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规范、优美的招牌、标语、广告牌等

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2)

然而

有的为了广告效益

有的是明显的错误

错别字出现在大街小巷

比比皆是……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3)

9月16日,网友“雨夜星辰的哥哥”在槐荫论坛上发帖《你有留意街头广告上的错别字吗?赶紧来告诉我们吧!》,并介绍孝感晚报、槐荫论坛将报道城区街头出现的错别字现象。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4)

此帖激起“千层浪”

不少网友回帖留言表达自己看法

网友“会跑的树”说道: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5)

街头错别字就如同城市的‘雀斑’,破坏着孝感整体文明形象。有些成语故意用错别字替代并以此为噱头,着实要不得!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6)

现场直击:错别字频现让人看不懂

遍布街头琳琅满目的门店招牌

亦或是宣传标语

无疑成了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博人眼球的

改换谐音字、错别字等现象

层出不穷……

连日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

怪异字、错别字、不规范字等

千奇百怪

▼▼▼

◉ 在孝感火车站附近某小区一块宣传栏上,记者看见写有“网络由通讯单位负责”字样,“讯”应该为“信”。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7)

◉ 交通西路某处的一家网咖,把“网”字里面的两个“×”,改成了“×”与“O”。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8)

◉ 得知记者在为城市用字纠错,孝昌李先生特意给记者发来一张有错别字的照片。李先生介绍,照片拍摄地点为孝昌某医院。记者在照片中看见,把“针灸”写成了“针炙”。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9)

◉“雅迪,是一个电动车的品牌名称。但‘迪’字的‘辶’部首上少了‘丶’,明显是错别字!”市民黄先生致电记者称,他在交通大道某处看见一家被“雅迪”授权服务的门店招牌上,把“迪”字进行了改头换面。

根据黄先生的反映,记者前往查看,果真与黄先生所说一样。记者通过手机查询其官网,正确字为“迪”。“可能是店主为了广告噱头吧!”黄先生直摇头。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0)

◉ 早在今年6月19日,汉川城区某小区的宣传横幅“闹了乌龙”,横幅上面写着“……时时想安全,外外要安全”,应该是“处处要安全”。本报微博对此进行了报道。网友留言:“竟犯如此低级错误。”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1)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错别字错得离谱。“让人看不懂。”市民们表示,错别字既损坏了城市的形象,又降低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他们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治理,为孩子们学字、识字,创造出洁净的社会环境。

市民担忧:不规范用字误导孩子

“街道上的商铺、牌匾、广告等用语、用字不规范情况较为普遍。”市民程创表示担心,“会抵消学校语言文字宣传教育的效果,学生甚至会觉得校园之外、社会上对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司空见惯,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习惯和意识。

程创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现象管理力度,责令责任主体及时整改。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2)

市民饶女士表示,作为成年人,能够理解一些标新立异的宣传语,但对于刚进入识字阶段的孩子来说,容易造成误导。

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正在教一年级的儿子写成语时,孩子将“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在给儿子更正时,儿子却说:“妈妈,我那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牌子就是这样写的啊。”对此,饶女士既无奈又担心,“自己与老师费了好大劲才教会孩子这些字怎么写,结果努力全让这些滥用词语的行为给破坏了。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3)

图片来自网络

湖北工程学院一位女学生告诉记者,她曾被街头上的“家具”与“家俱”搞混了,本来在学校念书时老师教的正确书写方式是“家具”,而现在有时在街上能看见一些不规范广告书写成“家俱”,这让她也犯了迷糊。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4)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从小受到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孩子无法辨认出何对何错,会在不经意间写出错别字,以后要改也就很难了。”采访中,市民们无不表示担忧。

教学识字:让孩子感受汉字魅力

目前,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学字、识字的关键期,他们对汉字充满了好奇。街头上吸引眼球、张扬个性的广告、商品包装、招牌等,出现的错别字,给识字尚少的他们造成错觉,为识字学习设置了障碍。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5)

乾坤购物对面熊咀上湾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学字、识字呢?

“不规范汉字从学生的作文、日记中,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孝感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徐小萍介绍,在今年暑假,她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啄木鸟观察团”活动,走街串巷寻找错别字和不规范用语、用字。

“一些似是而非的汉字充斥着街头,家长们不得不借助手机查看正确的书写方法。”徐小萍介绍,诸如“豆付、鸡旦、烟洒批发”等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让大家惊叹不已,学生们勇敢地向商贩指出错误。

“有的商贩当场更正,有的商贩表示一定会更换有错别字的招贴,并纷纷夸赞孩子们聪明细心。”徐小萍说,学生们回家后,检查各科作业本、写话本上出现的错别字,并用红圈标记,在旁边工整地写出正确的汉字。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6)

关于社会街头的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犹如)(1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最闪亮的宝贵遗产。”徐小萍说道,“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们爱每一个汉字,正确书写、合理运用汉字,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最大魅力。”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同音异形字出现得非常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同音字用错的频率很高。”市高新区严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胡玲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让孩子们在识字中融入思考,将识字与阅读、生活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规避错误。

专家建议:增强规范书写意识

对于城区街头出现的错别字、简化字等不规范用语用字的现象,孝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陈平老师认为,这是知识性的错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是一种误导,也不利于文化、文明的普及和传承。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主力军。学校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大手牵小手’活动,教育、指导、鼓励学生在校园、社区、家庭带动身边的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规范字。”陈平介绍,今年9月16日至22日,是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其主题为“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陈平表示,借助推普周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生开展了经典诵读、书写大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营造规范用语、用字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自信、文化自信,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广大中小学生自觉的身份认同和爱国行为。

“汉字是国家意识形态认同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承载体。”湖北工程学院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站站长杨光认为,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随意使用谐音、异体字,甚至自创文字等不规范的行为,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冒犯,对全民规范书写汉字极具冲击力。而在网络通信中为了简易和个性化追求,将汉字与字母、阿拉伯数字杂用,致使不少人常常提笔忘字。杨光建议,公民需要增强规范书写、使用汉字的意识。同时,全社会要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各行各业要自觉规范用字用语,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对不规范用语、用字加强管理,依法治理;学校要起到示范和坚守阵地作用,才能逐渐改变这种现状。

规范用字:国家早有规定

对于街头招牌、门店等出现的用语、用字的不规范现象,该如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8号)》第十一条规定:

个体工商户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不尊重民族、宗教习俗的;(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

(四)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五)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团组织名称及其简称、部队番号;

(六)“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字词;

(七)汉语拼音、字母、外国文字、标点符号;

(八)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语言文字;

(九)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和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在日常生活中

你还看到过哪些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带给你怎样的困惑?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来源:孝感晚报 沈红明 万蕊

制作:韩书林

审核:焦志新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