄傲、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这就意味你开始远离人缘,远离资源共享、远离获取更多知识、开阔眼界的机会。

要知道,正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

凡与你结交的每一个人,都能告诉你若干秘密,以及若干闻所未闻却足以辅助你的前程、加强你生命的东西。

适当的守拙,是给别人一个接近自己的机会,更是让自己成长的要机。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5)

其二,因为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向来总是以为自己懂得最多,这种危险的想法,就会形成偏见、固执,不善于、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无形之中阻塞了各种好的想法的流入,把自己进步的路堵死。

俗话说得好:“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大海之所以广博浩瀚,让人震撼,正是因为它懂得处于低处,懂得谦卑,懂得海纳百川。

人亦一样,要想成长的快,就必须首先懂得谦逊,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满足才是向上的车轮。

所以,懂得守拙、善于守拙,方能时刻警醒自己、看清自己,不断学他人之长。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6)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7)

守拙,是一种保泰之法。

千古完人,曾国藩曾经说过:花未全开月未圆,乃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意思是,有时候不圆满反而是一种圆满,是一种福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在这个人心难测的时代,你的锋芒毕露、口舌之利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从而招致祸端,被暗中记恨而不自知。

所以,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藏拙”,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懂得“谦受益满招损”。

谋圣鬼谷子大师,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他说:

做人千万不要在笨蛋面前装聪明人,因为笨蛋总觉得他比任何人都聪明;也不要在聪明人面前装聪明人,因为这样会让他觉得你有威胁,如果与你针锋相对,必然会对你产生伤害。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8)

故,你自以为是的精明,对笨人则是毫无意义,而对聪明人则是把自己当成了靶子。

正如历史上被称为“三国奇才”的杨修,拥有世人少有企及的绝世才华,却被其主曹操处死,下场之凄凉,令人唏嘘,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自作聪明、到处张扬自己每次都能洞悉曹操的意图,这让曹操很没颜面,心中甚是恼火,最终心生杀害之意。

就这样,杨修不懂得将智慧收敛,最终把自己的性命都断送了。

所以,与其锋芒毕露,不如韬光养晦;与其张扬炫耀,不如沉淀自己;与其自作聪明,不如难得糊涂。

守拙,是一种谋略,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9)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10)

结束语

守拙,是一种智慧,一种自知之明。

懂守拙,才能不断进步。

守拙,是一种谋略,一种相处艺术。

懂守拙,才能稳中求进。

抱朴守拙,乃人生大道。

愿我们做一个善于守拙、懂得守拙的人,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塑造越来越好的人际境遇。

有一种聪明叫藏拙:懂得守拙(11)

END-

版权声明:小墨伴您,温暖向阳,微笑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