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对于三国有了初步的认知。

而通过三国演义我们最直接关注到的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的恢宏霸气,是关二爷温酒斩华雄的豪情,是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的激情与豪迈。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1)

是官渡之战曹操的睿智与果敢,是赤壁之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凄美烟火,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痛与惋惜,是高平陵之变对曹氏的同情与悲哀。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2)

可是我们关注的都是大汉诸侯们或者名臣将相的豪情,而大汉的平民百姓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若是我们穿越到三国,依靠现代的思想与知识真的能够形成降维打击吗?

说道平民百姓的生活,那就不得不提起黄巾起义了,我们只要了解黄巾起义时,大汉所处的状况,那么就了解了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黄巾起义的前一年,北方发生了特大旱灾,百姓颗粒无收,但是朝廷需要上交的赋税却是丝毫不减。

此时百姓几乎都已经断粮了,地里颗粒无收,如何能够承担得起赋税,可是各地的官员却不管这些,强行征收税赋,迫使大部分百姓被迫将土地低价卖给地主或者世家。

而百姓运气好些的成为佃户或者卖身为奴,这起码还能活下去,可是绝大部分人只能沦落成流民。

可此时整个大汉北方基本都遭受了旱灾,各地都是流民,为了活下去此时的百姓已经不能称呼之为人了。

他们吃树叶,啃树皮,不管是不是绿色的,凡是能够吃进肚子里的都成为了他们的口粮,实在没有吃的时候,“人吃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易子相食在当时已经成为了所有人认定的事实。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3)

根据曹植在《说疫气》中描绘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丕也感叹道“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掉落。”

医学家张仲景对此有更为直接的感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因瘟疫损失了三分之二。东汉末年瘟疫之流行可见一斑。

曹操的《蒿里行》有言,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即便是张仲景所在的士族,十年的时间就因瘟疫,族中子弟都死亡了三分之二。

曹操都发出了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感叹。

但凡有一条活路,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选择追随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了,纵观整个华夏历史,有如此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实属罕见。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4)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仅从公元184年到220年,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仅仅是旱灾就发生了不下于十次,再加上蝗灾和瘟疫,可以说是每隔两三年就会有天灾发生。

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想要靠种地活下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能够成为大地主,拥有足够的粮食抗击风险,否则的话还是另谋生路吧。

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如果没有底蕴的话,经商是我们最好的翻身机会,至于入朝为官,那个朝代可没有科举,而且就算是有科举你觉得你能靠的过古人?

他们从识字就开始钻研四书五经的人,而且有的甚至钻研了一辈子,你的现在思想放在当时的文人团体中能不能够被认可还是两说呢?

就算是你天赋异禀,难道类似科举的制度选拔人才就不会出现猫腻,说白了就算是你再有才华,如果不能用钱财打通关系,想要入朝为官,那就有点痴人说梦了。

是以在穿越到东汉末年之后,我们如果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大量的钱财,还是老老实实的通过自身的知识,发明或者运用一些东西通过经商先进性一定的原始积累。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5)

只有拥有一定的本钱,才能提高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最后不管是成为一方诸侯的谋士,还是自己成为一方诸侯,亦或者是平凡的度过一生。

最重要的还是先活下去,而在选择生存地点上,最好还是选择扬州,亦或者是同意北方后的魏国,至于蜀国还是请大家考虑一下刘备的做法。

刘备虽有仁义之名,但那是对于有名望和有本事的人,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刘备无疑是最不负责任,最为苛刻的。

在刘备入蜀初期,由于缺少钱粮就开始开炉铸造新币的做法可见一般,或许说起来大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货币贬值的理论我想大家还是都了解一二的,同样的含铜量,刘备的一枚新币,却可以换一百枚旧币,一百倍的差距,论抢钱能够抢的这么光明正大的还得是刘备。

再者由于国力的因素,蜀汉的徭役,赋税要远高于魏吴两国,至于政令清明,懂的都懂,天下乌鸦一般黑。

开局穿越到三国拥有不死之身(如果穿越到三国)(6)

如果穿越三国,又恰巧是一个理工男的话,我觉得大家还是尽量的依靠先进技术改变民生,积累声望,储存钱粮,能够依靠自己超前的知识改变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